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北京 100074)
重癥肺炎是因多種有較強致病力的耐藥菌或細菌混合造成的感染[1]。重癥肺炎是呼吸科常見的危急重癥,具有進展快,治療護理難度大等特點,常并發呼吸衰竭,住院時間長,病死率高,常規抗炎祛痰支持等綜合治療護理效果不佳。我們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加強痰液引流,減少炎性代謝產物及毒素吸收,明顯了提高了療效,縮短了病程,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益,大大降低了護理工作量。此次研究通過對重癥肺炎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措施,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44例重癥肺炎患者,實施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術治療,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72例。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患;不愿參與此次研究者。納入標準:符合重癥肺炎疾病診斷標準;既往無精神病史者;研究對象依從性良好,具備理解和溝通能力;基本資料完整。其中觀察組年齡(20~75)歲,平均(52.2±2.1)歲,男48例,女24例;對照組年齡(22~73)歲,平均(52.5±2.4)歲,男50例,女22例。對比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1 對照組
單純應用常規護理的方式。對患者臨床巡護、指標監測,同時實施用藥監測、進行各項日常護理。
1.2.2 觀察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接受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同時加強對患者術前,術后的護理工作。
術前護理配合:保證隔閡設備的完整性、裝置的正確連接,監測冷光源、吸引器、纖維支氣管鏡等器械設備。同時了解患者病情、用藥過敏史,灌洗前10 min取仰臥位,依據醫囑注射鎮靜劑,術前4 h內禁食,在清除掉口腔分泌物之后開始吸氧。
術中護理配合:觀察患者的臉色狀況、呼吸等,監測其鎮靜藥物的應用情況、生命體征等,當有血壓變化、心率等情況的出現,應當降低心律失常,射入適量利多卡因[2]。預防灌洗治療造成氣道痙攣,積極觀察其鎮靜情況,同時觀察吸引物的狀況,及時報告醫師追加鎮靜藥物,輔助醫師止血。
術后護理配合:禁食,將頭偏向一側,1 d之內保持平臥位,勤通風換氣,每日消毒2次,幫助患者適當翻身,室溫23℃左右。為了促進引流,取頭低足高臥位,禁止在2 h中食用干硬食物。
觀察兩組病人接受治療后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持續時長,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心理狀態評分、臨床癥狀指標結果情況。
統計學處理:選擇SPSS 23.0統計學軟件實施數據分析,用均數±標準差()代表計量資料,選擇t檢驗兩組果情況;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較于對照組54例(75.0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68例(94.44%)更高,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相較于對照組PaO233.90±7.94(mmHg)、PaCO2139.91±7.44(mmHg),觀察組的PaO2、PaCO2指標分別是91.01±7.33(mmHg)、54.33±5.17(mmHg)均較優,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相較于對照組SAS32.06±3.09(分)、SDS30.97±2.06(分),觀察組分別是16.53±1.00分、15.46±1.03分,心理狀態評分均顯著較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肺部啰音消失時間2.50±0.45 d,咳嗽持續時長為2.16±0.64 d,觀察組分別是4.80±0.88 d、4.39±1.25 d,因此對照組較觀察組的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持續時長均較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癥肺炎屬于臨床危重病癥,應用抗菌藥物控制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術能夠在直視下清除氣管中的分泌物,是一種新型診療方式,廣泛應用于重癥肺炎治療,改善氣管通氣與換氣功能。選擇嚴密精心的護理措施應用于治療期間,能夠取得不錯的療效,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觀察組較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更高;觀察組較對照組PaO2、PaCO2指標均較優;觀察組較對照組SAS、SDS的心理狀態評分較低。經此次研究結果證實,對患者實施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術治療時,加用臨床護理配合的方式,能夠改善患者不良負性心理情緒,取得極佳的護理效果,安全有效,同時改善臨床癥狀指標,作用顯著。
綜上所述,肺泡灌洗治療重癥肺炎,療效確切,可縮短病程,降低平均住院日及護理工作量,提高治愈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