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玲
【摘 ? ?要】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也是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武器”。開放并優化課堂教學,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基于此,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創設民主課堂、聯系生活實際、結合信息技術、把握提問時機四個維度出發,系統分析開放小學語文課堂、激發教學活力的基本方法和科學策略,希望能給一線語文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語文課堂;激發;教學活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070-02
小學語文教師應將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作為指引,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展開思考和探索,找尋并運用科學、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激發教學的活力,讓學生真正學好語文,并從中受益。
一、創設民主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輕松和自由的狀態之下才能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具備豐富的想象力,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關注并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創設,發揮民主教學的思想,與學生展開平等的溝通、互動和交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創設自由、民主且寬松的課堂,讓學生擁有安全且開發的心境,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聯系生活實際,訓練學生思維發展
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所以讓語文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是非常必要的,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拓寬課堂教學的思路和范圍,善于觀察、挖掘生活素材、資源,并巧妙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來,促使學生能夠以生活角度去分析和解決語文問題,實現知識的靈活應用,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訓練學生思維發展。
例如,在教授《中國美食》時,本節課程的內容與日常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引出了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分析。如,大家每天的早餐都吃什么?在我們的餐桌上最常見到的食物是什么?通過這些小問題,學生開始發揮自身的理解與認知,并根據生活經驗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通過這個方法,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激活,學習思維也得到了鍛煉。這樣,筆者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結合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
過去,小學語文教師多運用單一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因此而變得枯燥單調,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最終嚴重阻礙課堂效率和學生能力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改革并優化教學手段,嘗試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語文知識和信息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其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感官,優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加快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
例如,在教授《開滿鮮花的小路》時,考慮到學生的發展,筆者決定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上課后,筆者讓學生先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幾組圖片,通過圖片內容,讓學生認識“開滿鮮花的小路”。在展示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這也是小學生共有的特點,在面對新鮮事物時,他們總會表現出特有的學習熱情。這樣,筆者通過結合信息技術,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
四、把握提問時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提問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學生陷入被動接受、思維僵化的境地之中,能夠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思考,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掌握和運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從根本上提高對提問的重視,從語文教材課本的重難點出發來設計問題,并把握準確的時機向學生進行提問,充分發揮出提問的作用,制造課堂懸念,觸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展開對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讓學生深入知識生成和發展過程中,以深化理解。
例如,在教授《沙灘上的童話》時,筆者采用了提問教學法,上課后,筆者同樣先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熟悉,初步了解課文后,筆者再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如下:這是一片怎樣的沙灘?孩子們在沙灘上干什么?他們壘了一座怎樣的城堡?通過問題的啟發,學生開始從課文中尋找答案,一段時間過后,學生得出了答案。這時,筆者再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進一步發展學習思維。這樣,筆者通過把握提問時機,促進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總之,教師必須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和特點來展開思考、探索,以實現創設民主課堂、聯系生活實際、結合信息技術、把握提問時機等方法的巧妙運用,讓課堂教學變成對話、溝通和共享的活動,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最終才能構建開放式的小學語文課堂,激發教學的生命和活力。
參考文獻:
[1]盛雅芬.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的教學策略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
[2]邸娜月.試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力的激發[J].魅力中國,2019(36).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