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變革。當今社會,手機更新升級速度較快,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這些變化使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網絡群體逐漸產生并且擴大,網民經常在網絡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議。政府關注到現在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新變化,也開始積極加入網絡中,并且在網絡中發揮自身作用。網絡政治在這種環境下逐漸形成并且發展壯大,逐漸形成了一種網絡政治文化。網絡政治文化是政治和互聯網相融合的產物,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網絡政治得到長足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政府權威受損、網民政治活動干擾政府工作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改進政府工作方式、塑造政府在網絡政治活動中的形象、建設網絡政治活動平臺、進行網絡政治活動監督等方式予以解決,從而更好地建設網絡政治文化。
我國需要深入研究網絡中產生的重要政治事件,分析目前網絡中所形成的網絡政治文化,了解網絡政治文化發展的現狀,歸納總結網絡政治文化建設中所產生的主要問題,從而更加清楚地了解網絡政治文化未來的發展方向,促進我國網絡政治文化健康、有序、良性發展。
一 網絡政治文化內涵
網絡政治文化是在網絡政治發展中形成的,建設網絡政治文化需要理解網絡政治文化的概念,熟悉網絡政治文化的主要內容,通過加深對網絡政治文化的了解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一)網絡政治文化概念
網絡政治文化產生于網絡之中,是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載體,通過信息的收發而衍生出來的政治價值、政治生活方式、政治思維方式,是所有和網絡社會政治現象有關的精神現象總和。網絡政治文化在一定意義上是現實政治文化在網絡當中的翻版,二者既有共性又存在著差異。
(二)網絡政治文化內容
1.網絡政治主體
在網絡政治文化中,政府、網民和意見領袖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有在網絡政治中活躍的主體都是網絡政治的一部分。網民在這個生態圈中占據主要位置,發揮較大作用,是網絡政治的核心;意見領袖主要是由網民群體當中比較優秀的網民擔任,起一定的引導作用;政府是網絡政治生態的主導者和規則的建設者,引導大家有序參與網絡政治活動,保護網絡政治環境,凈化網絡政治風氣。
2.網絡政治文化活動
網絡政治文化活動主要包括網絡政治選舉活動、投票、表達、監督等。參與網絡政治活動的網民主要進行意見發表和行使自身的監督職能。政府在網絡活動中需要承擔較大的職責,如政府信息決策、咨詢、執行和監督,這些都需要和網絡進行結合。
3.網絡政治文化環境
網民在日常參與網絡政治的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逐漸構建了網絡政治文化環境。政府在這個環境中約束和規范網絡政治活動,比如制定各種規范和政策來規范網民的行為,主導網絡活動將網絡行為活動變得有序,從而調節改善網絡環境,解決網絡環境中的不良現象,使網絡形成良好的生態圈。
二、網絡政治文化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網絡政治文化發展迅速,但是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隱患,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網絡政治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一)對網民的不規范引導
網民是網絡政治活動中主要的參與者。網絡具有虛擬性,網民對于其他網民的具體信息難以了解,而網絡平等化和廣泛參與性的特點導致了網民群體可以自由發表言論。這個特點很容易造成網絡上的信息泛濫,真假難辨,其中一些虛假信息很容易對大眾產生誤導。另外,許多網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而且對于政治了解不深入,缺乏政治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這種缺點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通過煽動網民活動來謀求私利。
(二)網民行為活動不合理
政治活動是一種比較規范的行為活動,具體包括政治投票、選舉、結社等活動,網絡政治活動也是由這些活動所構成的。一些網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網絡政治活動的必要知識,再加上網民容易情緒化,這些因素導致網民容易在網絡政治活動中做一些不正確的事情。同時,網絡的傳播速度非常快,會在很短時間內將這些事情進行廣泛傳播。網民對事情了解不深就容易產生誤解,從而引發公眾危機,將政府置于不利地位,使事情難以得到公平公正的解決。
(三)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受到威脅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網絡上產生了各種思想,其中,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思想對于我國主流價值觀沖擊較大。許多網民將網絡看作自由之地,認為自己可以在網絡中隨意發表言論,而不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政治是嚴肅的、規范的,但是很多網絡事件的發生沖擊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部分別有用心的網友拿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做文章,大肆發表詆毀國家、政府的言論,在網絡中產生了惡劣影響,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
