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華,閆 坤,鄒 青
(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安徽 蚌埠 233000)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剖宮產率應維持在15%~20%。我國剖宮產率已達到45%~50%[1-2],其中約11.6%為非醫學指征剖宮產[3]。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的經剖宮產術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產婦180例,將其分為順娩組與手術分娩組。77例為成功順娩組,103例為再次剖宮產手術分娩組,兩組產婦共同構成本研究樣本。兩組產婦在年齡、孕齡、胎兒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臨床資料
對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如病歷、查房記錄等進行回顧性分析,內容包括產后出血、宮縮情況、排氣時間、下床時間、產褥感染、產后住院天數、是否發生后期產后出血等數據,合理預估產婦可能出現的產后并發癥,并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
1.2.2 護理方法
(1)健康宣教。在對剖宮產再次妊娠產婦的臨床護理期間,由于產婦對于再次剖宮產、陰道試產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為產婦介紹剖宮產再次妊娠基礎知識,告知再次剖宮產的相關風險,使剖宮產再次妊娠產婦了解剖宮產術后易出現盆腔黏連情況、產后出血狀況等,介紹術后自我護理內容等。術后詳細介紹母乳喂養對于新生兒營養的重要作用,告之母乳也會刺激產婦分泌縮宮素,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使新生兒盡早吸吮,使剖宮產再次妊娠產婦學會正確母乳喂養方法。(2)心理疏導+飲食管理。產婦擔心術后機體恢復狀況與圍產兒健康,往往存在嚴重的負面心理。手術后,護理人員及時與產婦交談,為產婦講解成功治療案例,提升產婦信心,促進產婦術后機體盡早康復。產婦應選擇維生素、鐵元素、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3)子宮按摩。為了降低切口裂開導致產婦出血風險,護理人員應關注產婦顏面顏色、神志狀況、腹部不適癥狀等。對于部分子宮收縮肌力不足產婦,予以子宮按摩,30 min按摩1次,評估產婦的子宮收縮狀況,及時調整子宮按摩頻次。若存在不正常狀況,按照產婦的實際子宮收縮狀況采用縮宮素等,預防陰道大量出血。密切關注剖宮產再次妊娠產婦術后傷口是否存在出血情況、滲液狀況,若有不正常情況發生,應進行積極的治療干預。(4)尿管護理。針對部分留置導尿管的產婦,護理人員需有效固定尿管,對產婦的會陰部位每日消毒2次,積極預防尿路感染,術后24 h拔除產婦尿管。
采用 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順娩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16.88%,手術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36.89%,順娩組的產后出血發生率顯著低于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順娩組的排氣時間、下床時間顯著早于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順娩組宮縮乏力有13例(16.88%)、產褥感染5例(6.49%)、后期產后出血2例(2.60)%,顯著低于手術組的38例(36.89%)、20例(19.42%)、15例(5.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順娩組產后住院時長顯著短于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產婦產后住院時長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postpartum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wo groups

續表1
非醫學指征產婦選擇剖宮產的人數顯著增加,但子宮內膜異位癥、排尿排便異常、切口疼痛、異常子宮出血、疤痕憩室、疤痕妊娠、胎盤植入、兇險性前置胎盤、(先兆)子宮(不完全)破裂、術后感染等婦產科并發癥也隨之增多,再次剖宮產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初次剖宮產[4]。剖宮產再次妊娠產婦可經陰道試產,成功率達60%~80%。在對剖宮產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產婦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評估產婦是否符合陰道分娩,并熟練掌握產前產后護理工作。
本研究顯示,再次剖宮產發生宮縮乏力、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后期產后出血的機率增大,必要的護理工作可以降低產婦的產后并發癥,減輕產婦的痛苦與心理壓力,通過健康宣教,幫助產婦了解與健康相關的知識,產后進行子宮按摩、尿管護理等,起到緩解產婦痛苦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作用。同時進行必要的飲食指導,可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