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少杰

前段時間,一張可愛的白鯨寶寶與游客嬉戲玩耍的視頻刷爆了網絡。
視頻里的它給游客撿相機,被游客愛撫,無論怎么看都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畫面。但最近卻陸續有專家指出,千萬別被它可愛的外表迷惑,它可能是俄羅斯的間諜!
海洋生物學家艾敦·列卡遜教授表示,這頭小白鯨被發現的時候,身上綁有特制的俄羅斯運動相機肩帶,并有一張圣彼得堡的標簽。其他一些專家也指出,小白鯨與人互動的行為明顯是反復訓練的結果,這頭小白鯨很可能是不小心走散了的俄羅斯部隊的間諜鯨。
啥?鯨還能做間諜?別懷疑,在腦洞大開的軍事科學家眼中,動物才是間諜的最佳選擇。
讓動物參與戰爭不是什么稀罕事,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已經把大象派上戰場了。但讓動物做間諜則始于20世紀60年代。
當時,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一個鴿子實驗室,訓練鴿子完成各種指令。他的依據很簡單,就是動物的條件反射行為。你是不是想到了巴甫洛夫和他的狗?原理差不多。
這給了軍方靈感,在這之后,美國軍方推出了一個海軍海豚先驅計劃,旨在訓練海豚去偵察敵人的潛水艇。這個計劃據說現在還在進行,并且還被其他國家學了去,只是訓練結果如何,作為一項軍事機密甚少見報。
總之,自那時候起,動物間諜就成為各國軍事科學家很有興趣的研究課題,但當這些動物真的參與戰斗,簡直就是大型翻車現場。
美國是研究動物間諜熱情最高的國家。二戰期間,美國賓夕法尼亞的牙醫利特爾·亞當斯建議在蝙蝠身上裝上小型炸彈,然后將這些蝙蝠空投到日本,利用蝙蝠的夜行性行為在日本引爆炸彈,制造混亂。這個建議預計訓練100萬只蝙蝠,為此美國人還不小心燒了一個飛機庫,然后……因為成本太高、訓練難度大,再加上美國用原子彈擺平了日本,就沒有然后了……
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在圣地亞哥開展了一項美國海軍海洋哺乳動物專案計劃,旨在訓練寬吻海豚及加州海獅在海洋中找出炸彈及其他危險物品。雖然官方表示這個計劃是順利的,但目前還沒有見到成功的案例。
除了寬吻海豚、加州海獅,20世紀60年代,美國中情局還試圖訓練一批貓潛入蘇聯駐華盛頓大使館,他們在這些貓身上裝了價值1400萬美元的竊聽設備,然后一只貓在蘇聯駐華盛頓大使館門外被一輛車軋死了……
20世紀70年代,中情局又把目光轉向了飛禽。他們的計劃是讓這些鳥學會攜帶相機,再將這些鳥偷運到蘇聯境內,偷拍蘇聯的薩姆-5防空導彈雷達。為了實現這個計劃,他們訓練了各種鳥,但葵花鸚鵡飛得慢,還容易被攻擊,淘汰;兩只獵鷹死于疾病,第三只處于換毛時期,淘汰;最有希望的是一只烏鴉,這只烏鴉不但飛行能力強,還很聰明,但在一次訓練中,它飛走了,再也沒飛回來。然后……也沒有然后了。
除了這些動物,狗、鴿子……只要是你身邊常見的,看上去稍微聰明一點的動物都曾經被訓練過,但目前看來無一成功。
后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科學家開始嘗試制造半機械昆蟲——通過在昆蟲的神經系統內植入線路,從而控制它們的行為。2008年,英國《新科學人》雜志報道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對多種昆蟲進行改造。
從理論上來說,這個計劃是可行的,上海交通大學的幾名學生就成功控制了一只蟑螂的運動。但在實際環境中測試,半機械昆蟲的表現依舊是有好有壞,距離上戰場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關于動物間諜還有一件趣事,2007年伊朗陸軍在他們的核基地附近逮捕了14只所謂的“松鼠間諜”,目前來看,這些松鼠很可能是被冤枉的。
(摘自“蝌蚪五線譜”微信公眾號,Stacy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