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婕琳
摘 要:教育政策順應時代不斷變化,各高校競爭激烈,高職教育領域的改革必須進一步深入。教育的核心是學生,傾力打造學生職場核心競爭力,培養受企業歡迎、就業質量高的高職技術技能人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學生;職場核心競爭力;持續發展
學校創建于1917年;1956年更名為成都水力發電學校;2001年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更名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歷經百年,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絕對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但隨著這幾年教育政策的導向和教育政策的變化,各高職院校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2017年省教育廳公布《四川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實施規定》,明確高考取消專科第一批和第二批,合并為新的專科批后,我校生源發生了變化,面臨報考生源少,生源質量陡降,入校分數差距大等問題。如何打破生源質量差的格局;在高職院校學生學歷低的前提下,如何打破學生就業格局;學校如何長期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急待我們解決和不斷思考。打造我校學生職場核心競爭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僅提高學生就業率,更是提高學生后期就業質量,制造學習好,就業好,社會反饋好,生源好的良性循環,維持學校長期上升勢良好發展。
打造我校學生職場核心競爭力有以下幾點見解和思考:
一、教培融合,取優補缺
我校是一所由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建設類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試點高校。學校同時掛四川省電力公司技術技能培訓中心的牌子,是四川省電力公司重要的培訓基地,并于2019年成功申報為四川省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擁有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培訓資源,還有經驗豐富的優質培訓師。2020年3月我校正式教培融合,方案有爭議,實施有困難,但從長遠發展來看這是一個有利舉措。以前是兩套人馬,培訓、教學各走兩條線,互不干擾牽涉;融合之后,就不能各行其是,要轉變觀念,教培一家,資源互補,強強結合。
(一)培訓的管理模式是職場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不斷進行技能訓練和提前感受職場化管理氛圍,建立職場化概念,樹立職場人形象,增強學生職場適應能力。
(二)培訓擁有的設備先進、齊全,把這部分資源整合共享為教學資源,我校教學硬件設施將會如登云般提升,學生教學與實體結合更緊密,開闊學生專業視野,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競爭力。
(三)培訓時間短、效率高,有經驗豐富的內訓師和培訓師,教學模式非常直觀、高效,有利于任課老師學習借鑒培訓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針對性,提高老師的授課技巧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校企合作,實現“雙贏”和“三利”
2010年我校根據《國家電網公司關于做好艱苦邊遠地區定向培養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印發四川省電力公司人才援建藏區五年規劃的通知》,我校—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技能培訓中心)按照省教育廳、國家電網公司、四川省電網公司的要求,從藏區招收高考學生,采取“定向招生”(公司所在地生源招生)、“定向培養”(按照公司所需電力專業培養)、“定點安置”(回協議單位上班)的培養模式。學生自錄取以后即與藏區電力公司簽訂定向培養三方協議,學生作為單位準員工在學校參加學習,按時畢業、通過國家電網招聘考試既能順利就業。這種校企合作我校已有先例,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成效,教學目的明確,培養合格率幾乎100%,學生回單位實用性與實效性高,單位人才流失、流動小,學生薪酬待遇滿意率高。2010年至今我校主要啟用的是公司內部企業合作,普及性不夠,要提高全校學生的職場競爭力和建立我校長期發展戰略,校企合作應該在我校深挖和普遍開展起來。
(一)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企業聯體。學生就業明確,學習目的強,對于公司來說人員相對穩定;學生知識體系根據企業文化和人才需求來調整,學習內容精準對接生產,實用性高;學校和企業資源、信息共享,學校可以把企業文化融入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沒有的設備、場地可以借助企業現有資源,學生實踐性課程和頂崗實習可與企業直接對接,提高學生在企業的適應能力和業務能力,減少企業新人培訓成本,同時解決學校實踐場地與設備問題。校企合作不僅提高了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和力度,也有利于企業的穩定和發展壯大,是一種“雙贏”模式。
