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博

摘要:甘肅省探索出“自建”與“外引”相結合的蛋雞產業扶貧新模式,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與經濟效益。本文基于在甘肅省的調研,提出蛋雞產業扶貧模式的實踐路徑:遴選精準扶貧產業、謀劃區域產業布局、增強頂層制度保障、“自建”政府主體、“外引”龍頭企業、建立分工與利益聯結機制。目前該模式面臨著應對市場風險、平衡區域扶貧格局、維護多元主體協同等現實挑戰,應采取開拓消費者市場、推動扶貧產業可持續、堅持合作與共贏等對策,以保障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雙重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產業扶貧 扶貧模式 蛋雞產業
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行產業扶貧工程是消除農村貧困的必由之路。甘肅省選擇蛋雞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突破口,積極探索“自建-外引”混合型扶貧模式,帶動約4.2萬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與經濟效益。
一、甘肅蛋雞產業扶貧模式的實踐路徑
(一)遴選精準扶貧產業
產業扶貧要從扶貧開發的需求出發,同時應遵循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甘肅省從實際出發,選擇蛋雞產業作為扶貧開發的主導產業之一。
1.消費市場空間廣闊。雞蛋是我國家庭的常見食品,同時是食品行業的基礎原料之一。在過去的數十年間,除個別疫情年份外,我國居民的雞蛋消費規模保持穩定增長,人均雞蛋消費水平尚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2.產業技術相對成熟。經過4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蛋雞品種、養殖技術與設備、獸藥疫苗、飼料營養等生產技術與條件已比較成熟,養殖技術風險相對較低。現代規模化蛋雞養殖可以實現全封閉、自動化,能夠有效應對極端天氣以及禽流感等疫情危害。
3.綜合收益相對穩定。相比肉雞行業,蛋雞養殖的飼料成本更低,產蛋效率降低后的淘汰雞可以產出雞肉等產品,增加綜合效益。近年來我國蛋雞產業整體保持較好的盈利水平。根據甘肅省調研了解到的情況,盡管蛋雞產業具有周期性、季節性的特征,但是中長期看來,蛋雞養殖戶普遍能夠實現不同程度的盈利,較少發生嚴重虧損情況。
(二)謀劃區域產業布局
蛋雞產業布局與項目謀劃需綜合考慮交通運輸、消費者市場、資源稟賦等外部條件。甘肅地處西北五省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防疫環境比較良好。甘肅省選擇8處貧困縣區布局蛋雞產業,廠址均沿連霍高速公路沿線分布,交通較為便利。
目前西部各省區雞蛋的消費量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以及食品安全意識的培養,西部地區消費將成為我國雞蛋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貧困縣區布局的養殖場均較為貼近消費者市場,其中:涼州、古浪、天祝養殖場主要開發寧夏、青海以及新疆市場,榆中養殖場主要開發蘭州市場,渭源、宕昌、禮縣以及西和養殖場主要開發陜西、四川以及重慶市場。
(三)增強頂層制度保障
1.完善配套制度。甘肅省近年逐步建立健全產業扶貧政策體系,在產業規劃、簡政放權、資金整合、金融支持、監督檢查等方面予以綜合支持。推進產業扶貧工作被明確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各級政府自上而下進行推動。
2.搭建政策性擔保機構平臺。甘肅省逐步建成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平臺,為產業扶貧融資掃平障礙,引導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進入群眾需要、政府支持、市場發育不完善的領域。
3.創新農業綜合保險產品。甘肅省針對當地主要農業產業因地制宜設計保險險種,推動保險產品降費讓利,建立政府與貧困戶的保費分攤機制,防控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市場波動等風險。雞舍等固定資產以及雛雞等生物資產均能夠得到保險的保障。
4.整合盤活行政性資源。各級政府整合行政性資源,通過依法合規的方式推動其向市場化資源轉化,切實利用好政策紅利,從稅收優惠、獎補政策、配套完善、貸款貼息等方面對產業發展進行多元化支持,助力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四)“自建”政府主體
貧困縣區整合扶貧資金,通過改制已有的政府平臺公司,或通過新設公司等方式,“自建”產業發展的政府方主體,一般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或農業農村局代表政府履行出資人責任。
(五)“外引”龍頭企業
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政策機遇,甘肅省政府主動與國內主要農業龍頭企業建立高層會商機制,雙方主要領導定期進行座談,推動達成合作意向。各級農業農村局、農業科研院所及金融機構與龍頭企業建立長效聯系機制,加強溝通與協作,充分宣講甘肅的資源稟賦、組織保障、技術支撐以及金融支持等綜合產業發展環境,聚合各方力量實現“引鳳落巢”。
(六)建立分工與利益聯結機制
以政府、企業、貧困戶多方共贏為目標,以政府投資與市場化經營相結合為手段,建立分工與利益聯結機制。
對于政府主體而言,通過整合扶貧資金與金融機構融資支持,負責建設雞舍等固定資產。政府主體基于資產所有權獲得租金收益,收益用以維持資產可用性的同時,可用于開展其他扶貧工作,無需承擔波譎云詭的市場風險。
對于龍頭企業而言,租賃資產進行運營,依托自身技術優勢及營銷渠道,負責農產品的產、供、銷。通過借力政府,企業可以迅速推動區域產業布局,提前謀劃富有潛力的消費者市場。與此同時,企業的資本性支出壓力顯著降低,可以靈活的整合、調整與優化資源配置,更加專注于研發、營銷等高價值領域,增強企業的比較優勢。
