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娜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是我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環節,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認識,提供其審美水平,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師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改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音樂;口語教學;活動策略
小學音樂欣賞課程是培養學生審美認識和水平的重要課程,其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從當前課程的實施情況來看,學生興趣低下,難以提高教學效率,需要進行有效改善。
一、提高音樂教學的高效性、趣味性
教師不僅要注重自身的角色素質,同時還應該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進行歌曲欣賞時,教師可以先對主題旋律進行教學,然后讓學生學會演唱關鍵歌詞,在其能夠唱熟主題旋律后,加上動作,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保證了學生對樂曲的情感理解。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從教學意識和教學行為中貫徹落實小學音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
二、小學音樂欣賞課學習興趣的策略開展方式
(一)提高教師隊伍專業水平
構建一支擁有高水平素養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加大對小學音樂教育方面的投入,為教育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條件的保障。
(二)規范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授方式
第一,提高音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基本認識特點來設計教學活動,結合新課改的目標要求,調整教學模式,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增加課堂的活躍度。比如,在進行《蝸牛與黃鸝鳥》欣賞時,教師可以先對主題旋律進行教學,然后讓學生學會演唱關鍵詞,之后,讓孩子們邊唱邊加上歌曲中蝸牛和黃鸝鳥的動作,培養學習興趣,加強對樂曲的理解,體會音樂的美妙。
第二,通過評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比如,在進行《苗嶺早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感受苗嶺晨曦的秀麗景色,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苗族人民歡樂幸福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結合實際發展背景等,談談對音樂欣賞的感受。教師對其進行評價和分析,并強調這個樂曲音域寬廣、情感豐富、對比明顯的特點,學生自然可以感受到樂曲的動聽之處。當然,教師在評價學生的表現時,應盡可能含蓄委婉地表達學生的不足之處,及時糾正學生對于樂曲的錯誤理解,促進自身音樂欣賞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
第三,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情境,讓學生盡可能地去感受音樂所產生的情境,提高學習興趣,感受音樂內涵。比如,在進行實際課堂教學的工作過程中,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即興演奏一段樂曲,與學生的情緒相結合,將課堂氛圍激活,采用無聲的語言進行內心情感的傳遞,讓學生明確其環境和音樂之間的融合,能夠更好地了解音樂的美麗所在,對音樂欣賞課有一個新的認識和了解。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策略是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需要主動創新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策略,從學生學習需求角度出發,完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學生音樂交流和溝通能力,提升學生音樂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宋啟保.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規律探究[J].漢字文化,2017(1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