(四)影響政府正常工作
網絡環境當中存在部分不良用心者對政府發布的信息進行歪曲解讀,并且發布抹黑政府的言論。部分群體甚至有預謀地建立影響力較大的公眾號來傳播錯誤政治信息和思想,對網民進行洗腦,這些做法會嚴重誤導網民,從而產生嚴重的后果。具體來說,這些歪曲的信息會掩蓋事情的真相,激發網民的憤恨情緒,而部分網民為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會指責政府的工作。大規模的網絡政治事件形成后會造成不良的輿論效果,這些輿論會使政府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甚至會對政府造成威脅。因此,必須對這種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懲處。
三、網絡政治文化建設方向
網絡政治文化建設需要政府發揮導向作用,對網絡政治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政府可以通過搭建網絡交流平臺,拓展網民行使權利的渠道,改善政府的工作方式,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建立監管機制來對網民的行為進行規范,從而重新塑造政府在網民心中的形象,推動我國網絡政治健康發展。
(一)建立正常反饋交流平臺
在網絡政治文化發展過程中,需要政府等部門對網民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網民可以在網絡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是必須通過合理的途徑和正確的方式進行。政府可以搭建網絡政治活動平臺,網民通過這個平臺來參加網絡政治活動。網絡政治活動平臺可以通過大數據和網絡技術,對網民的意見及建議進行收集整理,對政治民意進行整合,幫助政府篩選出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從而將其作為政府進行決策的依據和參考。政治網絡活動平臺需要確認網民的身份,網民需要為自己的言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通過建立這樣一個平臺篩選機制,可以避免虛假議題,防止部分網民惡意干擾網絡政治活動。
(二)樹立政府在網絡中的權威和公信力
政府在日常活動中需要具有足夠的權威和公信力,這是政府其他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網絡時代,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一些信息對人們的行為具有誤導作用,由此產生了許多具有不良影響的網絡政治事件。政府必須采取相應的手段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公信力:第一,建立自己的專業媒體平臺進行信息發布。許多地方政府設立了專門的公眾號來發布政府日常信息,專業媒體平臺的建立有助于保障信息的真實性,防止虛假信息誤導民眾;第二,嚴格把關傳播途徑。政府需要嚴格控制和把關政府公布信息的傳播途徑,防止信息被不良用心者進行改編和發表不實評論;第三,嚴懲網絡政治中的違法行為。對于惡意曲解政府信息、散播不實信息損害政府公信力的行為,政府要進行嚴厲懲罰,通過嚴懲違法行為保持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
(三)創新政府工作方式
網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各行業的變革,使各行各業的工作方式實現了創新。當前,政府需要學習和應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其工作效率。我國目前正在進行數字政府建設,政府通過打造數字信息體系來完善自己的工作。網絡政治文化建設要求政府轉變工作方式,建設民意聚集平臺,拓展民意反饋渠道,幫助網民在網絡平臺中行使自己作為公民的權利。
(四)建立監管機制
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管,網絡政治活動同樣也需要監管,通過監管保障網民正常行使自己在網絡中的權利,避免不良網絡信息和文化的傳播,從而減少對網民的傷害。網絡中存在著黃賭毒、暴力等不良的網絡文化,對網民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和傷害,政府部門要通過建立專門的監督機制來對網民行為進行監督,打擊網絡中的違法犯罪行為,凈化網絡空氣,為網民提供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四、結語
我國網絡政治文化的建設離不開網絡技術的支持,因此,需要將先進的網絡技術應用到政府網絡政治文化建設工作中。政府要通過規范合理的引導來建設良好的網絡政治文化環境,促進我國網絡政治文化的發展,幫助我國網民在網絡環境中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權利。
參考文獻:
[1]魏云霞.網絡政治文化建設研究綜述[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4):39-43.
[2]齊斌,婁淑華.怎樣加強網絡政治文化建設[J].人民論壇,2017(36):50-51.
[3]王樹亮.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政治文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5-17(006).
[4]余艷紅.全媒體時代的網絡政治生態建設:問題及對策[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4):178-183.
(作者單位 中共孫吳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