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 盤金海 國昊天


摘要:兒童身體發育與技能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幼兒階段,在這一時期,良好的身體發育、強健的體制以及良好的心理,能夠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幼兒體質健康還與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密切聯系。本文通過實驗研究,對參與籃球運動的幼兒身體素質變化做出檢驗對比,為籃球運動對幼兒體質健康的相關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籃球運動;幼兒體質健康;干預
一、研究目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兒童一切發展的基礎,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而幼兒園是非常重要的學前教育階段,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要想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積極展開體育活動是一項有效措施,在幼兒園教育中,體育活動占據重要地位,其不僅能使幼兒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還能達到愉悅心情,陶冶情操,培養幼兒勇于拼搏、團隊合作意識的目的。
籃球是一項很多兒童與成人喜歡的運動,其在健身領域占據的重要地位,我國是一個人口較多的國家,很多人在日常中都喜歡打籃球,且選擇籃球運動的人有不同的年齡階段,有兒童。青年、中年,通過籃球運動,不僅能使人們身體素質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升其心理素質,另外,在促進人們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許多自身獨特的價值。對于幼兒來說,籃球運動能達到健身益智的效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要想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加強鍛煉十分有必要。在幼兒時期,兒童的身體發育十分的迅速,這一時期展開運動,能夠讓幼兒身體素質得以增強。籃球運動深受不同年齡段人們的喜愛,其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心理素質;幼兒的心理狀況還與其他因素有關,如,家庭氣氛、家長管教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圍繞研究內容主題,通過中國知網數字資源、中國期刊網等途徑查閱相關學術資料,通過結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審圖的研究相關資料文獻,以此使本次研究有充足的理論依據做支撐。
(二)實驗法
通過編創幼兒籃球運動的課程,并應用于實驗研究,對比分析廣州TR籃球培訓團隊授課的三間幼兒園:體育東幼兒園、樂怡居幼兒園、和平新村幼兒園中班、大班60名幼兒在參與16周,每周2次,每次1小時籃球運動前后體質健康的相關數據。對參與籃球運動的幼兒得出的實驗結果與未參加實驗的前的數據進行對比,研究籃球運動對他們身體素質影響,為籃球運動對幼兒體質健康的相關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三)統計推斷法
運用T檢驗比較幼兒在參與籃球運動前后體能指標差異。
(四)訪談法
針對本研究的內容,對體育教育專業教師,TR籃球培訓團隊幼兒籃球教師進行問卷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幼兒體質健康、幼兒園體育教育、幼兒心理發育、幼兒教育等,為本研究提供支持。
三、結果與分析
當前體育幼兒在幼兒園教育中得到廣泛開展,幼兒體育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大量研究已證實:在體育活動中展開球類運動,能夠使幼兒的體質發展、動作技能發展得到有效提高。
體能是通過各方面的運動素質,將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表現出來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其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部分。通過科學的幼兒體質健康評價指標的制定,能夠實現不同群體幼兒體質的差異的縮小,能幼兒都能健康的成長[2]。本研究從傳統反映體質體能水平的眾多指標中選取15米折返跑(共45米)、十字象限跳、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腳站立、肺活量6項指標進行籃球鍛煉前、16周鍛煉后的測試,并進行統計分析。將中班、大班6項指標鍛煉前與16周鍛煉后分別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并對數據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第一個測試項目是 15米折返跑(共45米),15米折返跑作為反映幼兒速度和協調能力的測試項目,實驗組中班幼兒的測試平均值鍛煉前為16.86秒,16周鍛煉后為16.16秒,檢驗結果雙側檢驗(sig)P=0.003<0.05,表明鍛煉前后在折返跑測試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可認為鍛煉前后折返跑成績測試結果有差異,籃球鍛煉對提升中班幼兒的速度和協調能力有效。大班幼兒的測試平均值鍛煉前為15.43秒,鍛煉后為13.58秒,檢驗結果雙側檢驗(sig)P=0.000<0.05,同樣鍛煉效果是有效的。
