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石陽,李家泳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急診外科,廣東 肇慶 516011)
在全身骨折疾病中,小腿骨折是其中占比非常高的骨折類型[1]。小腿骨折多是因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外力作用所致,在骨折發生后患者常合并軟組織損傷這一并發癥,這一并發癥的發生會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需要進行急診處理[2]。在急診處理疾病的時候,常常是在清創后進行外固定,然而實踐表明采取常規的處理方式往往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近年來,本院針對接受確診為小腿骨折并且合并軟組織損傷嚴重的患者,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急診處理的時候,就在常規的外固定的基礎上,實施負壓封閉引流的手術操作,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本院急診外科收治的110例小腿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⑴患者均經CT、MRI 等影像學技術檢查確診[3]。⑵患者均有良好的引流及固定手術指征。⑶在治療前均明確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的目的,本人或其家屬也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確認。排除標準:⑴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疾病的患者。⑵臨床資料不完整、意識障礙者。⑶中途退出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以下2組:研究組55例,該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齡20~62歲,平均(42.6±2.3)歲;致病原因:交通事故致傷21例,高空墜落致傷17例,重物砸傷13例,其他原因4例。對照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齡22~64歲,平均(43.1±2.4)歲;交通事故致傷20例,高空墜落致傷17例,重物砸傷14例,其他原因4例。比較2組患者在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二、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急診處理方式,主要方法如下:首先清理創面組織,將其中存在的壞死物、組織進行徹底的清理,在清理的過程注意動作輕柔,主要為了避免清創帶來的繼發損傷問題。在清理操作完成后,對創面的具體情況做進一步的探查,確定無其他壞死組織后使用外固定架進行小腿的固定。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急診處理基礎上,實施負壓封閉引流操作,主要是在固定好骨折腿部后,根據損傷的情況裁剪合適大小的泡沫敷料,將裁剪的敷料輕輕的覆蓋的創面上,然后間斷縫合敷料使其同創面貼合。在創面周圍2cm 的位置接引引流管實現持續的引流,并用酒精進行創面敷料周圍進行消毒,之后對創口部位則用半透膜進行封閉。以上操作完成后連接三通管,維持管道壓力在60~80kPa,以泡沫敷料塌陷及半透膜下方無氣體為良好引流的參照標準。
三、觀察指標 ⑴術后進行為期3月的隨訪,根據將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并發癥情況及小腿關節恢復情況進行療效的判定。顯效:隨訪結束時刻,患者的創面愈合完全,沒有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小腿關節恢復到骨折前的狀態;有效:創面基本預后,發生并發癥但是并發癥情,經處理后改善,小腿關節功能提高但是未達到骨折前的水平;無效:創面出現感染或病情加重,術后并發癥嚴重。總有效率=(顯效+ 有效)/ 總數×100%。⑵觀察患者術后疾病康復情況,主要統計兩組首次下床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⑶從手術結束時刻至出院時刻,觀察并統計術后感染、腫脹及骨髓炎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評估患者的預后。
四、統計學方法 研究結果采取SPSS20.0 軟件包做統計學結果分析。
結 果 一、療效 臨床療效結果表明,在疾病治療效果上顯示,研究組中顯效與有效的總和為53例,總有效人數占總數的96.36%。對照組有效率的總和為46例,總的有效率為83.64%。總有效率上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二、術后恢復情況 在術后康復指標情況上,實驗組在各項時間指標上均要明顯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2。
三、并發癥 在2組術后住院期間,患者均有并發癥發生,在并發癥發生情況上,研究組中主要發生1例感染與1例腫脹,總的發生率為3.64%(2/55)。對照組則發生3例感染、3例腫脹及2例骨髓炎,總的發生率為14.55%(8/55)。在并發癥發生率上,研究組明顯要比對照組更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小腿是下肢重要的組成,起到下肢負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小腿解剖結構與功能特殊,常使得小腿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現骨折這一情況[4]。此外,因小腿骨折的情況特殊,在骨折發生后患者也及容易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這一并發癥,而并發癥的發生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對這一情況若處理不當,會影響后續的康復及降低生活質量[5]。對小腿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常規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在急診處理的時候,先對傷口進行常規的清創,在將壞死的組織清除干凈后,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的小腿,采取這樣的急診處理方式可以讓組織創傷得以改善,并且借助外部固定骨折的方式來實現骨折端的有效愈合[6]。但是,常規的急診處理方式在治療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的小腿骨折中卻極易引起術后并發癥發生,如此使得整體治療效果及患者預后受影響。隨著臨床中對疾病治療及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臨床中提倡在常規急診處理的基礎上加用負壓封閉引流術的新型治療手段。負壓封閉引流多用于急慢性損傷的創面干預中,采取該方式能夠有效控制感染及改善壞死組織的殘留,對于小腿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的患者,在常規清創、外固定的基礎上,加用負壓封閉引流的方式可以借助合理的引流來為患者提供充足血供,促進骨折的迅速愈合,同時也可對創面進行有效覆蓋,這樣可以避免感染發生及軟組織損傷,大大縮短術后患者的的康復及住院時間。在本次研究中,就常規清創與外固定架急診處理、常規處理基礎上加用負壓封閉引流術在小腿骨折合并嚴重軟組織損傷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在治療的總有效率上,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6.36%,顯著高于對照組83.64%的總有效率;術后各康復時間指標上也是研究組較對照組更短;在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上,研究組為3.64%,明顯較對照組14.55%的總發生率低。楊敬等[7]的研究中,研究組總有效率100.0%高于對照組82.9%;術后并發癥觀察組4.9%低于對照組36.6%;觀察組平均治療時間較對照組短,這一結果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如此也提示聯合急診處理方式對疾病的干預效果滿意。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2組患者術后恢復比較(±s,d)

表2 2組患者術后恢復比較(±s,d)
?
綜上所述,對出現嚴重的軟組織損傷的小腿骨折情況,在實施急診處理操作的時候,可以在清創及外固定的基礎上,對損傷部位實施負壓封閉引流操作,這樣可大大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同時降低患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