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音樂史上有一段藝術輝煌期,被稱為巴洛克時期,產生于這一時期的音樂被后人稱為巴洛克音樂。因為此時期發生于文藝復興時期之后,所以在音樂風格上也有著濃濃的典雅厚重風格,巴洛克音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反映了社會貴族階級生活的華麗、富貴,此外,巴洛克風格的聲樂作品有兩個特點:一是大量使用裝飾音和數字低音;二是返始詠嘆調的使用。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是產生于巴洛克時期的著名歌劇《里納爾多》中的詠嘆調《讓我痛哭吧》,探析歌曲中的音樂風格和演唱技巧。
關鍵詞:聲樂演唱;巴洛克;藝術特色
產生于巴洛克時期的著名歌劇《里納爾多》中的詠嘆調《讓我痛哭吧》,至今依然在世界范圍內很流行,我國很多高等院校中的藝術專業都將其作為聲樂學習對象,并入選相關教材。歌曲作者亨德爾是生活在巴洛克時期重要的聲樂家,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聲樂風格和巴洛克時期的聲樂特點融合在一起,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研究和分析《讓我痛哭吧》,可以探析亨德爾的聲樂作品中的藝術風格,全面掌握其聲樂特色。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是產生于巴洛克時期的著名歌劇《里納爾多》中的詠嘆調《讓我痛哭吧》,探析歌曲中的音樂風格和演唱技巧。
一、《讓我痛苦吧》歌曲創作特點
曲式結構分析
歌曲《讓我痛哭吧》在曲式結構上可以分為三大段:前段的宣敘調、三段體前后的大調、中段的小調。音樂節奏上的特點和舞曲風格極其相似。在歌曲的初始階段采用的是宣敘調,節拍屬于4/4拍,旋律是由C大調開始,然后慢慢滑到a小調。歌者在演唱這一段時,需要重點關注音準是否到位,注意旋律上頻繁出現的四、五、六度之間的跳躍,所以歌者在平時需要對音準反復訓練。宣敘調演唱結束后,詠嘆調登場,該段的曲式結構可分為三個段落:前面部分是F—C—F組成的單三部;中間部分為d—a組成的音樂調性;后半部分和前面部分相似。在這一段結束后,F大調的詠嘆調登場,節奏比較緩慢。整個曲目結構上采用了誕生于18世紀初的常見的返始詠嘆調“A-B-A'”,用伴奏和演唱相結合的方式進入第一句,第二句中又突然使用中六度的大跳風格,讓樂曲在第一句基礎上開始變得氣勢十足,表達了劇中主人公對于愛情和自由的渴望;第三句繼續重復了第一句,并且開始注意強弱對比,把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再提升一級,由B段調性開始慢慢劃入d小調,旋律緊密跟隨歌劇的主題,塑造了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歌劇使用了當時流行的意大利正歌劇中常見的返始詠嘆調格式,突出地表現在以自由加花的形式來反復的A段。[1]在當時的社會中,閹人歌手比較流行,這些音樂家的演唱技巧十分高超,可以靈活使用倚音、震音、琶音、跳音等各種發音技巧,這種藝術風格至今仍然被人欣賞,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被眾多聲樂學習者不斷模仿和學習,對于現在的聲樂歌唱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塑造歌劇中的形象和想要傳達出來的感情。
二、《讓我痛哭吧》歌曲演唱分析
(一)氣息的平穩性
從聲音技巧來看,歌者在演唱《讓我痛哭吧》時不應該加以多余的力量,氣息上應該追求平穩均勻,在歌唱中讓每一個樂句都連貫順暢,此外還要配合高位置的共鳴技巧,讓聲音更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歌者在演唱中還要仔細表達出每一個樂句的力度上的變化和內在感情的起伏,所以對歌者的呼吸氣息要求很高,對歌詞、旋律、語言的把握要準確。[2]此外,需要重點強調的是,由于歌曲中主人公內心中的情感變化很大,甚至具有一定的悲壯性情感,在每一句的節拍上要準確踩點,做到聲斷氣不斷,通過塑造適當的情感氛圍,帶動整首歌曲中故事情節的推進,更好地詮釋歌曲內容。
(二)情感的表達
藝術是人的藝術,藝術的核心是要表達出一種人物情感,并讓觀眾有所感觸。《讓我痛哭吧》作為一首詠嘆調,其中蘊含著多樣的情感變化,歌者在表演前要充分了解劇本故事和情節,對劇中的人物情感有深入的感悟,實際表演中才能更好地進入表演狀態,對于觀眾來說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蹲屛彝纯薨伞分刑N含豐富的情感變化,要求歌者在充分理解曲目內容和內在情感訴求的基礎上,進行反復演唱練習,練習聲音的發聲技巧,用不同的發聲技巧傳達出不同的感情,傳達出多樣化的情感,極大提升歌劇的現場感染力。[3]《讓我痛哭吧》看似短小,但歌曲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變化,歌者在演唱中要實現演唱技巧和內在情感的統一,首先要把自己融入到歌劇的情境之中,歌曲首先以訴說的方式開頭,語調較為平和,以口語形式的語氣來演唱,然后轉向以激昂的語調進入高潮,最后以低沉的語氣結束。
(三)倚音演唱的準確性
《讓我痛哭吧》中的第二段進行歌唱時,歌者需要加入一定形式的花腔,而花腔的使用則需要歌者使用出呼吸技巧和發聲技巧,每個樂句的轉換之中采用不同的音調,歌者的聲音在整體上要有充足的寬度和厚度,保持喉頭的穩定和氣息的平穩。當歌曲進行到第三句時,整體風格開始變得華彩,該樂段需要由大小二度組成,歌者需要準確把握音準,利用好氣息技巧,在高位置進行聲音共鳴,輕輕把喉嚨打開,演唱聲音中給聽眾以顆粒感,音色明亮而圓潤,準確表達出劇中主人公的情感。
結語
亨德爾是西方藝術史上著名的聲樂藝術家,創作了許多藝術珍品。目前,在國內廣大藝術院校中,亨德爾的許多聲樂作品都被選入教材。[4]但是在亨德爾眾多的藝術作品中,《里納爾多》是其中的佼佼者,集優美的音樂、扣人心弦的情節、動人的情感于一體,集中展現了亨德爾高超的藝術手法。通過研究《里納爾多》中的聲樂作品《讓我痛哭吧》,可以更深入了解亨德爾的藝術作品和藝術技巧。
參考文獻
[1]楊虹偲.亨德爾的清唱劇分析[J].藝術教育.2009(01)
[2]梅本紅.古典與現代的不朽傳承——從《讓我痛哭吧》看亨德爾及其聲樂作品[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03)
[3]唐力生.論亨德爾《彌賽亞》選曲及其清唱劇風格與表現[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5)
[4]楊孜孜.從亨德爾歌劇選曲“綠樹成蔭”看“貝爾康托”作品風格與典型性表現─—試論亨德爾對“貝爾康托”的貢獻[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21(03)
作者簡介:李茹溢(1997年5月),女,寧夏中衛人,寧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