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摘要:新的發展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想要更好地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新要求,需要做好資產管理工作,及時發現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切實措施對其進行處理,以此來保證資產管理的效果,避免出現資產閑置或者資產浪費的現象。本文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意義出發,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對策,希望能夠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現狀;改善
引言
行政事業單位結合自身的社會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借助有效的資產管理,能夠為其職能的有效履行提供良好保障,也可以促進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單位內部管理效率的提升。但是從目前來看,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資產管理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缺陷和問題,無法很好地實現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的目標。對此,單位管理人員應該及時更新觀念認識,切實做好資產管理工作,促進資產利用率的不斷提高。
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意義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的透明度不斷提高,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在持續加快,由于自身的社會職能性質差異,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接受嚴格的社會監督,這也要求其必須切實做好資產管理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強化資產管理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可以促進資產使用效率的提高,有效減少國有資產損失。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在推進自身體制改革的同時,需要對各部門進行嚴格要求,提升資產管理的明晰程度,將資產所具備的內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實現對于資產的優化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及使用價值的同時,也能夠切實保障資產安全完整,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二是能夠加快審批效率,有效節約社會資源。以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機制為支撐,財政部門在資產預算進行審批的過程中,可以參考現有的資產情況,加快審批效率,減少資源消耗,同時也能夠幫助行政事業單位做好資產更新轉換工作,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有序規范開展。
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現狀
(一)資產管理制度缺失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需要以相應的管理制度為支撐,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執行的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其對于國有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以及管理方式作出了明確規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進行規范和約束。而事實上,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內部資產管理制度,導致管理人員在開展資產管理的過程中,一味憑主觀意識行事,資產購置環節沒有對資產的實際情況進行審核,出現了資產重復購置或者購置的資產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的現象,導致行政事業單位中資產閑置率偏高,也容易造成資產流失的問題。
(二)內部控制建設缺乏
內部控制建設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開展資產管理工作,但是當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在資產管理中的重要性,認為其并不能帶來直接的效益,因此不愿意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資源,也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風險防范欠缺、監督機制不健全等,缺乏統一的資產配置標準和明確的管理要求,無法為資產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三)人員能力有待提高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人員普遍存在資產管理專業能力薄弱的問題,這也是導致資產管理效率低下的核心因素。當前,我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機構較小,人員配置有限,加上缺乏對于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人員安排方面不夠合理,資產管理工作人員沒有能夠形成應有的資產管理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資產管理的效果無法得到保障。
(四)信息系統建設滯后
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資產管理工作過程中,需要對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單純地依靠資產管理人員手工操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現誤差,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做好信息系統建設工作,以信息技術來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從目前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一是缺乏全面細致的信息,無法為后期資產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便利;二是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統,存在信息傳遞不通暢、信息分享不及時的現象,資產管理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信息,也使得資產管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受到了很大影響。
(五)監督管理機制缺乏
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崗位設置方面存在不合理性,部分管理人員為了節約運行費用,經常會安排會計人員兼任資產管理工作,導致相關職責不夠明確,而且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缺乏針對資產管理流程的監督機制,導致部分工作人員存在有章不循,工作不到位的現象。
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改善對策
(一)完善資產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為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在避免資產流失的基礎上,保障資產的安全完整。從政府層面分析,應該立足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薄弱環節,出臺資產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對現行的資產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資產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提升資產管理的有效性。此外,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資產管理方法體系,建立滿足自身管理需要的資產管理模式,為資產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保障。
(二)加強內部控制建設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在實施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設工作,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和可行性的財務內控制度。在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一是應該對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二是應該對行政事業單位組織機構控制進行優化,確保各部門獨立運行的同時,實現分工協作,就各自的職責權限進行明確劃分,合理精簡管理部門,減少縱向溝通層次,促進資產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應該做好授權審批控制和監督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建立起嚴格的授權審批制度,避免資產管理人員出現以權謀私的現象,確保在實施資產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決策、執行和監督的相互分離,保證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四是應該做好風險防范控制,建立起嚴格的風險評估機制,定期就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對策,以避免出現資產損失的問題。
(三)提高人員業務素質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手段不斷更新,而如果資產管理人員本身專業素質不高,或者欠缺與時俱進的精神,則無法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來提高資產管理的水平和效果。行政事業單位應該重視對于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定期邀請一些具備豐富資產管理經驗的人員,對先進的資產管理經驗和管理方法進行傳授,同時,也應該重視對于資產管理人員財務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確保資產管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先進的資產信息管理手段,能夠運用計算機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對于信息的更新及維護,提高資產管理水平的同時,保障資產信息安全。
(四)加快信息系統建設
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從資產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對信息系統進行健全和完善,在系統內預先設置好相應的信息采集內容和審批流程,推動資產管理信息化和系統化的實現,促進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時也能夠減少人為因素對于資產管理執行力的影響。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支撐,資產管理可以獲得分析、預測等功能的支持,管理人員能夠實現對于資產管理各個環節的動態監管;另一方面,應該保持信息的交流與共享,為資產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撐。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在現有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對信息共享機制進行完善,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的問題,實現信息在不同方向不同層次的高效傳遞,確保資產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五)優化資產管理監督
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設置專門的監督管理人員,做好資產購置、使用、處理等環節的全程監督,避免出現資產流失和隨意處置的現象,及時將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向上級管理部門匯報,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確保管理人員能夠對資產進行合理分配。良好的監督機制可以約束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的行為,提升資產使用的合理性,也可以激發管理層的責任意識,實現資產的規范化管理,促進資產管理效率的提高。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發展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做好資產管理工作,對資產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做好資產采購、使用和處置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建設起高素質專業化的資產管理隊伍,保證資產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效率,將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全面構建和諧社會,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參考文獻
[1]蔣玉鳳.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6):161–162.
[2]劉迎春.基于內部控制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6):199–200.
[3]霍樹美.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J].財會學習,2020(13):197–198.
[4]劉克峰.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問題與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08):6–7.
[5]江文.關于加強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08):8–9.
[6]王雪梅.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對策分析[J].商訊,2020(12):184.
[7]李倩,季靜.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9):223.
[8]吳華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納稅,2019,13(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