第二個測試項目是立定跳遠,立定跳遠是反映幼兒爆發力、彈跳能力的測試項目,實驗組中班幼兒的測試平均值鍛煉前為0.86米,16周鍛煉后為0.97米;大班幼兒的測試平均值鍛煉前為1.07米,16周鍛煉后為1.17米。檢驗結果t都是負值,雙側檢驗(sig)P都小于<0.05,表明鍛煉前后在立定跳遠測試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可認為鍛煉前后立定跳遠成績測試結果有差異,說明籃球鍛煉對這個階段的幼兒爆發力是有積極影響。
第三個測試項目是肺活量,肺活量是反映幼兒的最大吸氧量和心血管耐力的測試項目,實驗中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鍛煉前后的肺活量均值變化不大,雙側檢驗(sig)P中班、大班分別為0.060和0.162,都大于0.05。可說明籃球運動對這個階段幼兒的肺活量等心肺機能的影響不大。
第四個測試項目是十字象限跳,十字象限跳是一個計時項目,反映幼兒靈敏、位移、協調能力的測試項目,實驗中中班幼兒的測試平均值鍛煉前為12.71秒,16周鍛煉后為9.44秒,檢驗結果雙側檢驗(sig)P=0.000<0.05,表明鍛煉前后在十字象限跳測試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可認為鍛煉前后十字象限跳成績測試結果有差異,籃球鍛煉對提升中班幼兒的靈敏、位移、協調能力有效。大班幼兒的測試平均值鍛煉前為8.81秒,鍛煉后為6.48秒,檢驗結果雙側檢驗(sig)P=0.000<0.05,同樣鍛煉效果是有效的。
第五個測試項目是閉眼單腳站立,該項目也是計時項目,反映幼兒的平衡能力,實驗中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鍛煉前后的閉眼單腳站立均值變化不大,雙側檢驗(sig)P中班、大班分別為0.828和0.834,都大于0.05。籃球運動對這個階段幼兒的平衡能力影響是不大的。
第六個測試項目是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作為反映柔韌素質的測項目,在60名幼兒的體前屈項目測試中,中班、大班雙側檢驗(sig)P都等于0.000<0.05。此數據說明鍛煉是有效的,幼兒的柔韌素質可以通過籃球鍛煉得以保持甚至是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經過16周的實驗,幼兒園的中班、大班的幼兒體質體能在速度、爆發力、柔韌性等三個指標上有比較明顯的提高;心肺功能和平衡等兩個指標沒有太明顯的改變。15米折返跑(共45米)、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3個測試項目的成績都有提高;而肺活量和閉眼單腳站立2個測試項目的成績并沒有太大變化。從數據分析可知,籃球運動對幼兒體質健康的相關干預研究符合這個年齡階段幼兒的機能和素質的生長速度變化特征。隨著動作發展和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逐漸增強,這一階段幼兒的位移速度、爆發力均開始加速生長。靈敏素質由于對于動作的協調性要求更高,中大班階段開始進入生長速度加快模式。此階段中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以及耐力等素質均處于平穩且相對緩慢的增長中。肺活量、平衡性的生長速度趨于平穩。而由于肢體和軀干長度比例的變化以及各種身體組織成分的變化,從幼兒園時期開始,以體前屈為代表的柔韌素質的生長速度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但通過堅持合理的體育運動,柔韌素質可以保持,甚至有所提高。
(二)建議
根據籃球運動需要的身體素質要求,手臂手腕協調性的發力、手眼協調等的協調能力要求,從4歲半(中班第二學期)開始進行籃球運動的干預會對幼兒體質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年齡太小,身體條件不能滿足籃球運動的要求。
在幼兒園中班、大班此階段進行籃球運動的鍛煉方式,男女可相同。在第一次生理特征改變之前,籃球運動對男女的影響沒有太多的區別。但不同年齡階段的訓練,有不一樣的針對性。中班注重協調、大班注重反應。
幼兒階段位移速度、爆發力、靈敏素質開始進入生長速度加快模式,籃球運動對幼兒的身體素質影響也正好在這些方面尤為突出。因此,對這些素質需要有針對性鍛煉的,可很好的利用籃球運動進行相關的干預。
研究應該再做一次實驗數據采集,分別有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為參加16周的籃球鍛煉干預的幼兒,對照組為不參加籃球鍛煉干預的普通幼兒。采集兩組幼兒原始數據與16周后的數據。能更好地分析籃球運動對幼兒體質健康的影響。
幼兒家庭因素對幼兒體質合格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3],要想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優化和完善已有的籃球課程,增加親子互動課程,通過親子練習形式的變化,觀察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體質健康不僅包括身體素質,還包括心理素質。再次實驗的數據采集除了身體素質指標,還要有心理素質指標。
參考文獻
[1]方娟.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組織與實施[J].教學篇,2017(2).
[2]郜衛峰,顧大成.我國3–6歲幼兒健康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科技,2006(2).
[3]宋倩,彭莉.重慶市幼兒體質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