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洋
(江蘇有線邦聯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近幾十年來計算機技術的演進帶動了通信、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逐步改變了科研、工業生產、教育乃至管理領域的工作方式和理念,并且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也使得科技管理模式得以普遍應用。基于計算機技術的科技管理模式,已經成為了保障組織機構高效運行且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環境的基礎。
(1)優化資源配置并有效控制成本。基于計算機技術改進傳統的管理模式,可以讓企業等組織機構的管理工作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組建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局域網并建立順暢的信息交互,簡化了傳統管理模式下的信息交流以及文件等資料的生成、傳遞,從而讓管理體系的運行高效而流暢。而基于各類專業計算機軟件在不同部門和管理領域的應用,則可以提高信息處理和數據分析能力,無論是業務部門的市場調研、產品研發部門的技術創新與設計活動,還是財務管理部門的數據分析等工作,在質量和效率方面都可以達到新的層次[1]。而這些改變無一例外地有助于降低成本并促使資源的利用最優化,所以計算機技術不僅改變了管理理念與組織機構的運營模式,而且讓管理體系的運行效率有了質的提升。
(2)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科技管理模式與傳統管理模式最根本的區別在于信息生成、處理以及利用方式的改變,在應用計算機技術的前提下,前者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生成圖文資料、繪制圖表以及完成數據的計算和分析,從而降低了人為因素的影響并且提升了信息資源的可信度。而且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資源的采集和加工時,能夠有效提升其利用價值,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建模分析、智能化模擬,從中提取出有參考意義的要素,作為企業等組織機構運營決策的依據,研判科研試驗數據中潛藏的規律或者預測運營風險。所以基于計算機技術實行科技管理模式,能夠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并且優化組織機構的決策與管理機制。
(3)共享信息與科研和技術成果。計算機技術在現代社會的應用范圍和方式還在不斷演進,信息交互模式變化讓信息共享更加的便利,推動了各個行業領域科研和技術成果的交流、分享以及應用。首先現代科技管理模式下科研機構、教育系統以及生產技術研究領域的人員有了不受時空制約的交流渠道,因此學術交流、數據資源分享更加活躍和有時效性,無疑可以提升各個專業領域的科技創新效率、縮短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新產品研發的時間。其次在云計算等技術進入應用階段的背景下,科技管理模式必將經歷又一次跨越式發展,在信息處理效率和實現更大范圍的協同工作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步,進一步提升信息與科技成果的共享和轉化效率。
(1)實現信息管理平臺的一體化運行。計算機技術最早被應用于科研領域以及技術性工作崗位,從單純的數據存儲、計算到依靠計算機軟件運行自動生成特定格式的圖表和文檔,逐漸滲透到了管理工作領域,推動了科技管理模式的普及和逐步升級。而在目前部分組織機構的管理體系中,科技管理模式的應用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體現為內部各部門間的管理平臺沒有建立數據交換機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尚未形成線上的協同,無法體現出科技管理模式應有的優勢和作用。因此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應完善現有科技管理模式并構建一體化的管理平臺,基于對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的運用,實現所有運營環節的一體化信息管理,讓財務、生產等部門間的數據庫資源可以實時共享,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質量。
(2)基于計算機技術實現協同工作。科技管理模式打破了管理與技術性工作之間的傳統壁壘,使得計算機技術成為了所有員工處理日常事務的得力工具,無論是決策層、部門管理人員還是負責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隊員工,都能夠基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實現有效協同,讓管理體系運行中的信息交流質量有了質的飛躍。雖然不同部門和不同性質工作崗位上的員工在專業背景、職責范圍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但因業務流程需要進行工作交接和完成各自本職工作時,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帶來的多樣化信息傳遞和呈現模式順利交流和彼此協作,而不會由于意圖傳達不到位或者溝通不及時影響管理體系的運行效率。
(3)關注信息安全。雖然科技管理模式的應用能夠帶來諸多益處,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安全問題必須得到關注,才能夠避免因敏感信息遺失、受損或泄露而遭受損失。首先,應在科技管理信息平臺的構建與維護工作中注重網絡安全防護,基于計算機軟硬件的使用實時監控信息安全問題,防范來自系統外部的入侵行為的同時,優化管理平臺的身份認證功能[2]。其次對于科技管理平臺的使用者進行技術培訓,使其掌握必要的數據加密技術并能夠正確操作終端設備,以保障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有效保護敏感信息的傳輸和存儲安全。
探索科技管理模式的現代化應用,是企業以及其它組織機構適應新的社會發展環境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現有科技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創新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是非常有價值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