張玉萍
【摘要】“導學案”模式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旨在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據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充分借助“導學案”這一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打造一個高效的物理課堂。
【關鍵詞】導學案 高中物理 應用價值
新課改對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重要的挑戰。面對這一全新的形式,傳統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必須充分借助導學案這一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在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教學理念陳舊、落后。在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師生角色并未得到轉換,教師依然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僅僅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在這一落后的教學理念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教學方式落后。在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基礎情況等,導致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嚴重制約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最后,忽視實驗教學、物理綜合能力培養。在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受到高考的影響,教師常常忽略實驗教學,以及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培養,以致學生學習效果低下。
二、“導學案”模式與高中物理課堂
1.“導學案”模式內涵分析
導學案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作為出發點,并結合新課程標準下的相關要求,以達成教學目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借助導學案的引導下,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和反饋等環節,積極及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升物理綜合能力。
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導學案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物理綜合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具體來說,導學案教學模式主要有四個顯著的特點:(1)實踐性強。導學案具有可操作性,教師常常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并借助生動的教學案例、具有探究性的問題等,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習題的形式,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2)教學目標明確。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教師常常從教材出發,制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進行參考;(3)符合認知規律。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必須切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知規律,才能確保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4)結構嚴謹。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結構比較嚴謹,并借助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以完成知識的學習。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維。
2.“導學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鑒于物理知識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唯有不斷改變教學策略,才能適應物理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而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則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物理知識學習中,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通過導學案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采取合作探究等形式,開展物理知識的探究學習。如此一來,既可實現了高中物理的深度學習,提升物理學習效果,也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了物理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導學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設計導學案
在應用“導學案”這一教學模式之前,教師必須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編制,這是保證“導學案”教學模式順利開展的基礎。具體來說,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應遵循三個原則:
原則一:主體性。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慮,保證安排的所有活動,均以學生為主,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標,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原則二:導學性。導學案最終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設計的時候,必須關注其“引導”功能,確保導學案的難度具有階梯性,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適應過程。同時,還要保證所設計的導學案,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
原則三:層次性。導學案作為一種全新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遵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切實結合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設計出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每一個學生均可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2.具體應用
(1)借助導學案開展預習
鑒于傳統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預習效果不甚理想的現狀,教師可充分借助導學案的形式,引導學生開展高效的課前預習學習。教師在開展預習之前,必須結合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科學地編寫導學案,并將其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導下,開展自主預習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明確自己預習中的知識掌握情況,并將自己認為的重難點進行記錄,以提高上課聽講的針對性。例如,在“摩擦力”的預習教學中,教師就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導學案,明確了學生預習的任務:了解摩擦力,探究摩擦力的測量方法,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借助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實驗。之后,引導教師又給學生提供了相應的預習方法,并要求學生自行控制和掌握預習時間,以更好地開展課前預習。
(2)利用導學案開展課堂討論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較大的難度。據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可借助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習。在具體開展討論的時候,教師可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設計一些具有創造性、思維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小組討論的形式,積極思考、討論和交流,進而完成問題地分析和解決,以實現教學重難點的深化,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摩擦力”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的時候,教師先借助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激發探究的欲望,進而指導學生結合教學重難點,并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對其開展探究性的學習。
(3)巧用導學案開展課后總結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課后鞏固和總結尤為重要,不僅對當堂學習內容進行了反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升了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由于高中物理知識比較繁雜,在以往的總結模式下,不僅效果不甚理想,還會出現遺漏知識點的現象。對此,只有借助導學案的形式,就可促使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對知識點進行系統化、全面的復習,并幫助學生明確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整體,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通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真正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質量。鑒于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遵循導學案設計原則,精心設計出高質量的導學案,并借助導學案引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課中討論、課后復習等,進而全面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柴鋒賢.探討“導學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99.
[2]王科學.基于導學案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學[J].黑河教育,2019,(07):22.
[3]王譽彬.“導學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9.
[4]黃偉明.高中物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