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 程一見
松原市乾安縣乾安鎮中心校堅持“潤育潛質、培養習慣、發展個性、奠基未來”的辦學理念,通過不斷實踐,使學校正朝著家校共育的目標努力前行。
夯實基礎,提升專業能力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學校成立了以校長陳立為組長、主管家校共育工作的副書記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并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詳細安排“家校共育”工作。
成立家長委員會,強化合作。家長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等組成。通過家長委員會的工作,進一步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使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中均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家長委員會于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兩次集會,主要研究學校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學期末工作總結,了解學校的各項工作情況,以更好地開展工作。定期參與和組織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活動,最大限度地降低學校安全事故的發生。
投入培訓資金,鼓勵教師參培。學校在申報成為家校共育數字化試點學校之初,就派出教師系統地學習了家庭教育知識。同時,學校還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集“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心理健康咨詢師”為一身的班主任。
厚積薄發,教育初見成效
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轉變。由于學校農村家長偏多,他們原有的家庭教育觀念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并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老師。通過學習,家長們不再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完全寄托給教師,而是主動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部分家長已經學會正向陪伴孩子,每天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等。
教師重視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們定期與家長溝通,并根據本班情況,每天有計劃地與幾位家長進行溝通,不僅討論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也討論家長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
迎難而上,未來可期
在進行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學校也遇到了許多問題,比如家長們不能及時觀看專家直播講座,對家校教育認識不足等。面對這些問題,學校領導多次商討,總結了一系列的改進辦法。
辦好家長學校。要改變農村教育,必須改變家長對教育的認識,提高家長育人能力和水平。學校充分利用“乾安鎮中心校家校共育總群”微信群組織家長開展線下和線上的學習培訓;撰寫《致家長的一封信》發給每位家長;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在家校溝通方面的作用,組織家長參與學校工作,如參與監考、參加校園開放日活動等。學校還進一步將安全教育、行為習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元素融入家長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在全方位育人方面的作用。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鼓勵教師成為學生的知心人,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另外,學校還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學生的家庭,使家長也重視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者和守護神。
重拾傳統教育手段。家訪曾是教師常用的教育手段。如今,現代化的通信工具越來越發達,家訪已越來越少。但無論打電話、QQ聯系,還是微信聯系,都取代不了家訪。尤其在農村,家訪還是有許多優勢的,教師來到學生家里,和學生及家長聊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重視,給他們以信心和希望,比請家長到學校效果更好。
注重家校溝通的藝術。學校發現,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容易走入兩個誤區:一是害怕家長、底氣不足;二是高高在上,把家長當學生,不會換位思考。其實,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一定要把握一個基本原則,即將家長拉到自己一方,共同組成教育孩子的“同盟軍”。
真正落實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其背后的原生家庭更加復雜,若想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使所有的從教者(包括家長和社會)凝成教育合力。“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所有老師跳出學科教學的固有思維,向學科教育轉變;需要每一位教師關注學生在校的言行,參與學校的管理;需要全體教師以身作則,身教多于言教;需要學校將部分不懂教育的農村家長引導到教育之路,攜手共同為孩子撐起健康成長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