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河北省灤南縣馬城鎮中心小學 河北 灤南 063500)
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能夠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出發,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關注科學,一起探索科學。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本人對科學學科的教學得到以下幾點認識:
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主要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平時,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觀察的認真仔細,并且有自己的獨特認識。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生活情境,以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留意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所有問題,比如,為什么冬天下雪,而夏天卻下雨?一年四季樹木花草的變化?煮餃子時為什么餃子會浮起來?諸如此類的問題,比比皆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思考并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就是探索科學奧秘的過程,充滿了挑戰和快樂。
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比如,你喜歡一年四季的哪個季節,為什么?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喜歡春天的柳芽,路旁的小草”“喜歡夏天的炎熱,飛舞的蜻蜓”“喜歡秋天的稻穗,枯黃的落葉”“喜歡冬天的寒冷,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等等”。這些答案很多都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或者親身經歷。因此,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靈活性,組織課堂討論活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敢于提出問題,表達不同見解,為學好科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喜歡動手操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組織設計一些教學活動,比如,用樹葉設計一幅漂亮的圖畫,或者拼裝游戲。教師要鼓勵學生的這種興趣,努力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多接觸有益的事物,同時對涉及的理論知識適當地輔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順利步入科學的天地。
總之,教師要通過正確引導,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情境,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觀察習慣,鼓勵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并通過科學的辦法解決問題,激勵學生探索科學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