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面對疫情,你有哪些見聞感受?請寫一篇文章。
開頭:聚焦文眼,解題導入
中間:不同角度,選材典型
結尾:抒發情感,升華主題
北京中學八年級二班趙彬茜
特別喜歡一個成語:當仁不讓。(文章開頭,提出了本篇核心詞:“當仁不讓”)2020年的春,很冷、很靜,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兇猛來襲。這場疫情讓我們看到無數“普通人”的當仁不讓,也又一次看到了舉國上下的力同心。許許多多的人請纓上崗,變成承擔一切壓力和風波的壓力閥,明知可能一守不返,卻仍義無反顧地扛起堅守陣地的戰旗。越當黑夜籠蓋,越顯得星空璀璨。(圍繞題目做解說。讓讀者看到面對兇險的疫情,國人當仁不讓的選擇。引出下文)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太多“當仁不讓”讓我淚目。
我看到屏幕上的醫護姐姐們,集體剪去了長發,只為了更方便地穿脫防護服,節約一秒,就能為病人多爭取一秒;我看到屏幕上的農民叔叔們,從遙遠的家鄉,把所有的農作物捐給了武漢,發動機連續轟鳴了十幾個小時,到達武漢時,由衷的笑臉驅散了疲憊(細節感人);我看到屏幕上的90后哥哥姐姐們遞上一份份帶著簽名和指印的請戰書,看似平常的一張紙,上面滿是沉甸甸的承諾。(抗擊疫情,感人的人和事很多,作者選取的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
街道上的叔叔阿姨,從年三十開始就沒有過一天的休息時間,沒日沒夜地挨家挨戶排查,他們“應收盡收,不漏一人”。新聞里時常出現這樣一句話: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武漢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上,黨員醫務工作者主動請纓,沖鋒在最前線。而我覺得一個志愿者,一個熱心的群眾,都是一面火紅寫著當仁不讓的旗幟。(前段寫的是抗疫第一線的人們,這一部分轉寫堅守后方,支持前線抗疫的人和事)
為了堅決抑制疫情蔓延勢頭,武漢這座有著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選擇了封城,來保護其他城市的安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也是當仁不讓的犧牲精神。封城以后,我們知道你們也很害怕,但你們所有的恐懼、焦慮、壓抑,轉換成了打好保衛戰的力量!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中,穿著防護服的醫生和患者一起打著太極拳。帶隊的是一個患者大爺。在護士的號召下,不斷有患者加入進來。“不甘落后”的奶奶們也集體跳起了廣場舞,還有患者在病床上淡定認真地讀起了書。他們的從容,也是因為“當仁不讓”。哪怕畏途巉巖不可攀,也要會當凌絕頂;哪怕無人會登臨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作者沒有忽略處于疫區中心的病患群體。災難面前,他們展現的勇敢、頑強和自信,是抗疫勝利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容忽視)
我想對武漢這位“生病”的朋友說:“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還來就櫻花。”我想對所有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說:謝謝您們的當仁不讓,為我們平安的生活保駕護航!讓我們每個人都做一道防線,守護我們可愛的祖國!(結尾水到渠成,是感情的自然抒發。能夠激發讀者共鳴,讓讀者內心平添勝利的希望和信心)指導教師李志清推薦語:文章結構清晰、選材典型、主題明確,注意抓取生動感人的細節,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讀起來,動人心弦,鼓舞斗志。
特邀名師李志清點評:
“文章合為時而著”,對學生而言,為時而作,意味著對時代的關注,對現實的關切,對促進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責任擔當。疫情面前,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很多,我們不可能盡收筆下。選擇哪些人和事來寫呢?
首先,應考慮圍繞主題選擇典型材料。本篇文章的主題是“當仁不讓”,就要選擇敢于擔當,勇往直前,不懈怠,不退縮的人和事,不能偏離主題。從這篇文章的選材來看,做到了圍繞主題,集中、明確。
其次,要考慮從不同角度選擇材料。不同角度可以是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疫情面前,沖在第一線的是醫務人員,還有默默無聞堅守后方的人,以及龐大的病患群體……小作者關注到了以上群體,這種選材思路是合理的。
另外,要注意選取生動感人的材料。可選擇的材料很多,作者在選材時,不僅注意了從不同角度選材,還注意到了選取感人的細節,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可貴的是,作者能在結尾處由事到情,春暖花開時,“我”會到武漢看櫻花。這樣的結尾,是感情的自然抒發,非常自然地再次把“我”的情感和我的見聞、觀點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