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當前網絡教學的遍地開花,“宅學課堂”的呈現必是以百花齊放之勢展現出各自的精彩,本文闡述了基于信息技術的“宅學課堂”的教學準備和課堂教學任務的實施過程和效果。
關鍵詞:網絡教學;信息技術;宅學課堂
引言:疫情期間,學生們宅在家,但停課不停學,還要進行“宅學”,學生要適應新的學習方式,要在“宅學課堂”中進行學習。隨著當前網絡教學的遍地開花,“宅學課堂”的呈現必是以百花齊放之勢展現出各自的精彩。針對之前的教學準備工作以及開學所完成一部分教學任務的實施過程和效果,說說本人的對于“宅學課堂”的一些想法和體會吧。
一、課前準備
針對對應的教學任務,筆者在自己的教學準備實施過程中,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幾個部分:
“宅學課堂”使得自己重新思考,從教學思路的調整,教學資料、學習資料的準備再到完整課程設計的實現,都在思考“宅著可以怎么學”。在“宅學課堂”中,學生的課堂已經不是現實中的“課室”,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直接發生在教師的眼皮底下,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能實時呈現在眼前。所以在教學設計中,基于對平時對學生的整體了解,進行了“角色代入”,調整了原有現實課程的教學設計,是希望學生能在網絡前的學習如同在現實課堂中能保持一定的連貫性、便捷性和主動性。
此外,學習的“長度”設置也很重要,筆者將需要講授的內容按章節的先后順序拆分成為若干個小部分,每個部分是以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成的知識點或者教學內容為前提的,每段的錄屏時間控制在約5-10分鐘,最多不超過15分鐘。一是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二是考慮到網絡的流暢性。而這些學習“長度”,是可以將其轉化在“章節”中,結合教學內容把學習步驟放在“章節”的位置,學生打開章節后,就能看到每段內容里從前到后自己依次要做什么,按步驟查看文字、點擊對應的錄課視頻、收聽補充的音頻等等,無需過多地在平臺中多個版塊中來回切換。
同時,在課堂任務或者練習內容設定問題上,是以“從簡到典”為原則,先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成就感,形成一定的學習熱情,可以更好地推動后面的學習過程。練習和作業的內容都可以通過作業庫建立,按照教學設計的思路,對課堂任務與作業進行的定時發放設置。
二、課堂過程
正式開課前,會溫馨提示學生提前登陸超星排隊,以保證順利開課。在課堂過程中主要是使用了超星平臺中幾大版塊——群聊、章節、討論、選人、簽到、作業。
1、簽到
開課首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簽到,簽到的方式結合兩種方式,一種是超星平臺的“簽到”功能,另外就是在微信群里使用“群接龍”的方式進行。在熟悉了操作之后,同學們都是非常積極的態度完成了簽到任務。
2、群聊
筆者的課堂是從接著就是在超星平臺的“群聊”正式開始的,通過在群聊里插入大家都熟悉的上課鈴和 “上課了”的漫畫圖片,營造上課的儀式感,并插入了一段寫給同學們話。其實就是讓同學在疫情下的緊繃狀態能適當緩解一下,以一個好心情加入我們的宅學課堂,迎接新的學期。
群聊里是通過文字、圖片、文件發送的形式指導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詢問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同學也可以從中提出問題,教師也可以實時回答問題。課前、課中、課后都是可以方便交流的地方,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
3、章節
“章節”中可以通過超星電腦端和手機端插入提前制作好的授課視頻、音頻、文字等等教學內容。“章節”不僅僅可以呈現教學內容,還可以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學習步驟呈現出來。學生在章節中就會一目了然,知道每一步要做什么、要看什么、要聽什么。當然章節的學習步驟的“長度”,在設計上也是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了“長短結合”。整體如前所說,連貫性和便捷性的體現也是貫穿在“章節”中。章節中出現的相關學習內容都會分類放置在“資料”中,同學們課后可以自行下載。
4、作業
課前在作業庫里創建了相對應的課堂任務和作業,通過定時功能就是把課堂任務和作業在網絡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就發送出來,同學可以根據章節中的學習步驟進行對應的練習,并在線提交。然后筆者通過同學們的提交的練習情況,可以看到同學們的學習效果,然后可以在群聊中提醒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強化或者注意的地方。
5、選人
在課程上使用“選人”功能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討論中去,活躍學習氣氛;第二,是階段性檢查學生是否相當一段時間不在線,以便交代班長做好跟進工作。所以,在課程過程中,筆者會在討論發出后,進行“指定”或者“隨機”選人。
6、討論
討論主題發出后,組織學生在討論區積極發言,結合“選人”功能,使得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而且通過討論,能了解到學生不同的想法,也能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知識面的體現,對于專業的理解等等各種“潛在”的信息。
參考文獻:
[1]郝亞楠.疫情背景下的在線教學研究——以高校美術專業為例[J].戲劇之家,2020(16):145-147.
[2]魏仙琦.信息技術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3):162.
[3]王軍,王琴.移動學習在高校的應用現狀和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08):118-120.
作者簡介:
徐國輝,男,高級工程師,廣東廣州,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