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方
近些年來,許多新型毒品在中國迅速蔓延。青少年成為新型毒品的易感及主要消費人群。禁毒及青少年工作是社會工作重要領域之一。將社會工作的方法引入大學生毒品預防教育中,能夠為該群體提供專業服務,滿足社會對于大學生毒品預防工作的要求。文章通過A高校案例探討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毒品預防教育問題,分析社會工作服務模式在此領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針對案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一、A高校大學生毒品預防教育現狀及問題
(一)毒品預防教育課程緣起
1.環境因素
雖然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成效顯著,但青少年吸毒人數總體基數較大,仍是重點關注人群。H省是外來人口和娛樂場所的重要聚集地,毒品預防形勢一直較為嚴峻。這對于身心發育不完全成熟的大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毒品危害風險。為了最大程度降低這種風險,開設系統的戒毒教育課程勢在必行。
2.政策因素
H省在認真領悟國家文件精神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要求該省高等院校開設至少4個課時的毒品預防教育課程,要求做到教學計劃、大綱、資源、課時、師資五到位,并且由省教育廳負責對該項工作進行檢查。
3.自身條件
A高校和某強制戒毒所有較為長期的教學實踐合作關系,其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為該校毒品預防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該校社會工作專業開設有禁毒社會工作 、 矯正社會工作 、 青少年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 等相關課程,這些課程為在高校開展毒品預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另外,該校還擁有開設毒品預防教育課程的師資及相關資源,完全具備開設高校大學生毒品預防教育課的能力。
在此情況下,A高校根據大一到大四認知水平、學生人數、課程安排、師資力量及水平等實際狀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緊鑼密鼓地推進毒品預防教育課程。
(二)毒品預防教育課程開展情況
A高校毒品預防教育主要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重點在于讓全校學生全面接受該教育,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第二期將該課程常態化,目的在于讓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接受該方面的教育,凈化校園,防微杜漸;第三期將課程進一步精簡,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育成效,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禁毒意識。
1.第一期開展情況
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A高校毒品預防教育主要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當前防毒戒毒背景、法律法規與具體措施,引導學生強化防毒戒毒意識,提高防毒戒毒能力。在教學方法方面,A高校毒品預防教育以講授為主,利用PPT展示圖片與影音資料加深學生對防毒戒毒相關知識的印象,課程最后以“我對防毒戒毒的認識為主題”留下課程作業,作為考核的依據。在實施方式方面,因課時安排問題,本期講座以班級人數為標準,分學院開設講座,每個學院輪流開設,講座授課教師以該校社工專業教師為主,同時涉及戒毒研究與教學的部分法學專業與社會學專業教師。
2.第二期開展情況
在第一期毒品預防教育實施宗旨不變的情況下,每年秋季新生入學,A高校毒品預防教育將該課程納入大學生入學教育中,成為固定課程。由于課時縮短、教學任務量大,在本次課程教學中做了部分調整。在教學內容方面,本次毒品預防教育根據教學對象及課時變化,教學內容涉及了解世界和中國毒品嚴峻形勢、識別毒品及危害、中國禁毒工作現狀及措施。教學內容不再以描述毒品危害等單純的威嚇教育為主,而著眼于了解毒品嚴峻形勢的大局,開展符合大學生認知需要的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在教學方法方面,本次毒品預防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幾乎沒有太大調整,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利用多媒體等方式直觀動態教習課程內容。在師資力量方面,大學生入學教育是大一新生入學伊始重要的課程體系,需在短時間內針對全校所有新生完成該項任務,仍運用社會工作、社會學、法學等專業師資力量,以滿足全校新生同時段全面開展的需求。
3.第三期開展情況
相對第二期開展的基本情況,第三期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在師資力量方面進一步精簡,在選擇授課教師時,更注重教師在毒品預防教育工作中的專業性和勝任力。
二、毒品預防教育課程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毒品預防教育流于形式,成效不大