對于貧困戶而言,通過參與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分享產業發展成果:一是就業幫扶。貧困群眾可以在農場、加工廠等實現就業,獲得穩定的工資收入。二是股權合作。結合農村“三變”改革,貧困戶將房屋、建筑物、機械設備、林木等實物資產以及其他可產生收益的經營權、財產權量化折股,獲得股權收益。三是帶動上下游產業。通過訂單幫扶,以保底價+隨行就市等方式收購玉米、大豆等農產品作為飼料原料,支撐產業上游種植業的發展;雞蛋及蛋制品的加工與銷售環節可以帶動周邊的食品加工、包裝以及運輸物流等產業。對雞糞等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與再利用,可以產出有機肥、沼氣等副產品,優惠供應貧困戶。模式的基本運作形式如圖1所示:
二、蛋雞產業扶貧模式面臨的挑戰
(一)應對市場風險
1.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市場拉動是產業扶貧的重要動力之一,與之相對應的,“市場失靈”是產業扶貧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蛋雞產業屬于完全競爭市場,蛋雞存欄量、玉米等飼料作物產量的變化將影響產業的供給端,豬肉等替代產品價格變動、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節日效應等將影響產業的需求端,諸多因素疊加共同對市場行情產生影響。從甘肅省的歷史經驗看,雞蛋市場近似的具有3-5年的枯榮周期,上行市場與下行市場交替出現。
2.市場競爭加劇風險。受到環保、防疫等政策影響,蛋雞產業正在加快調整,產能向人口密度低、河流分布少、環境壓力較小的西部地區轉移。德青源、正大、圣迪樂等行業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有所加劇,盲目的上馬新產能可能造成區域市場的相對產能過剩,出現“蛋賤傷民”情況。
3.供應鏈風險。甘肅省農業供應鏈尚未不完善。雖然玉米、大豆的種植已具規模,但是以糧用為主,飼用品種的種植面積與產量相對有限,尚不足以支持蛋雞產業的長期規模化運作,需要從東北等其他產地購買補足缺口。此外,貧困地區的倉儲、物流、屠宰等配套環節距離現代養殖業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二)平衡區域扶貧格局
我國的貧困農戶一般具有畜禽養殖的簡單經驗,中小規模蛋雞養殖準入門檻低、資金投入少、收入見效快,因此不少基層政府選擇蛋雞養殖作為貧困戶脫貧的主導產業。現代蛋雞養殖可以實現科學化、規模化、自動化以及綠色化,1座養殖小區可同時存欄30萬只雞,這對于傳統散養的家庭農戶而言是難以想象的。無論是產品品相、食品安全、產能穩定還是成本管理,現代化規模養殖全面優于傳統散養。蛋雞產業扶貧模式發揮脫貧帶動功能的同時,可能導致中小規模養殖戶加快淘汰,對區域內的整體扶貧格局產生一定沖擊,從而產生聲譽風險。某種程度上,這是產業發展與升級的正常現象,但是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埋頭扶貧不抬頭看路、追求“短平快”等做法加劇了這一情況。
(三)維護多元主體協同
蛋雞產業扶貧模式通過合理分工與運作流程的設計,基本實現了多方利益的統一,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各方分歧的徹底消弭。政府的決策是基于政治使命的,貧困戶的決策是基于個人利益的,而龍頭企業的決策是基于戰略布局與經營利益的。不同的主體具有不同的出發點與決策邏輯,這可能產生矛盾和沖突,影響模式運作的穩定性,導致現實情況偏離模式安排。要警惕可能出現的機會主義行為:政府以官僚思維和行政手段干預正常的市場化經營;貧困戶習慣于“等靠要”,回避產業經營活動;龍頭企業在享受政策、稅收、配套等優惠條件的同時,消極應對扶貧工作,搞“口號幫扶”、“數字扶貧”等。
三、政策建議
(一)開拓消費者市場
1.引導國內家庭雞蛋消費品質提升。目前西部地區的蛋雞仍以散養為主,為降低死淘率,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添加劑的情況并不少見,可能存在畸形蛋、血蛋、沙門氏菌感染等食品安全風險。從消費趨勢看,產品的安全健康性日益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與行為的主導因素。通過篩選分級,產出雞蛋中約20%-30%的一等品可通過中高端市場銷售,提高綜合收益水平。
2.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估算,我國禽蛋出口量不足總產量的1%。與之相對應的,受制于農業自然條件、基礎設施、生產技術等因素,中亞等周邊地區尚無法完成肉蛋奶等食品的完全自給,雙方存在貿易互補性。現代化科學養殖的背景下,安全檢疫標準、冷鏈物流等傳統上制約雞蛋出口的因素已可以得到解決。依托地緣優勢、搶抓一帶一路政策機遇、開拓國外消費者市場預計將成為蛋雞產業的重要機遇。
3.轉型發展蛋品加工。與鮮蛋相比,蛋干、蛋液、魚油蛋等蛋制品種類繁多,在便捷性、安全性、營養價值、經濟附加值等方面都具有相對優勢。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蛋制品的消費已達到相當的比重,約占市場份額的30%-50%左右,而我國的蛋制品產業尚處于初創期,占比不足10%。盡管發展起步較晚,但是工業消費已成為發展最快的雞蛋消納途徑,品種豐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蛋制品未來市場空間比較廣闊。
4.拓寬批發銷售渠道。加強大客戶營銷,爭取與肯德基、好麗友等食品餐飲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大消費扶貧的產銷對接與宣介力度,推動扶貧雞蛋進入政府、企事業單位集中采購。借助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早餐”等政策機遇,搶占幼兒園、中小學、高校等重要市場。
(二)推動扶貧產業可持續
1.精準扶貧產業選擇。確定扶貧工作的主導產業,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要與當地資源稟賦相匹配,要與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相匹配,要與貧困戶的教育程度、勞動技術水平等相匹配,避免做出決策“拍腦袋”,出現風險“拍大腿”。
