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何
(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重慶400074)
近年來,我國正處于家用電器報廢的高峰期,每年報廢的家電數量約1-1.2 億臺,報廢量年均增長20%,2020年預計報廢家電將達1.37 億臺,進而產生的大量廢舊品將給我國節能減排帶來巨大壓力,因而采用何種逆向回收渠道對節約資源及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零售商在銷售環節大力推廣低碳家電產品進而刺激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事實上,閉環供應鏈企業回收廢舊品和推廣低碳產品也是企業投入CSR 除考慮自身利益外對環境、社會和消費者應負的責任,企業積極地投入CSR 有利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獲得更高利潤。因此,在閉環供應鏈中綜合考慮制造商投入CSR 和實施碳減排、零售商推廣低碳產品等因素,能為企業回收與減排決策提供一定借鑒。
隨著CSR 在我國獲得了深入發展,在閉環供應鏈上的CSR 問題研究方面,國內外學者主要集中CSR 對閉環供應鏈決策與協調的影響。Panda 等[1]將制造商CSR 行為引入閉環供應鏈中,通過收入共享機制實現了供應鏈協調。鄭本榮等[2]研究了不同CSR 投入方式對閉環供應鏈定價決策與協調的影響。在考慮碳減排與低碳推廣的閉環供應鏈研究方面,國內外學者主要關注供應鏈各成員間的合作與競爭對供應鏈決策與協調的影響。Li 等[3]探討了橫向和縱向合作模式對閉環供應鏈最優決策和利潤的影響。李輝等[4]研究了不同Stackelberg 結構對閉環供應鏈決策與協調的影響。
與現有文獻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碳總量控制與交易機制下構造了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組成的閉環供應鏈系統,將制造商投入CSR 并實施碳減排、零售商推廣低碳產品等流程共同納入了閉環供應鏈的回收和減排決策中進行研究。
在碳總量控制及交易機制下,考慮了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組成的閉環供應鏈,制造商投入CSR 且是Stakelberg 博弈的領導者,并負責碳減排并提供低碳產品推廣補貼給零售商,零售商為追隨者,且成員間的信息對稱。制造商將生產的產品銷售給零售商,零售商再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特別地,制造商可通過自身或委托零售商回收廢舊品并進行再制造(假設新產品和再制造品無差異)。
③若制造商生產的碳排放總量高于碳配額(V-e)DE≥0,則制造商應通過碳交易市場購買一定的碳配額保持生產,反之制造商可出售多余的碳配額以獲取利潤((V-e)D-E<0),其中 V 為單位基準碳排放量,碳交易價格s 由碳市場決定[5]。
④0
⑤借鑒Panda[1]等研究,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愿支付的最高價格與實際市場價格之差。消費者剩余可為:

∏M為制造商利潤,∏R為零售商利潤;VM為制造商的總利潤,V 為閉環供應鏈系統社會福利;上標MS 為制造商投入CSR 模型,上標Z 和S 分別為制造商和零售商回收情形。
此情形下,制造商先確定產品的批發價格w、廢舊品回收率τ 和碳減排水平e,零售商再確定零售價格p 和低碳推廣努力水平ρ。各成員目標函數為:

采用逆向求解法,可得閉環供應鏈均衡解:

此情形下,制造商先確定產品的批發價格w 和碳減排水平e,零售商再確定產品的零售價格p、廢舊品回收率τ 和低碳推廣努力水平ρ。各成員目標函數為:

采用逆向求解法,可得閉環供應鏈均衡解


命題 1 ①τMSZ>τMSS。②當 Δ≤2b 時,eMSS≥eMSZ,ρMSS≥ρMSZ;當 Δ>2b 時,eMSS 命題1 表明,制造商回收時廢舊品回收率最高,碳減排水平和低碳推廣努力水平的高低與再制造品節約的成本有關:當再制造品節約的成本較小時,零售商回收時碳減排水平和低碳推廣努力水平最高,反之則制造商回收時碳減排水平和低碳推廣努力水平最高。 命題 2 ①wMSZ 命題2 表明,制造商回收時批發價最低,產品零售價變化與再制造品節約的成本有關:當再制造品節約的成本較小時,制造商回收時零售價最低,反之則零售商回收時零售價最低。 命題3 表明,零售商回收時制造商利潤最高,制造商回收時零售商利潤和系統社會福利最高,制造商總利潤變化與再制造品節約的成本有關:當再制造品節約的成本較小時,零售商回收時制造商總利潤最高,反之則制造商回收時自身總利潤最高。 本文基于碳總量控制與交易機制,考慮制造商或零售商回收廢舊品,研究了制造商投入CSR 和實施碳減排、零售商進行低碳推廣對閉環供應鏈回收及減排決策的影響。結論如下:制造商利潤在零售商回收時最高,廢舊品回收率、批發價、零售商利潤和系統社會福利在制造商回收時最高,碳減排水平和低碳推廣努力水平、零售價、制造商總利潤變化與再制造品節約的成本有關。 未來的研究還可探討信息不對稱情形對考慮制造商CSR 的閉環供應鏈回收與減排決策的影響。4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