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蒙蒙
摘要:如何調動農村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英語學習的參與度,一直是教師需要探索和研究的熱點話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依托教材,通過英語故事、游戲、競賽和體驗等豐富的教學活動,激發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參與度:小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1B-0059-03
農村小學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大,參與度較低。教師如果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會發現在英語課堂中經常有唱獨角戲的感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1]。這就要求課堂從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變成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的模式。學習興趣是“催化劑”,對于農村小學來講,如何用好這個“催化劑”,挖掘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集體興趣點,已迫在眉睫。
對20所農村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及有關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喜愛度調查顯示:與傳統教學方式的英語課堂相比,學生更喜歡具有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和多媒體參與其中的課堂。在教師的調查問卷中,93%的教師認為,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2]。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探尋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新路徑,激發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興趣,對提升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參與度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一、依托教材,善講故事
(一)依托教材,喚醒學生參與興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Fun time和Cartoon time等板塊,在課堂中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創設符合班級現狀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去做、去說、去表演;利用學生樂于表現的特點,讓學生參與其中,人人進入角色,把學習當成一種有趣的活動,從而收到最佳效果。
如在教學英語口語交際用語“May I speak ...? This is ... speaking.”時,教師完成新句型教學后,再讓學生分組活動。教師提前準備幾個電話和一些學生的家庭電話號碼,把不同的號碼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學生可以隨機選擇號碼進行撥打練習。學生通過撥打電話找到自己想要的朋友,學習熱情自然會高漲。通過這樣反復充分的練習,學生能十分熟練地掌握打電話時的日常用語,知道找對了怎么問候,找錯了如何回復。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活動中習得了技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自然越來越喜歡學習英語。
我們從上面的實例中可以看出,依托教材聯系生活,激發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關鍵在于教師要靈活地將教材和學生的生活有機地關聯起來,從生活中找到英語學習的竅門。學生學起來有興趣,才能積極參與英語學習,學得更扎實。
(二)善講故事,激發學生互動興趣
農村英語教師應轉變觀念,嘗試和學生有效互動,給學生創設一些利用小故事進行英語教學的情境。這既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更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小故事創編活動,創設有趣的英語互動活動,激發學生英語課堂互動的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的參與率和有效度[3]。
教師要精心選擇,高效組織課堂學習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首先,教師要選擇故事情節曲折一點的故事,這樣更契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都愛探索,把握這一規律,易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如The lion and the mouse。其次,故事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學生通過生動的故事進入情境,可以習得知識和技能,也會受到故事的感化和熏陶,化為內在的良好品格,更能夠引發學生思考,極大地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如The kings? new clothes。再次,教師進一步深入挖掘英語故事,設計一些和故事內容相符、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任務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受英語課程的魅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十足的信心。
講故事是農村英語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講故事,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設計游戲,開展比賽
(一)設計游戲,引發學生自主意識
農村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應著力研究把游戲融入教學中的策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教師需要從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出發,深入探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課堂學習游戲,尋找符合邏輯的游戲模式,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學習的系統性,又要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自主性。
如教學方位詞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組超市購物的小游戲。一位學生到黑板前蒙上眼睛,臺下學生根據一張簡易的超市地圖,告訴這位同學該怎么走。可以開展“開火車”的小游戲,每一位指路的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變換指令,大家共同努力,完成超市購物活動。活動鍛煉學生靈活運用本課學習的方位詞,并且使學生在游戲中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上述活動,設置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運用的樂趣。看似平常的一個小游戲,學生參與率高,自主意識強,學得也更扎實。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合理地穿插游戲、活動等,就能把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二)開展競賽,培植學生競爭意識
興趣和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味地強迫學生學習,會扼殺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應適時把競爭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有效合作意識和愿望,使學生在合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發自內心地愛上學習。
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起一個很有特點的名字,同時有自己的口號。在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必答、搶答等形式隨時組織比賽。率先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小組會得到一個小笑臉或是一顆小星星,最后根據累積數量選出最終的獲勝者,給予鼓勵和表揚。所有學生參與課堂的每個環節,不管小組成員的學習成績怎么樣,都有責任和義務參加比賽,都有機會為小組出謀劃策,都會在參與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增強自信。
如此有意義、有趣味的課堂競賽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也實現了教學目的,促使學生從內心渴望成功,從而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會“get what you love”,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快樂,才能保持學習興趣。
三、巧用多媒體,分享體驗
(一)巧用多媒體,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強的激勵作用,如何運用這些技術輔助英語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如果教師能用上一些有意思的英語小視頻、精美的漫畫圖片、一些錄音或錄像設備輔助教學,能引發學生的熱情關注,那么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會更精彩,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會有增無減。
如在教學英語課本中的Story time 部分,教師可以利用課文動畫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看動畫的直觀感知,在不需要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就能夠快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還能馬上進行表演,做到學以致用。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件,通過展示學生的朗讀視頻、課文動畫配音游戲、看圖說話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正在各地普及,這對英語教學的幫助是巨大的。農村小學的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使用,給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學生的不斷刺激,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加享受英語學習。
(二)分享體驗,增強學生整合能力
腦科學研究表明,當學習者帶著越多的積累和信息走進課堂,大腦對信息的加工就越有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英語學習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體驗進行英語教學,引導學生帶著多種生活背景信息走進課堂,增強他們英語學習的動力,將無意接觸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通過自主加工之后,整合到英語學習的認知結構中。
如在教學Chinese festivals這節課之前,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要求每個學生在課前準備一幅自己最喜歡的關于中國節日的畫。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要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節日的時間、節日的食物、節日的活動等。圖畫可以圖文并茂,表述一定要清晰。課還沒有開始,學生就已經對課堂有了期待。當學生帶上“儲備信息”走進課堂,面對教師的提問時,必然會興奮地表達自己。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對中國節日的信息積累和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學習興趣。
分享體驗是一種圖景思維,從英語學習中去想象語言背后生動而豐富的畫面,能升華學生對英語語言本身的感知。這種由學生親歷親為的體驗過程,達到了“山里看山”的深入與透徹。學生對文本信息整合、品味、加工,讀出了屬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從而獲得走進英語,開展持久英語學習的不竭動力。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合作、展示的一段團體旅行。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在英語課堂的參與度,引領他們熱情洋溢地學習英語。課堂,不再由教師一個人滿堂灌輸,而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由此,英語教學走進一個健康發展的生態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20.
[2]羅伯特·J.馬扎諾.高度參與的課堂:提高學生專注力的沉浸式教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9:10.
[3]梁東文.創設情境調動小學生英語課堂學習興趣的行動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 2020:3.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