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華 何清芳 劉玨



關鍵詞氣象災害;時空分布;鄉村旅游
旅游與氣象條件聯系密切,特別是突發性氣象災害對旅游業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國內外有很多學者針對旅游與氣象的關系做出了研究。高峰Ⅲ對吉林省旅游氣象指數做了研究,制定并驗證得出了科學、合理的旅游氣象指數標準體系;王藝等分析了影響柳州旅游活動的暴雨洪澇、雷電、大風、冰雹等氣象災害時空變化特征,表明在柳州旅游氣象災害中,暴雨洪澇災害發生率最高,在地域上,柳江區是柳州旅游氣象災害頻發的地區:童永前等對千島湖旅游主要氣象災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御對策;楊尚英等利用1987-2010年我國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各種氣象災害數據,系統分析出近30年絲綢之路沿線東段、中段、西段城市各種氣象災害的年代際時空變化特征,得出了各段地區主要旅游氣象災害種類。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地處福建省西南部,位于九龍江上游,榮獲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名片。2019年2月,龍巖市委辦公室印發了《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一批鄉村旅游試點村三年行動方案》通知,其中,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龍門鎮洋畬村、適中鎮藍田村入選了試點村名單,文件提出文旅局等部門要對試點村進行科學建設發展規劃。針對打造鄉村旅游試點村三年行動,充分了解氣象災害分布情況對鄉村旅游景區因地制宜地進行設施規劃具有重大意義。
1氣象災害時空分布情況
選取龍巖市新羅區2009-2018年區域自動站觀測降水、風速、氣象數據,新羅區歷史年鑒和歷史災情數據,2009-2018年閃電定位數據,通過Excel、Grads軟件繪制新羅區氣象因子月際變化及頻數區域分布情況圖,分析月際和空間分布特征。結果表明:10年間極大風出現總次數為1063次,其中高山站出現868次;極大風>17.2m/s次數最多月為3月,次高峰為6-9月,其余月份均有出現,但次數較少;除去高山站,每個站點每年約1.4次,極大風>17.2m/s空間分布圖中,新羅區北部鎮街出現次數較南部鎮街少,小池云頂山(高山)出現次數最多,中心城區周邊出現次數較少(圖1)。
高溫>35℃的總站次為3698次,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93%,其中,最多出現在7月、8月,全年呈現單峰型,5月開始增多,7月、8月達到最多后9月、10月明顯減少,每個站點每年平均23d,集中在7月、8月(圖2)。從高溫次數空間分布圖中可以看到,雁石、白沙、蘇坂和中心城區為高溫多發區,東南面、西面和西北面鎮街高溫較少。
短時強降水10年出現總站次為987次,隨月份分布呈現雙峰型(圖3),主要集中在4-9月,共947次,占全年的96%,其中6月最多,8月次多,1月、2月、11月、12月未出現,其余月份均有出現,每個站點每年平均6次。從短時強降水次數空間分布圖可以看出呈現明顯的南多北少的階梯分布。
冰雹10年間總共搜集到67站次,其中3月、4月共有45次,占全年的67%,次數隨月份分布也呈現雙峰型(圖4)??傮w來看,冰雹出現的次數都不是很多,基本為個位數,每個站點每年平均約0.4次。冰雹次數在空間分布上以中心城區出現最多,可能與觀測員搜集實況有關,中心城區觀測員隨時能夠觀測,而其他鎮街需靠信息員或其他途徑進行實況搜集,可能出現遺漏;其次是大池鎮,東南部鎮街略多于西北部鎮街。
從閃電次數隨月份分布圖(圖5)中可以看到,正閃和總閃都是從3月開始逐漸增多,8月達到最多,9月開始逐漸減少,11月、12月、1月、2月幾乎未出現雷電;負閃全年出現次數明顯少于正閃,但也可以看出負閃主要出現在3-9月。從空間分布看,西部有閃電高發區,高發區全區呈零星分布狀。
總結在新羅區出現的各氣象災害月際和空間分布特征發現:氣象災害主要集中在3-9月,3月為大風、冰雹高發月,5-9月為短時強降水、雷電、高溫集中期,6月短時強降水發生率最高,8月雷電、高溫發生率最高;冰雹、短時強降水、大風災害南部鎮街出現率高于北部鎮街,高溫北部鎮街出現率高于南部。
2新羅區鄉村旅游景區氣象風險評估及設施建設建議
新羅區鄉村旅游景區包含小池培斜、龍門洋畬、適中七彩藍田、江山無人村、萬安竹貫村、雁石富溪村等。據調查,影響鄉村旅游景區游客數的有利氣象條件大多為氣溫適宜、晴天,不利氣象因子為降水、大風、雷電、低溫等,冰雹由于出現次數很少,對游客數影響不大。各旅游景點5-10月為游客較多月份,11-4月游客相對較少,游客較多月份和氣象災害短時強降水、大風、雷電高風險月恰好重疊,各景區應注意防范氣象災害對游客安全的影響。10月災害少發,可以加大宣傳,增加游客數量。
結合氣象要素空間分布特征,適中七彩藍田為短時強降水高發區,江山無人村、雁石富溪村、龍門洋畬為短時強降水中發區,萬安竹貫為低發區:除萬安竹貫外,其他景區多為大風多發區;雁石富溪處于高溫多發區:江山無人村為雷電多發區。根據各景區游玩項目結合氣象災害分布情況,適中藍田的水上劃船項目應注意短時強降水和大風天氣;江山無人村、雁石富溪村景區為山谷沿河地區,發生短時強降水時,易造成塌方、河水暴漲,應加強關注短時強降水,對易塌方地區進行加固和警示,增加接收短時強降水預警的設備建設;龍門洋畬海拔較高,道路彎多陡峭,雨天對出行不利,應加強進出景區道路防護欄的建設:小池培斜的玻璃橋項目、漂流項目受雷電、大風、短時強降水影響很大,培斜的玻璃橋應做好防雷設施建設,加強接收預警信息的設備建設,暢通預警信息傳播渠道;萬安竹貫高溫少發,是很好的避暑勝地,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