2.加強市場監測與預警。目前我國商務部初步建立了雞蛋價格監測機制,但是作用發揮相對有限。建議進一步增強監測的廣度,將甘肅省等監測盲區及時納入監測范圍;增加監測的深度,在監測鮮蛋交易的基礎上,將蛋制品等納入監測領域;做好監測信息的利用工作,及時基于監測信息開展分析研究,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支撐,適時進行風險預警,防止中小養殖戶出現重大風險。
3.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政府應加強對產業生命周期的研究,加大對產業趨勢的解讀。推動中小養殖戶及時完成在產業鏈中的重新定位:通過深耕細分市場、蛋品深加工等方式,實現與大型龍頭企業的錯位經營;通過轉型屠宰、加工、物流以及循環農業等,實現與大型龍頭企業的互補經營。
(三)堅持合作與共贏
在扶貧產業發展過程中,對于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及時補位,做好政策完善、組織協調、基礎配套、公共服務等工作;另一方面要避免越位,堅持法治精神,規范權力運行,以制度和契約安排取代行政干預手段。對于龍頭企業而言,應當將社會責任感納入商業戰略之中,在享受扶貧政策紅利的同時,切實擔當起社會責任。對于貧困戶而言,要增強其內生發展動力,一方面要充分尊重貧困戶的合理訴求,保障其知情權與監督權;另一方面要推動貧困戶強意志、振精神、長本領,避免在考核壓力下,以“托兒所”式扶貧催生出“巨嬰”式貧困戶。
參考文獻:
[1]虞華,葛亞軍.2019年我國禽蛋生產形勢回顧及2020年價格走勢分析[J].家禽科學,2020(01):7-13.
[2]李莎莎,李先德.我國居民雞蛋消費需求與未來趨勢[J].中國家禽,2018, 40(17):1-7.
[3]周澤將,鄒冰清,李鼎.輕資產運營與企業價值:競爭力的角色[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0(03):101-117.
[4]武漢大學國發院脫貧攻堅研究課題組.以產業發展保障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戰略思考[J].中國人口科學,2019(06):2-14+126.
[5]侯昭華,宋合義.“頑疾”還是“誤診”?產業扶貧“內生動力不足”問題探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2):44-51.
[6]吳萬成,陳國順,水生長.影響雞蛋消費者購買的因素——基于甘肅省的調查報告[J].甘肅畜牧獸醫,2017,47(09):16-20.
[7]席理想.陜西與中亞國家的貿易互補性研究——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視角[D].陜西:西安石油大學,2016.
[8]遲玉杰.淺析中國蛋品加工行業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國家禽,2014,36(12):2-5.
[9]楊悅.我國雞蛋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關系的實證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6.
[10]陸遠權,蔡文波.產業扶貧的多方協同治理研究——以重慶市X縣為例[J].重慶社會科學,2020(01):17-27.
Research on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Based on Laying Hen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YANG Yi-bo
Abstracts:Through the following paths, carefully select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planning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layout,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institutional system, self-built government entities, introducing leading enterprises from outside, establishing a division of labor and benefit linkage mechanism, Gansu Province has explored an innov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for the layer industry, which has produced good social effec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At present, the model faces several practical challenges, including controlling market risks, balancing reg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benefits, and maintaining multi-agent coordin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win goal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following action: actively explore consumer market,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and adhere to the win-win cooperation.
Keywords: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Laying hens industry
(作者單位:國家開發銀行甘肅省分行)
責任編輯: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