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可麗
【摘要】 目的 分析個體化營養治療對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的預防效果。方法 60例孕產婦, 根據營養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營養指導, 研究組采取個體化營養治療。對比兩組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率、新生兒出生結局、孕產婦妊娠結局以及孕期體重每周增加量、孕期體重總增加量。結果 研究組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63, P=0.015<0.05)。研究組低體重新生兒、超重兒、新生兒窒息及剖宮產、產后出血、感染、胎膜早破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86、4.043、5.455、5.192、4.043、6.405、5.455, P=0.038、0.044、0.020、0.023、0.044、0.011、0.020<0.05)。研究組孕期體重每周增加量為(0.38±0.05)kg、孕期體重總增加量為(12.08±2.73)kg, 均低于對照組的(0.71±0.11)、(16.95±3.27)k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4.959、6.262, P=0.000、0.000<0.05)。結論 個體化營養治療不僅可以實現對孕產婦體重的有效控制, 對妊娠營養相關疾病也有顯著的預防效果
【關鍵詞】 個體化營養治療;妊娠營養相關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28
在妊娠階段, 母體不僅要為胎兒生長發育提供足夠的營養, 還需要保持自身需要的營養, 以便日后進行分娩與哺乳, 非常容易出現營養問題——營養過剩、營養不足, 二者都會為母嬰帶來不良影響, 引發新生兒不良出生結局和孕產婦不良妊娠結局[1]。近年來, 人們的生活出現了巨大的進步, 極少存在營養不足問題, 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 孕產婦會大量補充營養, 這非常容易引發營養過剩等問題, 進而增加妊娠期營養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本文抽選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診的60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個體化營養治療對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的預防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診的60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 根據營養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0例。研究組:年齡23~39歲, 平均年齡(31.97±8.68)歲;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10±1.18)周。對照組:年齡24~38歲, 平均年齡(31.93±8.72)歲;孕周38~40周, 平均孕周(39.19±1.11)周。兩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為單胎妊娠, 初產婦;②孕前無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貧血等妊娠營養相關疾病且無家族病史;③孕前無高血脂、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代謝性疾病;④精神正常, 無認知行為障礙;⑤研究內容已充分告知孕產婦及其家屬, 簽署知情同意書, 且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2-4]。排除標準:①心、肺、肝、腎功能異常;②合并有感染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③具有習慣性流產、自然流產、多囊卵巢綜合征等不良孕產史;④雙胎妊娠或多胎妊娠;⑤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5, 6]。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孕產婦采取常規營養指導。指導者為產科的醫生與營養師, 組織孕產婦定期參與孕婦學校的營養培訓, 培訓內容主要有優生優育、膳食合理搭配、孕期攝入足夠的營養等。按照《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指南》中對妊娠期女性各類營養素的攝入要求為孕產婦合理安排飲食:①以果蔬類和谷類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應占50%~60%;②以肉、蛋、魚為代表的蛋白質應占15%~20%, 其中優質蛋白應占33.33%~66.67%, 動物蛋白占33.33%;③以豆奶類和油脂類為代表的脂肪應占25%~30%[7]。
1. 2. 2 研究組 孕產婦采取個性化營養治療。基于健康和疾病發育起源(DOHAD)理論進行營養干預:①針對每一位孕產婦, 由產科醫生與專業營養師對其營養狀況進行評估, 基于按需調理原則, 為每位孕產婦制定相應的營養調理計劃, 為其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 給予個體化指導。定期檢查母嬰情況, 評估營養指導效果并及時對營養調理計劃內容進行改進。對于孕產婦存在的問題, 每2周改進1次并對改進后的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追蹤。②為孕產婦開展健康教育理論講座, 使孕產婦充分了解孕期營養知識與孕期營養相關疾病的危害, 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營養指導。為每位孕產婦采取一對一的營養指導, 結合其自身病情特點、文化程度進行個性化干預, 使孕產婦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③膳食護理也應該具有個性化特點, 即除了需要保證營養搭配均衡, 還應該符合孕產婦的個人飲食喜好, 同時營養師還應該為其建立食物模型, 基于食物交換圖譜, 為孕產婦合理安排飲食, 為孕產婦分類食物, 在日常飲食中能夠對食物進行適當的替換, 以滿足其口味需求、減輕其經濟負擔。④建立微信群并安排專人進行管理, 在微信群中不定期向孕產婦及其家屬推送孕期營養保健知識, 講解胎兒發育指標、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癥的預防方法、不同營養相關疾病的營養健康要點等。孕產婦及其家屬可以在微信群中提出疑問, 醫護人員則給予及時的解答, 為其提供符合其個體特點的營養指導。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妊娠營養相關疾病(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貧血)發生情況、新生兒出生結局(低體重新生兒、超重兒、新生兒窒息)、孕產婦妊娠結局(剖宮產、產后出血、感染、胎膜早破)以及孕期體重每周增加量、孕期體重總增加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發生妊娠期高血壓1例(3.33%)、妊娠期貧血2例(6.67%), 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率為10.00%。對照組發生妊娠期高血壓2例(6.67%), 妊娠期糖尿病3例(10.00%), 妊娠期貧血6例(20.00%), 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率為36.67%。研究組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63, P=0.015<0.05)。
