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武星;石金利;王尚
(河北地質大學自然資源資產資本研究中心,石家莊05003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在可持續發展要求下,產業生態化發展模式成為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的必然要求。在京津冀跨區域協同發展背景下,跨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成為協同發展的重中之重,區域產業生態化發展對平衡區域間的承載優勢和承載短板也具有重要意義。2018 年5 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1],這一論斷為促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協調、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產業生態化是通過綠色循環生產管理技術的開發使用,模仿自然生態自循環和自凈化的過程,把生產對環境的干擾降到盡可能的低值。產業生態系統研究由定性分析為主過渡到引入諸如神經網絡模型等定量模型。產業生態化評價與特征研究從集中于產業生態化評價指標或體系的構建以及定量水平測度,注重對產業生態發展水平和質量的靜態分析,到逐步轉向對一定區域產業生態化水平的增長率等的定量動態分析。如生態效率是學者們較多用到評價城市或工業產業生態化的指標(尹科,周國梅,侯孟陽,張國俊等),其他主要是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價分析。由于產業生態化是描述產業生態發展過程,“化”是一種趨勢與方向,是一個具有運動和變化特征的漸進過程[2]。
區域產業生態化水平是綜合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綠色、循環經濟水平。
本文構建的指標體系包含一級指標:產業生態化水平;二級指標: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發展水平、資源消耗水平、污染排放水平、循環利用水平5 項,涵蓋內容全面系統;三級指標包含16 項指標,其中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包括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反映生態環境水平的指標包括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人)、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反映資源消耗水平的指標包括單位GDP 能耗(噸標準煤/萬元)、單位GDP 電耗(千瓦時/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噸標準煤/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電耗(千瓦時/萬元),反映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指標包括單位GDP 工業廢水排放量(噸/萬元)、單位GDP 工業煙塵排放量(噸/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工業廢水排放(噸/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工業煙塵排放量(噸/萬元),反映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的指標包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本文以京津冀13 個城市為研究對象,考慮到城市之間存在量級差別,因此避免絕對指標的直接比較,均采用相對指標。選取2009-2016 年為研究時間區間,數據來源包括相關年度《河北經濟年鑒》、《北京統計年鑒》、《天津統計年鑒》等。

表1 京津冀2009-2016 年產業生態化水平值
通過對數據進行預處理,運用熵值法指標進行賦權,進而測度出2009-2016 年京津冀13 個城市各年的產業生態化水平值。表1 反映了按照時間序列京津冀13 個城市的產業生態化水平情況。
評價結果顯示,京津冀產業生態化水平在不同層次上總體均呈上升態勢。隨著經濟的發展,京津冀區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生態化優勢明顯加強。2014 年《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頒布,加強對京津冀區域環境管制,尤其加強對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管制,較多通過行政管制方式分解下達污染排放指標,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表明,北京市2009-2013 年間,產業生態化水平呈波動型上升走勢,2014-2016 年間產業生態化水平快速提升,主要是一方面京津冀仍處于不同的經濟和工業化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碳化水平差距較大,北京已進入輕型產業發展階段,具有服務業占比穩定高達75%以上的綠色產業結構特點;政府部門從多頭多舉措的環境保護政策、措施、監督執行入手,取得成效顯著。天津市產業生態化水平呈波動性提升,從產業結構上第三產業占比到2014 年提升至50%,并繼續穩步上升,重點發展產業由傳統制造業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制造業、高科技智能產業轉移,總體工業污染排放規模得到控制。
河北省11 個地級市中,承德產業生態化水平整體層次較其他地區高,滄州、衡水產業生態化水平提升較快,邢臺、邯鄲產業生態化水平則處于較低層次,且提升幅度較小。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業結構中服務業比重都有穩步上升,基于京津冀環境保護協同,河北省執行著嚴格的去產能和污染減排指標,生態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唐山的單位GDP 能耗和單位GDP 工業煙塵排放都經歷下降-上升-平緩下降的走勢。
京津冀產業生態化水平的演變不僅受到地區自身內生因素發展的影響,還會受到周圍臨近地區產業生態化水平的影響,臨近地區產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環境的治理措施和強度,尤其在加強京津冀環境保護協同的政策下,相鄰地區的影響會更為顯著。
首先,建構生態環境協同保護與治理機構和平臺,健全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措施,制訂京津冀一體化的環境污染防治條例及產業排放準入和退出標準,避免京津冀區域范圍內出現“污染避難所”,促使京津冀區域環境質量和產業生態化水平整體快速提高。其次,河北省繼續優化產業結構,降低碳排放總量,重點突破重污染行業的治污技術改造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過程中,企業騰籠換鳥,要做好企業的環境保護評估及審查,通過政策引導其快速實現包括設備升級、產品升級、技術升級、環保升級等一系列的產業升級,從而使產業快速邁向高質量綠色發展。再次,在保護生態資源、建設京津冀生態屏障中,河北省實施大規模水源地水質水量保護以及植樹造林的森林建設工程,還需要從完善財政資金與市場資金運行機制、推進生態資源市場化等多方位加大對河北省生態資源保護地區或具體項目實施生態補償長效機制,使生態保護政策、工作能夠持續落地。
一方面,充分發揮北京高科技研發中心作用,加大對綠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部件可回收設計研發、污染治理先進技術研發等綠色循環經濟技術的投入,強力推進水污染治理技術和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提高,為京津冀產業生態提升提供綠色創新驅動動力。另一方面,與京津地區相比,河北省的產業生態化水平提升潛力較大,構建京津冀產業生態提升的合作機制,加強同行業之間綠色技術和治污管理經驗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完備的產業生態提升聯動機制,推廣推進綠色生產和治污技術應用,使鄰近的京津帶動河北城市群在產業綠色發展中快速提升技術水平和治污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