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平
(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河南 信陽 464000)
消化性潰瘍并出血是臨床常見內科急癥,多由于酸性胃液對胃腸黏膜的消化作用導致出血,治療不及時會導致出血速度加快、出血量增大,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因此臨床上及時有效止血對緩解病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義。泮托拉唑針屬于第三代質子泵抑制劑,能積聚于胃黏膜細胞壁微管腔,抑制胃酸分泌,調節pH 為堿性,使血液迅速凝固,從而發揮止血作用[2]。白眉蛇毒血凝酶是靶向止血劑,其中含有類凝血酶,能促進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液凝固,提高潰瘍愈合速度[3]。本研究選取我院消化性潰瘍并出血患者106例,旨在探討泮托拉唑針聯合白眉蛇毒血凝酶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消化性潰瘍并出血患者106例(2016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男27例,女26例;年齡41~62歲,平均(51.23±4.98)歲;出血時間9~48h,平均(30.25±8.65)h;潰瘍直徑0.4 ~1.6cm,平均(0.92±0.24)cm;潰瘍部位:14例胃部,39例十二指腸球部。觀察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42~63歲,平均(51.86±4.85)歲;出血時間10~50h,平均(31.52±8.95)h;潰瘍直徑0.5~1.7cm,平均(0.94±0.21)cm;潰瘍部位:15例胃部,38例十二指腸球部。2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出血時間、潰瘍直徑、潰瘍部位)均衡可比(P>0.05)。
二、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⑴納入標準:均于72h 內有嘔血、黑便;大便隱血實驗結果為陽性;內鏡檢查存在活動性出血;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⑵排除標準:其他原因導致消化道出血;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多發性、復合性潰瘍、消化道腫瘤;妊娠、哺乳期女性;門脈高壓性胃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三、方法 2組均采取臥床休息、控制血壓、抗休克等干預措施,并給予常規劑量維生素K1+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等基礎治療,并禁止使用影響胃酸分泌藥物。1.對照組 采用泮托拉唑針治療,靜脈滴注,40mg 泮托拉唑針+100~200mL 0.9%氯化鈉注射液,2次/1d。2.觀察組 采用泮托拉唑針聯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療,泮托拉唑針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白眉蛇毒血凝酶肌肉注射,1kU/次,1次/12h。2組均連續治療5d。
四、療效評估標準 用藥2d后胃管引流液顏色澄清,嘔血及便血消失,大便隱血實驗結果為陰性,胃鏡下無活動性出血為顯效;用藥3d后出現上述結果為有效;用藥3d后胃管引流液顏色無變化,大便隱血實驗結果為陽性,胃鏡下仍見活動性出血為無效。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
五、觀察指標 ⑴療效。⑵2組止血時間、再出血率,隨訪1月,胃鏡檢查再次出現活動性出血、胃管引流胃液為咖啡色、血紅蛋白進行性降低、伴有黑便、嘔血、生命體征不穩定記為再次出血。⑶治療前、治療14d后2組凝血指標,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均采用全自動血凝儀檢測。⑷2組不良反應(頭暈、惡心、皮疹)。
六、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療效、再出血率、不良反應)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止血時間、凝血指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一、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23%高于對照組75.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止血時間、再出血率 隨訪1月,2組均無脫落病例。觀察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再出血率0.00%低于對照組11.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凝血指標 治療前、治療14d后2組TT、PT、APTT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四、不良反應 觀察組頭暈1例,對照組頭暈1例,惡心1例,皮疹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89%(1/53),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66% (3/5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療效對比[n(%)]

表2 2組止血時間、再出血率比較
表3 2組凝血指標比較(±s,s)

表3 2組凝血指標比較(±s,s)
組別例數 TT APTT治療前 治療前 治療14d后觀察組 53 15.52±3.65 29.63±4.25 30.26±5.47治療14d后16.10±4.26對照組 53 15.47±4.26 29.74±4.62 28.79±4.98 t 0.065 0.128 1.447 P 0.948 0.899 0.151 16.28±4.61 0.209 0.835 PT治療前 治療14d后14.26±3.24 15.84±3.85 14.68±3.45 15.64±4.01 0.646 0.262 0.520 0.794
討 論 消化性潰瘍并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病因,發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風險系數高,甚至會發展為失血性休克,嚴重危害生命安全[4]。泮托拉唑針可選擇性作用于分泌性微管及管狀泡上的H+-K+-ATP 酶,對其進行不可逆性抑制,減少胃酸分泌;泮托拉唑針不僅可抑制膽堿、組胺、促胃液素引起的胃酸分泌,還可抑制部分基礎胃酸分泌,抑酸作用強大而持久,減少酸含量,既能阻斷高酸性侵蝕潰瘍出血面,又能調節胃液至堿性,使血液快速凝固,發揮血小板與體液的止血作用[5]。白眉蛇毒血凝酶是從白眉蝮蛇凍干蛇毒中提取分離得到,于破損血管中能發揮類凝血酶樣、類凝血激酶樣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23%高于對照組75.47%(P<0.05),說明泮托拉唑針聯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療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療效顯著。分析其原因為,白眉蛇毒血凝酶中含有磷脂依賴性凝血因子Ⅹ激活酶,主要作用于凝血過程第一階段,能促使X因子訊速轉化為Xa 因子,與凝血因子Va、Ca2+、血小板磷脂形成凝血酶原復合物,具有凝血止血作用;而另一種活性成分蛇毒凝血酶主要作用于凝血過程第三階段,能促使纖維蛋白原快速轉化為纖維蛋白,加快血液凝固速度[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再出血率0.00%低于對照組11.32%(P<0.05)。白眉蛇毒血凝酶能激發、啟動內外源性凝血反應,且其中含有可溶性纖維蛋白能促進血小板聚集與釋放,通過正反饋放大累積作用加快血液凝固速度,促進血管上皮細胞生長,提高傷口愈合速度。泮托拉唑針與白眉蛇毒血凝酶聯合應用利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對機體的靶向作用,只在出血部位止血,因此對TT,PT,APTT 等凝血指標無影響,不會影響正常血管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風險;且用藥方便、起效快、給藥次數少,利于臨床搶救;同時能有效縮短機體局部出血、凝血時間,促進上皮細胞分裂及創面愈合,達到止血目的。
綜上所述,泮托拉唑針聯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療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療效顯著,能縮短止血時間,降低再出血率,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