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榮
(淮安市腫瘤醫院,江蘇 淮安 223200)
兒童高熱發燒易出現高熱驚厥癥狀,與患兒的發熱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針對高熱驚厥患兒治療期間,采用綜合降溫保護護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發熱情況,提升患兒的生存質量[1]。鑒于此,本文詳細的分析高熱驚厥患兒采用綜合降溫保護護理干預措施的護理效果,數據結果如下匯報。
研究對象:高熱驚厥患兒60例。研究期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分組方式: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即對照組(傳統護理干預,30例),其中,中位病程為(1.12±0.32)d,中位年齡為(4.56±0.45)歲,性別:男性患兒19例,女性患兒11例。觀察組(綜合降溫保護護理干預,30例),其中,中位病程為(1.24±0.45)d,中位年齡為(4.45±0.38)歲,性別:男性患兒18例,女性患兒12例。將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信息予以比較分析,P<0.05無意義。
對照組(傳統護理干預,30例),給予患兒基礎護理干預措施,健康教育、用藥護理、心理護理。
觀察組(綜合降溫保護護理干預,30例),即(1)護理人員為患兒采取物理降溫的方式進行降溫,即將患兒的貼身有衣物解開,用32℃-36℃溫水對患兒的腋窩、大腿根部以及頸部等部位進行擦拭,達到物理降溫的目的。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使用冷毛巾對患兒的手部、前額進行濕敷。且患兒的頭部枕冰袋,對患兒實施物理降溫。(2)護理人員為了加強降溫效果,可以利用退熱貼,貼敷在患兒的太陽穴、額前、股動脈、左右頸動脈處,達到降溫目的。(3)護理人員告知患兒家屬正確處理驚厥癥狀的措施,患兒出現驚厥癥狀時,患兒家屬能夠及時處理,降低驚厥對患兒的影響。
對比兩組患兒的0.5h體溫、退熱時間、驚厥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滿意度評分等相關數據指標[2]。
將本研究所需要0.5h體溫、退熱時間、驚厥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滿意度評分等相關指標數據進行整理匯總,數據經由SPSS25.0軟件包進行詳細的分析,檢驗標準為0.05,P<0.05表示本研究具有實踐意義。
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0.5h體溫(38.87±0.45)℃,對照組患兒的體溫(37.60±0.58)℃,0.5h體溫T=9.4756,P=0.0000;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26.15±1.24)h、驚厥消失時間(37.45±0.98)s等指標數據變化較大,呈現下降趨勢,低于對照組退熱時間(44.58±3.25)h、驚厥消失時間(48.65±1.56)s有所縮短,退熱時間T=29.0196,P=0.0000,驚厥消失時間T=33.2983,P=0.0000。
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7.26±1.12)d出現下降狀態,滿意度評分(93.21±1.45)為提升狀態,與對照組相比較(13.25±3.23)d、(78.52±3.25)分,住院時間T=9.5968,P=0.0000;護理滿意度評分T=22.6089,P=0.0000。
高熱驚厥癥狀對患兒的影響較大,具有易復發的特點,患兒出現高熱驚厥,則臨床表現為四肢、面部肌肉出現痙攣,口吐白沫等臨床癥狀,應采取治療手段予以治療。若是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對患兒的神經功能產生影響。高熱驚厥治療的機制,主要是降溫處理,所以要注重患兒的降溫處理[3]。為了增強患兒的預后質量,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兒高熱驚厥癥狀控制,降低其復發率。當前,將綜合降溫保護護理措施運用在高熱驚厥患兒的護理中,促進患兒恢復健康,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兒的護理滿意度[5]。因此,本文的實驗數據經軟件包統計分析后,檢驗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0.5h體溫、退熱時間、驚厥消失時間等指標數據變化較大,呈現下降趨勢,低于對照組P<0.05;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出現下降狀態,滿意度評分提升狀態,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由此可以知道,針對高熱驚厥患兒采用綜合降溫保護護理操作,對患兒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驚厥消失時間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大縮短了上述時間,為患兒帶來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對患兒的護理滿意也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針對高熱驚厥患兒治療期間采用綜合降溫保護護理措施,其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著顯著作用,同時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升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