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云


【摘要】 目的 探討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Hp)陽性患者的效果。方法 256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12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鉍劑四聯療法治療,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結果 治療后,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4.53%, 高于對照組的78.9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28%, 低于對照組的32.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6.09%(123/128), 高于對照組的76.56%(98/12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685, P=0.000<0.05)。結論 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采取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鉍劑四聯治療, 治療效果顯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增強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改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鉍劑四聯;不良反應;根除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4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robiotics combined with bismuth-based quadruple therapy in Helicobacter pylori (Hp) positiv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56 cas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2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smuth-based quadruple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etravaccine tablets (liv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eradica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4.5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8.91%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3.28%, which was lower than 32.81%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09%(123/128), which was higher than 76.56%(98/128)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20.685, P=0.000<0.05). Conclusion? ?Bifidobacterium tetravaccine tablets (live) combined with 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 shows remarkable effec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 pati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improv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Bifidobacterium tetravaccine tablets (live); Bismuth-based quadruple therapy; Adverse reactions; Eradication rate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狀的革蘭陰性細菌, 微需氧, 可生長定植在消化道的黏膜上。據相關研究,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和胃相關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1, 2]。幽門螺桿菌在1994年由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正式列為第Ⅰ類人類致癌物, 治療幽門螺桿菌可明顯減少胃腸道潰瘍的復發, 降低慢性胃炎患者癌變的幾率。臨床常用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 但由于我國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引發抗生素的普遍耐藥, 沒有辦法最終消滅幽門螺桿菌, 需要補充益生菌來調整患者體內微生態的平衡[3]。所以, 為了增加幽門螺桿菌根除的成功率, 作者選取2019年6~12月256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驗證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與鉍劑四聯療法的效果, 目的是增加臨床治療的有效性, 為治療疾病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12月本院門診收治的256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 各128例。對照組男60例, 女68例;年齡20~64歲, 平均年齡(51.52±10.93)歲。試驗組男61例, 女67例;年齡21~74歲, 平均年齡(53.84±11.2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標準 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胃癌等疾病的患者;有結核、肺炎、尿路感染等炎性疾病的患者;有嚴重的臟器功能不全、心衰、腎衰和肝臟功能不全的患者;過去1個月參與過其他藥物的臨床試驗或使用過影響本研究功效評估的鉍劑、抗生素、激素等藥物的患者;合并智力或精神嚴重障礙的患者;哺乳期或懷孕婦女; 對呋喃唑酮、阿莫西林過敏的患者。本研究經山東省陽信縣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批準文號(2019)006。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鉍劑四聯療法:阿莫西林膠囊(中山市力恩普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3210, 規格:0.5 g/粒 ), 1 g/次, 餐后口服, 2次/d;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6379, 規格:20 mg/片), 20 mg/次, 餐前30 min口服, 2次/d;枸櫞酸鉍鉀膠囊(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 國藥準字H10920098, 規格:0.3 g/粒), 0.6 g/次,?餐前30 min口服, 2次/d;呋喃唑酮片(赤峰蒙欣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5020072, 規格:0.1 g/片)100 mg/次, 飯后口服, 2次/d。連續服用2周。
1. 3. 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應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60010, 規格:0.5 g/片)0.5 g, 服用抗生素后2 h口服, 2次/d, 連續服用2周。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兩組均治療2周, 停藥1個月后進行復查。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幽門螺桿菌根除率。①結合患者病情及用藥后的變化,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無效、好轉、效果明顯。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的癥狀無任何變化, 少數患者的病情反而嚴重;好轉:患者治療后的癥狀得到改善, 但癥狀未完全消失;效果明顯:患者經過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 達到正常狀態。總有效率=(效果明顯+好轉)/總例數×100%。②停藥后, 比較兩組患者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包括腹瀉、腹痛, 惡心、嘔吐, 皮疹等。