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
教育界已經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正向作用達成廣泛共識。本科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和教學實踐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而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的開展與之相比還有待完善。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總體發展趨勢向好,但仍然存在部分問題,經過調研發現,可概括為頂層設計、高職院校內部環境、高職學生的認知等方面。文章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研究,探求問題產生的原因,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視角構建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立體式教育體系的方向,為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思路。
一、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
(一)高職院校頂層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院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整體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學校的大格局工作中,這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多數高職院校缺少頂層設計,沒有進行全局規劃,沒有建立健全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教育體系,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徹制度。不僅如此,在教學系統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排課力度相對較弱,部分高職院校僅通過選修課形式開課,學生受眾群體較小,不利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高職學生對待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學生對待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態度不夠端正,課堂參與度較低,不能很好地完成課堂學習。多數高職院校將職業生涯規劃設定為必修課中的考查課,設定的學分較低,學生對此重視度不高。高職學生對待職業生涯規劃書和職業生涯規劃人物訪談的撰寫態度也不太端正,部分學生提交的職業生涯規劃材料復制粘貼網絡內容痕跡嚴重,甚至部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中的職業探索和行業探索內容與自身所學專業毫不相關,明顯為他人作品。
(三)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不完善
高職院校的校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完善的配套教育體系,不能形成教學合力。多數高職院校僅通過選修課形式完成對全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配套咨詢、實踐、講座等體系,沒能輔助學生完成自我探索、職業探索的抓手,也沒有構建能夠引導學生確立正確職業目標的教育體系,不利于學生正確合理地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四)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氛圍不足
高職院校沒有建立健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沒有配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搭建校內相應的活動平臺。校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氛圍不足。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接觸職業生涯規劃的機會有限,導致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僅停留在課堂層面。
二、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的成因
(一)外界原因
社會賦予了高職院校特殊的教育屬性,使得高職院校更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另外,高職院校開展的主干課程、必修課程相對而言也比較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在教學系統中所處的位置較為尷尬。加之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如社會職業生涯規劃氛圍不足、社會對高職院校的片面影響等,使得多數高職院校未能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校內環境問題
高職院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學生對自己和外界進行深入的探索以后,才能做出可行性較高的職業生涯規劃,而對自我的探索需要借助測評工具,對職業行業的探索需要完善的實踐體系提供支撐,這些都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比賽的參與熱情不斷退卻,部分高職院校并未對學生參與職業生涯比賽施行良好的鼓勵措施,導致學生參與熱情低。另一方面,由于校內職業規劃體系不完善,高職學生在課堂教學以外基本沒有參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活動的可能,高職院校沒有形成良好的校園職業生涯規劃氛圍。良好的校園職業生涯規劃氛圍有助于學生以更大的熱情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發揮環境氛圍對人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師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原因
首先,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基本都由輔導員兼任。因為專業不相符,很多輔導員不愿付諸實踐和精力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能有效地準備教學內容,也不能很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教師尚不能對課程盡心盡力,學生面對這樣的課堂,其學習效果勢必大打折扣。其次,高職學生對待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并未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導致學生以應付作業的心態對待職業生涯規劃報告,復制粘貼的痕跡很重,沒有真正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對自身未來發展有益的事情來探索職業空間,最終得出的結論偏離專業、偏離實際,可行性不強。最后,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較為新穎的課程內容,很多人不能夠完全相信并且接受這樣的理論,片面地把職業生涯規劃等同于職業生涯想象,歸根結底在于沒有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積極作用。
三、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對策
(一)合理利用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合理地利用并且落實上級部門的政策,才能更好地推進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教育部辦公廳于2007年下發《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 》,要求將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納入教學計劃,不少于38課時,還要求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應該認真執行該文件,保障好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課時量,并能夠將課程安排在較為合適的學期進行;同時,高職院校還要保障職業生涯規劃相關從業教師的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業性強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并培訓好職業生涯規劃兼職人員隊伍。
省級層面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也是高職院校推進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宣傳,組織好校內的選拔賽,這是營造校內職業生涯規劃氛圍的重要契機。校內職業生涯規劃選拔賽應該盡可能選擇在場地較大、輻射范圍較廣的地方進行,并配合相關主題,把握好參賽選手的作品及展示形式,將選拔賽變成職業生涯規劃展示和宣傳的窗口。
(二)立足學生的長久發展
高等教育的意義就是培養學生長久發展的能力。高職院校應該立足學生的長久發展理念來推進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職業生涯規劃是播種當下、收獲未來的一項教育工程,這需要學生、教師和高職院校等主體的共同參與。在校學生因為自身的局限性,難以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積極作用。高職院校在教育中應通過相應途徑和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積極作用,以及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發揮思想引導作用。高職院??梢远嘌埑晒θ耸窟M校宣傳。這些成功人士應該是與學校專業相關或者是社會正能量的楷模,可以發揮榜樣作用,成為在校學生成長路上的燈塔和坐標,指明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方向。這也是確定職業生涯規劃中職業目標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方式。只有充分意識到成長成才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學習技能、學習知識的動力。
(三)構建校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多種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教學。構建一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是解決當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的有效途徑之一。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繼續抓好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工作的落實,從師資組建、課時保障、教學材料、授課標準、考核評比等方面推進課堂教學建設,為職業生涯規劃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開展多樣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學內容,配合好課堂教學,鞏固好課堂教學效果。高職院??梢蚤_展小范圍的討論沙龍,為有學習意愿的學生提供交流研討的平臺;可以開展專家講座,提升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學習的理論高度;可以搭建校企平臺,為學生提供職業探索的路徑。諸如此類,內外課堂相結合,既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也豐富校園職業生涯規劃氛圍,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仍有改進的空間。為了更好地完成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需要多措并舉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既要腳踏實地培養學生扎實的動手技能,也要引導學生樹立著眼未來的大局觀。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提升學生全面認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用工具,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學生予以高度重視。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課題“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立體式教育體系構建”(編號:JR191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韓成嬌.貴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20(11):177-178.
[2]陸漢棟.“職業生涯發展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新常態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9(9):13-16.
[3]賈丹丹.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探索和思考[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0(3):20-22.
[4]顏仕堯.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高職院校就業質量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0(7):31-33.
[5]郭秋生.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與改進策略[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75-78+126.
(作者單位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