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光
關鍵詞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農作物
進入現代社會以后,我國農業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農作物的種類繁多,生長環境出現嚴重損害會制約農業的發展速度。同時,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受到了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為了改變這種不利處境,需要對影響病蟲害的因素進行干預和處理,尤其是針對玉米葉這類的專門害蟲。這些病蟲對玉米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為了保障玉米的高產和高質,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應對病蟲害。
1病蟲害的種類
1.1大小斑病
病蟲害一直是制約玉米實現高品質生產的重要原因。大小斑病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較為常見。發病原理主要是通過對玉米葉的挫傷達到侵染玉米葉和花苞的目的,影響玉米整體生長,當大小斑病嚴重時還會侵害玉米的果穗,使癥狀惡化。大斑病的感染速度極快,一般會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各種斑點會連成一片。發病早期,大小斑病的病斑顏色較淺,會呈現水浸狀,之后在很短的時間變成青灰色,最后變成青褐色。小斑病斑點較小,形狀基本成橢圓形,且斑點的顏色非常深。
1.2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病機理是通過對玉米果穗和天花的感染及破壞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絲黑穗病對玉米的生長來說是致命的。一旦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局部感染了絲黑穗病,整個玉米植株將在短時間內死亡。從這點來看,絲黑穗病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巨大。玉米的絲黑穗病最早發生在玉米芽鞘時期,癥狀只會在抽調雄性花蕊后才慢慢呈現出來。若發現部分玉米的果穗外形看起來比正常的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銳,頂部沒有花蕊且裂開的花苞有可能會產生黑色的粉末,在黑色粉末的作用下整個花苞會慢慢變黑,此時要格外注意玉米是否感染上了絲黑穗病。
1.3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玉米的灌漿時期,這種疾病類型同樣對玉米的生長有著致命的傷害。主要表現為農作物的產量大幅度減少。發病期間玉米作物的葉子會突然枯萎,緊接著整個葉子就會像被熱水燙過一般干枯、褪色,最后果穗會下垂,苞葉也會枯萎。由鐮刀菌以及腐霉菌等病菌侵染破壞了玉米的根部,最開始遭受感染時玉米的根部呈現水浸狀,但是隨后會逐漸變成深灰色。當演變成深灰色時,病菌對玉米根部的破壞達到最大值,玉米最終會因根部受損而倒伏死亡。
1.4地老虎
地老虎也是侵害玉米生長的一種有害物。由于地老虎本身種類很多,對玉米造成的傷害也很大。經常對玉米造成傷害的主要有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兩種類型。因地,老虎的繁殖性特點,人們很難完全清除地老虎。地老虎喜歡生活在濕潤的泥土當中,每當秋季來臨,秋雨為其營造了適宜的生長環境,而秋季也是玉米生長最重要的階段,為地老虎的生長提供了成長的食物。
1.5玉米螟
目前來講,玉米螟是對玉米影響最大的害蟲。這種蟲害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普遍存在的,作為一種寄生性質的蟲害,可對玉米的心葉造成很大的傷害。其主要侵害的作物類型有玉米、高梁等等。被侵害心葉的玉米通過撥開玉米葉能夠清晰地看到上面存在的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小孔。被玉米螟侵害后的玉米很容易被風刮倒,從而不利于其生長。與正常的玉米作物相比,經玉米螟侵害后的玉米主要表現為顆粒不飽滿,可嚴重影響產量。
2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2.1玉米種子播種前期的防治
病蟲害一直是制約玉米生長的關鍵因素。為了實現玉米的高品質和高產量,需要有效防止在玉米生長期間各種病蟲害對玉米的影響。因此,在最初的播種期間,農民要對以往發生過病蟲害的植株進行研究和配種,挑選出耐藥性強、抗病蟲害強的優良種子;同時,也要將玉米產量納入挑選玉米種子的參考因素中,從而挑選出優質高產的玉米種子。在種植玉米作物時,要遵守在同一片土地上不能種植同一類型植株的原則,防止發生病蟲害時造成大面積的玉米植株感染,影響整片區域的玉米產量和品質。通過種植不同的玉米植株可以有效減少和防止病蟲害在植株間的傳播和感染。在玉米收獲期,農民收割完玉米作物后要對整個種植玉米區域進行深耕滅茬處理,有效消除病蟲害的萌發和減少玉米黑粉病等病蟲害的發生。這樣既能夠保障玉米擁有良好的生長環境,也能達到提高玉米總產量的目的。而在收割完玉米在下次種植前,農民要將土地中的雜草全部清除。防止一些病蟲害寄生在雜草上,防患于未然。
2.2播種期防治
在玉米播種階段,為有效防治病蟲害對玉米造成的侵害,在播種時需要充分考慮播種土地的性質。按照播種土地的性質選擇包衣種子,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對玉米種子的侵害。玉米種子包衣藥量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不能隨意更改。
若是在播種期間沒有進行包衣防治,為了保證后期玉米作物能夠健康成長,需要將其種子與合適的藥物進行拌種處理,經過包衣、包衣拌種或藥物拌種的種子能夠保護玉米免遭來自地下害蟲的侵害。
為避免病蟲害對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在下種之前,按照土地性質不同,要選擇不同的作物種植。例如,在種植玉米的土地上可以輪番種植小麥、棉花等作物,有效避免病蟲害的產生,大大促進玉米在苗期階段的生長。
2.3玉米幼苗期的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幼苗期需要大量的營養和水分,為了保障玉米苗生長階段的營養均衡和水分充足,需要對玉米苗進行及時灌溉并施加一定量的氮肥。在肥料的選擇上,工作人員不能只選擇氮肥補充玉米苗所需的營養成分,還要科學合理地搭配使用其他肥料,培育出較為茁壯的玉米苗,抵擋病蟲害的侵害。此外,還要清除土地當中殘留的雜草,消除生長在雜草上面的病蟲害。在玉米苗成型后,人們更加重視影響玉米苗生長的內在因素,如拔出一些不利于玉米生長的小魚苗,同時剔除玉米植株受到感染的部分,并對感染情況較輕的玉米植株噴灑藥物。
2.4拔節期防治
處在拔節期的玉米作物很容易發生各類疾病,如大小斑病、褐斑病等。在這個階段,工作人員可以依據當前玉米感染的類型,結合一定的經驗和藥物減少其對玉米生長造成的危害。每種病癥的發病時間、表現不同,要選擇合適的農藥和劑量來控制,及時緩解病癥,降低對玉米作物造成的傷害。玉米拔節期間的追肥是為了確保玉米生長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只有滿足玉米成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才能為玉米生產提供均衡的營養,培育出強壯的苗株,增強玉米植株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對于玉米的生長環境而言,拔節期需要確保土壤的干燥,工作人員要及時排干土壤中的水,避免土壤過濕,盡可能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5玉米灌漿期的病蟲害防治
處在灌漿期的玉米作物十分容易受到玉米蚜蟲的侵害。玉米蚜蟲對灌漿期玉米作物的生長影響很大。當玉米蚜蟲對灌漿期的玉米作物破壞較輕時,為了保障玉米作物的產量和質量,農民一般會在玉米植株噴涂少劑量的農藥降低損害程度,為玉米創造良好且健康的生長環境。面對病情嚴重的玉米植株就必須噴灑大劑量的農藥。若是在收獲期仍存在這些害蟲,必須將秸稈粉碎或銷毀。
3結語
現階段的玉米栽培技術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在玉米病蟲害問題的處理上出現了許多防治方法,大大提升了我國玉米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