(二)就業難的大環境下,就業是家長和學生擇校的一個重要因素,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學生有穩定的就業方向,再利用我校現有優質就業資源,以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資源為依托,招生更具有吸引力,生源實現擇優,才能形成生源優質—職場優秀—名企合作的良性循壞;在管理中抓住學生和家長對就業的重視心理,學生迫切希望得到單位認可和展示的心理,建立“校企”雙管理模式,營造努力學習、勇于創新、拼搏奮進的良好校園氛圍;學生入校本身是對學校和企業的自主選擇,學習自愿、目標明確、動力足;校企合作是利生、利企、利校的“三利”模式。
校企合作,培養針對性更強,學生適職場應性更強,培養更精準、深入、優質,校企合作將大幅度提高我校學生職場競爭力,同時作為我校長期發展的戰略重要措施,我們必須深挖和普及。
三、團隊打造,以競技為載體,提升學生專業技能
高職院校要區別于本科院校,學生培養的方向和重點要放在技術技能,和動手能力上。大學生有大把的精力和時間必須合理利用起來,而且我校有晚自習制度,可以將這段時間更高效的利用起來。
(一)高端競技團隊打造,樹立標桿,打造社會影響力
學生是學校最好的“形象代言人”,打造學生精英團隊,增加營銷效應和社會影響力。以教研室為中心,以專業為依托,立指導老師責任制,成立和打造高端科技小組、競技團隊,挖掘優質學生潛能,在專業上創新突破。學院高度重視,在教研室老師的帶領下組織團隊積極參加省、市、國家級競賽,在校外競賽中除了先進技術交流,還要找定位,找差距,明確自身優勢,補充不足,確定努力方向。優秀的競技團隊打造社會影響力,同時在校內樹立標桿效應,激發學生競爭意識,促進學生學習動力。
并且在學生心里建立以校為榮的團隊榮譽感。
(二)打造校園專業興趣小組和專業社團
重點打造校內熱門專業興趣小組和社團,有利于營造良好學習風氣、選拔優秀技能人才、創新突破專業技能知識;興趣小組和社團多樣化打造,還利于學生找準自己的專業特長并加以提升,擴展和提升學生技術技能水平。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將專業興趣小組和社團融入進去,開展專業技能技術活動。專業興趣小組和社團讓教研室參與直接管理和建設,指定優秀專業老師給與專業指導和督導;結合我校場地、設備,積極配合開展校內技術技能競賽,以競賽為載體,激發競爭意識,提升學生專業興趣、增強學生團隊榮辱感和建立學生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熱情。建立對于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和激發力的競賽激勵制度,將經濟獎勵、就業機會、學生感興趣的流行物品等融入進去。
(三)打造辦公實用軟件技術興趣小組或社團
辦公實用軟件技能,是職場的必備競爭技能之一,不論你是哪所高校畢業的學生,辦公軟件玩得溜,就是辦公效率高,打造技能技術人才的同時更是打造辦公能力高效人才,論職場適應力、競爭力,這塊不能輸。
據調查很多學生對這種實用性技能都非常感興趣,效果立竿見影,平臺搭建容易,管理輕松,甚至可以實現學生干部組建和管理,老師督促就可以,費力小但是效果明顯,學生喜歡,學生參與度高。
打造辦公實用軟件技術興趣小組或社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校有近500左右的學生來自川藏、西藏等艱苦地區,是國家電網定向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弱,有些三年畢業后連常用的辦公軟件都不太會用;另一方面這些學生的定向單位也偏遠,單位本身就很希望這些學生回去后辦公軟件技能嫻熟,為單位貢獻和支撐。
專業團隊打造和把競技興團的理念植入興趣小組和團隊建設中,提升學生競爭意思,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我校學生職場競爭力。
四、職業道德培養
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培養很重要。很多高校重文憑、重學習、重技能,容易輕視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畢竟這個不容易直觀表現出來,但是“路遙知馬力”,擁有良好職業道德是每一位員工必備的基本品質,只有道德良好的人才能在企業長期的發展下去,也為學校爭得良好口碑。學生職業道德培養,可以通過立校訓、開展職業道德校園文化活動、開設選修課、融入思政課,開辦講座等途徑來實現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素質修養等教育。另一方面,學校重視師德培養,樹立教師良好形象,起到影響和引導學生的作用,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緊密,學校重視輔導員教育學生方式方法的培養,輔導員根據所帶班級學生的情況做正確的引導,發現不良人和事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手段進行教育。
時代在變、政策在變,每一所學校都隨時有可能面臨突如其來或不可預知的風險和沖擊;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目標在就業,只有不斷的探討和提升學生職場競爭力,才能使我校在教育市場擁有最持久有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