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有霞
【摘要】很多教師無法找到“教”與“學”的平衡點,仍然以“教為中心”。怎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為中心?筆者結合線上教學實踐經驗,對該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學生主體;學為中心;線上學習
《課標(2011版)》教學建議中提出,“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因為無法找到“教”與“學”的平衡點,仍然以“教為中心”。最近實施的線上教學,給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任務與嚴峻的挑戰,迫使我們去思考:怎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怎樣在教學中真正去體現以“學”為中心呢?下面筆者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進位)》線上輔導學習為例,對以上問題進行探究。
一、課前前置學習,了解學習起點
“學為中心”理念不僅僅是以學生為中心,更應該是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中心。新知的學習不應只停留在線上課堂的三十分鐘,而是新課講解之前,只有讓學生在聽課之前對新的知識新的問題有所思考,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地體現“學為中心”中的“學”,讓學習真正的發生。
線上教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能開展對話,學生面對一臺冰冷的電子設備,怎樣讓學習真正地發生呢?課前的前置學習就是最好的載體。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進位)》為例,新課前一天布置完成預學單,一方面可以鞏固舊知: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和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方法,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以此作為下一環節設計核心問題的起始點;另一方面,讓學生感悟體會到,新知識學習的過程都是用所學的舊知識通過遷移、轉化等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在今后學習每一個新知識的時候,都應先思考,它可能與哪些知識有聯系,可以用哪些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解決新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中問題引領,明確學習重點
核心問題的引領是促進深度學習的保障,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下,可以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深入數學學習活動的本質,去習得數學知識與技能,領悟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通過對學生預學單的分析,發現學生對兩位數乘法筆算的算理理解困難,結合對教材的深入解讀,提煉出兩個核心問題,讓學生在聽課時帶著問題去聽去思考,既可以給學生指明方向,明確學習重點,落實了知識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能力,又進一步讓學生在圈一圈中去體會數形結合思想,還可以為今后學習三位數的乘法以及乘法分配率積累學習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后思維可見,反饋學習難點
“思維可見”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錯誤原因,從而調整輔導策略,促進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但線上教學由于沒有師生互動,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
受費曼學習法的啟示,筆者布置學生錄視頻作業:請編一道有關54×36的應用題,并說說你是怎樣思考的,邊講邊列豎式計算。通過編題目充分考察了學生對乘法這一模型的掌握情況,視頻講解自己是怎樣計算的,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教師通過查看視頻,分析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針對性進行輔導。其中共性問題是部分學生對進位方法掌握不好,這其實就是本課的難點,教師通過錄視頻發學習群里補充講解的方式開展輔導,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個性問題則是由于學習基礎,學習習慣等導致的數字書寫錯誤,語言表達不簡潔等,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個別輔導后作相應強調,讓學生在逐漸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習品質的提升。最后,提前選取錯得比較典型的同學鼓勵重新錄視頻,講解自己以前是怎么思考的,通過再次學習后,又是怎樣思考的,以此凸顯出學生思維變化的過程。整個環節都重在讓學生講,把學到的知識講出來,把思維變化的過程講出來,讓思維可見,培養了學生表達能力,延長了新知的遺忘時間,讓學生真正達到明白的最高境界:聽明白———想明白———講明白。
四、拓展延伸思考,發散思維起點
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教師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該教給學生將知識轉化成智慧的方法。每節課后的拓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意識,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拓展延伸性的問題,不應該是就某一節課而言,而應該讓學生養成一種長期的習慣:每天新課學習后,記錄自己提出的問題以及查閱到的相關資料,以照片形式呈現在學習群里,學生可以相互交流,一起分享查到的資料。
“學為中心”理念下倡導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線上教學時教師必須緊緊圍繞“學”開展學習活動,只有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去探尋、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去經歷學習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學”,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將知識變成智慧,發展學生能力。
【參考文獻】
[1]聞蓉美.在變革中提高小學科學線上教學有效性[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