A高校毒品預防教育以往主要由后勤安全部門負責,其常常通過印發毒品預防資料并在宣傳欄張貼標語的方式實現,效果可想而知。之后,雖然學校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將其納入正式的學校教育體系,但時間緊迫、安排倉促,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覺得僅僅多了一門選修課,加之課時縮短、考核單一,也很難提升學生的認知。從總體來看,A高校對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理念認識不清,其觀念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毒品預防教育內容不系統,教學方式單一
高校毒品預防教育多集中在公安部打擊毒品吸食、走私、販賣等緝毒宣傳,以及毒品對個人、家庭、社會、經濟等危害知識的普及上,并輔以大量鮮活的圖像材料。這些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毒品的基本知識,認識毒品成癮機理和吸食后的嚴重后果,但對于“青少年在哪些情況下容易受到毒品誘惑”“如何對毒品說不”“發現或吸食毒品后該怎么辦”“人際關系與毒品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沒有做深層次的探討。
(三)毒品預防教育專業教師力量薄弱,需求難以滿足
專業穩定的毒品預防教育師資隊伍是保證禁毒工作有效開展的依靠力量。A高校的毒品預防教育教師主要依靠社會工作、社會學、法學專業教師來完成。很多教師對此領域相關知識并不熟悉,在學校強制要求下完成工作對其來說較為困難,有時甚至以播放視頻占用課堂時間,無法讓學生對毒品形成系統的認識,造成一知半解的局面。
(四)毒品預防教育參與主體單一,很難形成長效機制
對大學生的毒品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教師的講授,效果并不十分明顯。由于學校資金有限,很少聘請禁毒專家及講師等加入此工作中,更鮮有帶領學生到當地毒品預防教育基地實地參觀。學生僅僅接觸說教式的知識學習和價值觀念灌輸,難以形成印象深刻的體驗,很難形成對毒品正確的認識和高度的警覺。有的學生甚至對教師的講授不以為然,認為教師也只是照本宣科,課堂上不學習也可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進行補充。
三、開展大學生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改變毒品預防教育理念,明確教育內容
高校應重視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建立長效機制。高校領導及教師必須明白,僅僅給大學生提供毒品知識遠遠不夠,因為行為與認知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只有通過相關活動使大學生進行自我發現,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動,實現行為和態度的改變。因此,高校要不斷豐富和加大知識傳授,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其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才能真正抵制毒品,防患于未然。
(二)強化師資力量,豐富教學方法
承擔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的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培訓,對不斷變化的毒品問題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授課中,高校往往忽略拒絕毒品方式和方法的交流。其實,很多毒品問題源于不良環境的影響。在教學內容上,高校應注意這些知識的傳授和訓練。另外,高校還應提倡多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游戲活動等。這種互動式學習方法使每個學生通過啟發引導,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相較于傳統方式更有效果和意義。
(三)引導多元主體參與大學生毒品預防教育
毒品預防教育必須進行有效創新,才能真正實現該工作的目標。近年來,社會工作蓬勃發展,在禁毒、青少年、學校等多個專業服務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果。部分學校也開始引入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禁毒服務。社會工作注重評估和需求調查,能將各類有利資源進行整合,引入多方參與,充分運用個案、小組和社區等多種工作方法,結合一定實踐活動,滿足大學生認知需求。另外,在毒品預防教育中,社會工作還借助同伴教育的力量,引起心靈共鳴,有利于交流心得體會,營造良好的禁毒氛圍。這些潛在優勢是單純授課式的毒品預防教育無法比擬的,對大學生毒品預防教育有著良好的借鑒意義。
【基金項目】本文系三亞學院2019年度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教學專項研究項目“矯正社會工作課程教學團隊”(編號:SYXYY1bkkc01—01);2018年三亞學院校級“一師一項目”校級專項科學研究“社會工作嵌入三亞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編號:USY18YSK03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香港社會服務發展研究中心.禁毒社會工作實務手冊[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
[2]李曉鳳.禁毒社會工作的“精細化”標準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
[3]唐斌.社會工作專業干預下的同伴教育:以上海市P鎮“女性戒毒沙龍”為例[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6):68-71.
(作者單位 三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