③停藥1個月后, 兩組患者均采取碳14吹氣試驗檢測, 比較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4.53%, 高于對照組的78.9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28%, 低于對照組的32.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比較 治療后, 試驗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6.09%(123/128), 高于對照組的76.56%(98/12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685, P=0.000<0.05)。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4.53%, 高于對照組的78.9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28%, 低于對照組的32.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6.09%(123/128), 高于對照組的76.56%(98/12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685, P=0.000<0.05)。表明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療效明顯, 能顯著增加患者的治療效果, 改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減少胃腸道反應的發生[4]。
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人數眾多, 并且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導致多種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 2014年京都會議達成共識, 建議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需要進行徹底的治療。鉍劑四聯療法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的首選治療方案。目前幽門螺桿菌的根治主要是兩種抗生素的聯合治療, 隨著抗生素耐藥性的增加, 根治率持續降低[5, 6]。耐藥率的研究表明, 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在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中的耐藥率分別為51. 85%、14.81%、11.11%和5.56%。因此, 選擇耐藥性低, 酸性條件穩定, 胃腸道吸收率高的阿莫西林膠囊和呋喃唑酮片對提高殺菌效果是有利的[7]。檸檬酸鉍鉀片主要成分為檸檬酸三鉀鉍, 具有保護胃黏膜, 促進胃炎愈合的作用;噢美拉唑腸溶片具有抑制酸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目前益生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有學者認為, 益生菌可以改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8]。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益生菌是攝入后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它主要包括雙歧桿菌、乳酸菌、糞球菌、酵母菌、地衣孢子等, 可分為單活菌制劑, 多細菌聯合制劑, 死菌制劑[9]。益生菌可以抑制幽門螺桿菌的非免疫屏障和免疫抑制。非免疫屏障是抵抗細菌入侵的主要屏障。它主要被胃酸和黏膜阻斷。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與各種炎癥介質的釋放有關, 其中白細胞介素是最早相關的細胞因子之一, 可引起黏膜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遷移。益生菌可以調節抗炎因子的分泌, 粘附上皮細胞, 調節免疫反應, 抑制幽門螺桿菌的活性和感染[10]。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是一種由糞腸球菌、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蠟樣芽胞桿菌組成的復方益生菌制劑, 可通過補充正常菌群來改善有益菌群的生長繁殖, 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長繁殖, 并可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形成保護屏障, 達到清除幽門螺桿菌等致病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11-13], 有利于保證藥物治療的安全性, 促進患者康復。田英[14]用布拉氏酵母合并鉍劑四聯治療的有效率是62%, 對照組是60%, 遠低于本組的療效。
綜上所述, 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 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可以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殺滅, 減少發生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Fox JG, Wang TC. Helicobacter pylori--not a good bug after a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1, 345(11):829-832.
[2] Herrera V, Parsonnet J.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adenocarcinoma.?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9, 15(11):971-976.
[3] 武金文, 蔣成霞, 游成姍, 等.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甲狀腺結節患者血清相關炎性因子的關系研究. 疑難病雜志, 2019, 18(3):265-268.
[4] 柴娟娟.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鉍劑四聯療法對消化性潰瘍Hp感染患者血鋅濃度的影響.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30):33-34.
[5] 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A, et 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Gut, 2016, 66(1):6-30.
[6] 成虹, 胡伏蓮, 謝勇, 等. 中國幽門螺桿菌耐藥狀況以及耐藥對治療的影響—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 胃腸病學, 2007, 12(9):525-530.
[7] 莫雅嫻. 益生菌聯合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 中國醫藥導報, 2015(21):122-125.
[8] 王立輝. 微生態制劑應用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療效分析.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21):91.
[9] 吳斌, 史亦麗. 臨床常用微生態制劑的組成分析與合理用藥.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 2010(5):25-29.
[10] 周曉娜, 常麗麗, 吳彥敏, 等. 益生菌聯合三聯療法用于初治失敗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臨床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8):15-16.
[11] 梅長紅, 呂珂, 孫莉莉, 等. 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根除后腸道微生物群分布的影響.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8, 30(8):943-946.
[12] 王佳妮, 王寧寧, 孫明軍. 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影響的臨床觀察. 臨床內科雜志, 2016, 33(6):422.
[13] 李靜, 劉靜華, 張靜. 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聯合鉍劑四聯療法在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中的應用. 醫療裝備, 2020, 33(3):117-118.
[14] 田英. 探討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治療HP陽性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中國醫師雜志, 2019, 21(4):602-603.
[收稿日期: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