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麗,馮艷廣,魏 琴
(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 風濕免疫科,河南 新鄉 453000)
痛風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疾病,為嘌呤代謝異常、尿酸排泄減少而引起的炎性關節疾病,患者常伴有高尿酸血癥,若未科學治療,任由病情進展,可導致關節(或軟組織)內出現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1]。對于痛風性關節炎,臨床主要采取對癥藥物治療,如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大劑量秋水仙堿等,但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103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復方倍他米松肌注聯合小劑量秋水仙堿口服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103例(2016年9月-2019年8月)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接受口服小劑量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的51例作為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27~74歲,平均(50.63±11.04)歲,其中痛風家族史者4例,高血壓者23例,痛風石者18例,糖尿病者5例,心血管疾病者8例,血脂異常者17例,吸煙者28例,飲酒者24例;將接受復方倍他米松肌注聯合小劑量秋水仙堿口服治療的52例作為觀察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27~74歲,平均(53.14±10.26)歲,其中痛風家族史者5例,高血壓者22例,痛風石者19例,糖尿病者5例,心血管疾病者9例,血脂異常者18例,吸煙者26例,飲酒者25例。2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二、納入及排除標準 ⑴納入標準:均符合《2016 中國痛風診療指南》[2]中診斷標準者;均為單一痛風性關節炎者;無關節腫瘤者;免疫系統功能正常者;無化膿性關節炎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無精神類疾病者。⑵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者;類風濕關節炎者;合并其他影響骨代謝疾病者;惡性腫瘤者;未能按時按量用藥者;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三、方法 1.對照組 接受口服小劑量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秋水仙堿:0.5mg/次,2次/d;非甾體抗炎藥可采用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口服,足量。2.觀察組 接受復方倍他米松肌注聯合小劑量秋水仙堿口服治療,秋水仙堿同對照組,復方倍他米松:7mg,肌肉注射1次。2組均持續治療7d。
四、觀察指標 ⑴比較2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量表總分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⑵比較2組治療前后血紅細胞沉降率(ESR)、C 反應蛋白(CRP)。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ESR、CRP水平。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腹瀉、血壓升高、白細胞計數減少、轉氨酶升高等。
五、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疼痛程度,血ESR,CRP水平):以(±s)表示,t 檢驗,計數資料(不良反應發生率):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一、疼痛程度 治療前,觀察組VAS評分為(6.91±1.04)分,對照組為(7.25±0.83)分,2組對比,無顯著差異(t=1.832,P=0.070);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為(3.01±0.76)分,較對照組(3.87±0.65)分低(t =6.166,P<0.001)。
二、血ESR,CRP水平 治療前,2組血ESR,CRP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血ESR,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血ESR,CRP水平較低(P<0.05),見表1。
三、不良反應發生率 與對照組(39.22%)對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3.46%)較低(P<0.05),見表2。
討 論 痛風性關節炎是因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軟骨、滑囊、骨質等組織中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包括關節急性紅腫、熱痛,具有慢性期(痛風石期、痛風腎)、間歇期、發作期的特點,若未得到科學治療,不僅會危害人體健康,還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秋水仙堿為臨床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一線藥物,效果確切,其作用機制可能為通過與微管蛋白結合,促進微管蛋白解聚,中斷粒細胞遷移,抑制急性發作局部組織中粒細胞浸潤,并與有絲分裂紡錘體結合,阻斷細胞分裂,還能減少白三烯合成、釋放,從而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3]。非甾體抗炎藥物在治療急慢性痛風中應用較為廣泛,能抑制環氧化酶活性,阻斷花生四烯酸轉化為前列腺素,從而發揮抗炎、鎮痛的作用。兩者合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且存在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的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復方倍他米松肌注聯合小劑量秋水仙堿口服治療,能有效緩解疼痛。復方倍他米松為二丙酸倍他米松、倍他米松磷酸鈉的復合制劑,具有對抗透明質酸酶的效果,能抑制炎性反應,減少水腫、滲出、毛細血管擴張、白細胞浸潤及吞噬反應,從而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且肌注后2~4h 便可達到有效血藥濃度,發揮抗炎的效果,同時,注射后其藥效可維持3~4周,具有持續時間長的特點[4-6]。其與秋水仙堿聯合治療,不僅能提高治療效果,還能減少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ESR,CRP 為急性炎性反應期常用指標,在痛風性關節中同樣會顯著升高,尤其是CRP,其水平的高低可用來判斷炎癥狀態[7,8]。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血ESR,CRP 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復方倍他米松肌注聯合小劑量秋水仙堿口服治療,能降低血ESR,CRP水平。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復方倍他米松肌注聯合小劑量秋水仙堿口服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安全性較好。
表1 2組血ESR,CRP水平對比(±s)

表1 2組血ESR,CRP水平對比(±s)
組別例數 ESR(mm/h)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2 42.09±4.16 30.17±3.25 81.91±16.35 16.35±3.24對照組 51 40.87±5.34 36.02±4.49 76.54±17.02 30.47±7.19 t 1.295 7.586 1.633 12.891 P 0.198 <0.001 0.106 <0.001

表2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綜上,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復方倍他米松肌注聯合小劑量秋水仙堿口服治療,能有效緩解疼痛,降低血ESR,CRP水平,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