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南京商業學校,江蘇 南京 210036)
“精講、善導、激趣、引思”的智慧課堂要求通過“生源”、“資源”、“方法”整合達到教學“生成過程”目標。在汽車專業課系列教學中筆者嘗試“知識研討”環節專題化,調控“專題知識研學”可控元素提升課堂學習專業深度。
教學藝術不僅傳授,也在于喚醒與鼓舞。職校汽車專業教學是職業學校為培養汽車專業技術中、高級人才而實施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學習是專業教學重要一環。汽車專業課程教學中嘗試計劃性“專題知識研學”,即根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整理出典型的專題知識,制定一定的教學策略,以研究性討論與學習方式注入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主動參與性,提升教學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學習中的討論相比,突出知識點匯聚、計劃性組織、自主性研習三大特點,即將賦有同一意義知識實踐的相關內容,整合設計為專題知識小單元,以一定教學方式嵌入教學,通過學生主體研討學習獲取知識,實現知識渠道拓展。增添知識獲取方式,激勵創造結合,促教學參與性,趣味實用同一,使認識與發展關聯。
“專題知識研學”影響因素諸多,有效調節目標立意、內容選取、思考注入、參與過程、知識準備等要素可促進知識匯集與發展,認識與能力一體。
以教學汽車專業課《汽車駕駛與安全》為例,課程教學涉及了汽車駕駛構造行駛原理使用常識、道路交通法律法規、駕駛基礎操作理論、實際道路特殊道路駕駛和汽車駕駛文明安全等內容,教材內容繁多、知識廣泛、條例散雜,然而課堂非訓練場地,教師非教練,學習非考證。開設課程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駕駛知識理論、明確駕駛交規、樹立安全文明意識,做文明社會人,而非學習具體駕駛操作與考證。為充分發揮課程獨有實踐性特點,采用了以某技能范疇劃為一課堂課題,共14個教學課題,并在一些教學課題中注入交規、駕駛基礎理論及路況駕駛特點分析等相關“專題知識研學”主題研學,實行實踐素材與駕駛理論穿插,學習方式靈活、豐富、吸趣。
主題立意與內容面選取——“專題知識”主題選取相關同一的重要內容進行研學,“汽車行駛原理”之“汽車構造我知道”,“交通事故處理”之“碰擦了怎么辦”、“汽車上路”之“信號標線紅綠燈”、“場地場內道路駕駛”之“我的駕駛證”、“實際道路駕駛”之“變道超車掉頭正確嗎?”、“高速駕駛”之“我要上高速”、“安全文明駕駛”之“血的教訓”等。設置系列學習與思考線——,如“交通事故處理“中“碰擦了怎么辦”研學,讓學生學習討論事故現場保護以及大小事故處理的方法,使原教材中排列的眾多有關車禍的交規條例,以實例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注意同學活動的主體參與率——研學需要一定量學生對各種事故不同處理方案的利弊討論助于課堂氣氛的帶動,并整理出重點性的交通事故處理交規,實現條理、醒目、易記的目標。研學重要保證學生準備——課前知識儲備,課前啟用研習單引導預習課文,尋求實例,自己設問。
通過設計定位、前期閱制、方法布局、思考主線等行為活動路徑調動學習熱點,激勵思維,激發知識發展。
(1)主題定位。“碰擦了怎么辦”研學有三層目標:明確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處理法規?出了交通事故怎么辦?設計三層次:一.事故面面觀;二.交規法律線;三.處理之我見;選取主要交規規定,從幾起典型車禍串起從車禍事發至處理結束的一連串正確處理過程、交規學習閱覽與針對不同程度的方法,力求主題突出,寓教于情形。
(2)前期工作。學生前期教學知識儲備工作一般為建立一支學生研學隊伍,選派好負責人,教師布置給學生【研學單】,含主題、任務、內容主線、問題預設、重點難點,需學生完善的內容:內容羅列、問題調整與解答、視屏、實例、故事、微課件制作與落實。通過引導文件指引學生積極工作,以骨干力量帶動一定群面,組織好網絡選覓案例、小視頻下載,制作發言微課件。負責人課前給老師審閱完成情況與存在問題,教師給予幫助指導。
(3)置入布局。“專題知識研學”既是輔助教學又是教學熱點。“碰擦了怎么辦”研學由學生作主持人,選取形象化教學手段——故事、視頻引線,列出車禍后常見的表現:慌,大腦一片空白,呆了?哭,叫、罵,能解決問題嗎?引出怎么辦呢系列研討,既有視屏辨析,又有激烈辯論,既含個人學習又有代表發言遇到的幾類處理方案,還布置教師指點迷津。研學可在第一節課進行一部分,教師及時指點,一同小結歸納,第二節課再進行研習的另一部分,研學結束,歸納交通法規,宣講文明駕駛公民責任,總結收獲,講評鼓勵。教師備課中在形式、內容和啟發設計上下功夫,教學中通過引言使“專題知識研學”巧妙置入,課件中鏈接知識、視頻、動畫等內容,輔助教學有效開展。
(4)思考主線。“碰擦了怎么辦”專題知識研學立意通過學生身邊遇到的典型實例說明交通事故發生、發展、處理及交規的應用方法,取材是基礎,學生取了身邊親歷的兩個實例,一個是虎踞北路遇到的一次交通事故和高架上一次交通事故,作為教師我還補充了一次校附近發生的我校教師開車右轉被公交車撞擊的交通事故,這三個是典型的三個不同的處理實例,一次是小碰擦怎么辦,一次是高速上怎么處理,還一個是城市道路上較大的碰處理方案,使學生通過三個實例研討正確認識交規中有關理論,使生硬、雜亂的條目有了清晰的認識。系列思考問題是研學的條件——①交通事故類型?②車擦了著急爭吵?③城市道路上撞車了怎么辦?④高速上碰撞了怎么辦?⑤如何避免事故?⑥保護處理事故現場?⑦照幾張照片?什么角度?⑧如何報警?⑨能私了嗎?談和的條件?以實現思維遷移與滲透。
(5)方法啟迪。“專題知識研學”啟迪學生組織講課、分層研習,分組表述、解答發言、辯論辨識,似百家講堂,趣味性、參與率、學習氛圍都有所獲。教師發揮機智根據課題研學中思維發展列出啟發思考問題,“碰擦了怎么辦”設計出了交通事故慌了這一情景,將學生引入交通事故依法處理方式這一思考鏈中,邊研邊學——首先需要做什么?事故雙方交流應注意什么?怎樣留取證據?拍什么角度與部位照片幾張?能開到邊上不擋路嗎?報警?常見車禍幾種問題的處理方法?處理交規依據等等,使教學層層遞進,幾起車禍實例圖片、視頻展示,觀察定義事故概念,亮出爭執,判斷違反了什么交通法規?交警的處理方式引出為什么這樣處理?要怎樣處理才是正確的方式,從而從一個個事故理解分類、介紹多種方法應用條件,講述處理事故交規依據,在趣味中掌握了事故交通法規,授之以漁。應用多種方法交匯給予學生自主能力培育空間,親學親法,不同觀點、思想碰撞和團隊間合作促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教學卡片顯示的信息直觀、省時、方便、可視化,分組寫、個人寫,以學生為中心動起來,借助這一載體調節緩沖教學,節奏感 給學生思考的過程,學生爭先、期待、鍛煉,獲得成就感。
專題知識研學強調專項計劃,開展上注意避免隨意性,設置上可幾周一次,時間可長可短,每次都充分指導與準備;凸顯自主能力,區別于一般常規性討論,強調自研能力與團隊精神。通過不懈地探索,希望有良好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