2. 2 兩組新生兒出生結局和孕產婦妊娠結局對比 研究組中低體重新生兒0例(0), 超重兒1例(3.33%), 新生兒窒息0例(0);剖宮產1例(3.33%), 產后出血1例(3.33%), 感染1例(3.33%), 胎膜早破0例(0)。對照組中低體重新生兒4例(13.33%), 超重兒6例(20.00%), 新生兒窒息5例(16.67%);剖宮產7例(23.33%), 產后出血6例(20.00%), 感染8例(26.67%), 胎膜早破5例(16.67%)。研究組低體重新生兒、超重兒、新生兒窒息及剖宮產、產后出血、感染、胎膜早破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86、4.043、5.455、5.192、4.043、6.405、5.455, P=0.038、0.044、0.020、0.023、0.044、0.011、0.020<0.05)。
2. 3 兩組孕期體重每周增加量、孕期體重總增加量對比 研究組孕期體重每周增加量為(0.38±0.05)kg、孕期體重總增加量為(12.08±2.73)kg, 均低于對照組的(0.71±0.11)、(16.95±3.27)k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4.959、6.262, P=0.000、0.000<0.05)。
3 討論
受傳統觀念和當前生活習慣的影響, 我國許多孕產婦都存在孕期營養失衡問題, 而孕期體重增加正是孕期營養失衡的直接表現。美國產科學會指出, 孕前體質量指數(BMI)≥25 kg/m2或孕期體重增加量≥15 kg,?都屬于妊娠肥胖, 正常情況下孕期每周體重增加量應在0.5 kg上下, 無論是每周體重增加量>0.55 kg還是<0.3 kg, 都要適當的減少營養攝入或增加營養攝入[8]。個體化營養治療的應用價值并不僅僅在于控制孕產婦的體重增加, 還在于對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的預防, 根據不同孕產婦的需求計算其對營養的不同需求, 為其合理配比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這樣不僅可以使胎兒與孕產婦都獲得充足的營養, 又可以使營養素得到充分的吸收, 從而確保其血糖、血壓的平穩, 有效預防貧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此外, 其還為孕產婦舉辦了集體講座和一對一健康宣教, 提高了孕產婦的配合積極性, 利用微信群實現了信息的推送和孕產婦疑問的及時解答, 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預防營養相關疾病的發生[9, 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63, P=0.015<0.05)。研究組低體重新生兒、超重兒、新生兒窒息及剖宮產、產后出血、感染、胎膜早破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86、4.043、5.455、5.192、4.043、6.405、5.455, P=0.038、0.044、0.020、0.023、0.044、0.011、0.020<0.05)。研究組孕期體重每周增加量為(0.38±0.05)kg、孕期體重總增加量為(12.08±2.73)kg, 均低于對照組的(0.71±0.11)、(16.95±3.27)k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4.959、6.262, P=0.000、0.000<0.05)。無疑證明了個體化營養治療對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的顯著預防效果。將研究組10.00%的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率、(12.08±2.73)kg的孕期總體重增加量與李冰等[11]研究中8%的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發生率、胡新榮等[12]研究中(12.19±2.84)kg的孕期總體重增加量進行對比, 均較為相近, 可見本研究結果真實可靠。
終上所述, 為孕產婦采取個體化營養治療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孕產婦體重增長, 減少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的發生, 改善孕產婦和新生兒不良結局, 故臨床應為孕產婦積極進行個體化營養治療。
參考文獻
[1] 楊淑翠. 動態血糖監測指導下的個體化營養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 33(8):1313-1314.
[2] 李少華. 動態血糖監測指導下的個體化營養聯合瑜伽運動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20, 16(2):47.
[3] 劉秋燕, 鄧紅菊, 梁麗要. 妊娠糖尿病孕婦護理中采用個體化營養干預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 2020, 10(4):135-137, 165.
[4] 李艷華, 林娟, 危秀青, 等. 個體化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及生化指標影響的研究. 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20, 26(1):99-101.
[5] 楊莉. 個體化營養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的干預價值探討.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19(18):32, 34.
[6] 魏敏, 唐秦, 趙林, 等. 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及預后分析.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9, 6(18):31.
[7] 汪霞. 個體化營養干預聯合運動療法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9, 40(3):66-69, 35.
[8] 石喜華, 伍月紅. 個體化營養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中的應用效果.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 16(3):102-104.
[9] 程麗紅, 周雪念. 個體化營養膳食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及妊娠不良事件的影響.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17):3283-3284.
[10] 竺月芬, 汪期明. 早期個體化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及并發癥控制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8):1611-1613.
[11] 李冰, 王心, 尚麗新. 個體化營養治療對妊娠營養相關疾病的影響分析.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2016, 18(5):413-414.
[12] 胡新榮, 王坤, 曹錦彥, 等. 個體化營養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孕婦治療效果及妊娠結局的影響.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7, 17(7):1102-1104.
[收稿日期: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