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 王碧松 陳利英

摘要:指出了環境監測總體規劃中,空氣自動監測占據重要地位,在現代化發展背景下,空氣自動監測應逐步朝著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對此,圍繞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建設工作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適應的運行管理方式,以期給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運行管理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4-0097-02
1?引言
監測環境空氣質量應具有實時特性,因此在設備獲得監測數據后需及時發布,為環境主管部門的日常工作提供依據[1]。監測數據包含SO2、NO2、PM2.5、PM10、CO、O3指標,具體體現在AQI指數、實時小時濃度等方面。為滿足此要求,有必要創建高效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
2?項目簡介
新昌縣環境保護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建設項目中,所用儀器包含針對SO2、NO2、PM2.5、PM10、CO、O3六項指標各自所對應的分析儀以及氣象五參數分析儀等。標準機柜作為集成控制各儀器的重要裝置,采取各站點配置1臺的方式,將除五參數分析儀之外的各項設備都置于其中,并選擇導軌式安裝方法,有助于提高維護效率。較特殊的是PM2.5、PM10的分析儀,分別將其置于兩側機柜上端,項目中使用的五參數分析儀置于站房頂部。配套防雷等相關防護措施,保證室內各儀器的穩定運行。
3?系統集成
3.1?施工準備
系統采取的是過負荷、短路保護機制,為之配套了斷漏電保護裝置以及穩壓器,嚴格控制電源電壓的波動幅度,將其穩定在儀器可接受的區間內。布設輔助設備,各類與儀器連接的管線統一置于線槽內,做好對各氣路及電纜線路的標記工作,可采取懸掛塑料標識的方式。
3.2?數據采集傳輸系統
選用研華P610型工控機,在其支持下實現高效的數據采集作業,并配置外接顯示器接口,運行系統選用的是XP及更高等級的版本,附屬裝置包含LCD顯示器(17寸)、鍵鼠套裝。系統基礎配置信息:
CPU:主頻3GHz,至少四核;
內存:≥8G;
硬盤:≥1T,≥7200轉;
模擬量輸入:16路以上,12位;
控制輸出:16路控制輸出;
數字量接口:此部分主要用于數字通訊,根據系統控制需求配置合適數量的接口。
調制解調器:具備一點多傳的工作特點,與儀器數據傳輸需求相適應,可對接衢州市智慧環保項目平臺,以達到高效傳輸數據的效果。
數據采集:以系統子站所提出的數據采集與通訊要求為基本導向,應完全滿足此要求;具備24h持續運行的能力,可實現高效的網絡通訊,并采取電話線、ADSL等多種途徑相并行的通訊方式;在HTTP協議的引導下,使WEB服務數據傳輸軟件維持高效運行狀態,實現數據的即時通訊。
硬件是系統得以運行的必要前提[2],包含數據服務器、通訊設備、控制器;根據硬件的工作特性配置相適應的系統軟件,在程序作用下實現對儀器設備的精確控制;實時監控機房,若存在異常則發出報警,及時發現問題并將其解決。
3.3?系統集成安裝
按照特定的流程將系統各部分有序安裝。首先完成采樣系統和排氣裝置兩部分的安裝作業,再按照設計要求將儀器機架置于站房指定位置,隨后將儀器取出,以說明書為指導正確組織上架工作;隨后檢查各儀器的位置,通過彼此的間距判斷安裝情況,各設備應維持獨立運行狀態,不可出現碰撞或摩擦現象[3];若條件允許,儀器間應保留適當的間隙,通過此方式提高儀器的散熱效率。儀器安裝到位并采取固定措施后,再連接氣路,具體包含采樣氣路和校準氣路兩部分,以確保氣路正常運行為基本前提,盡可能縮小其間距,再給各設備通電,連接信號線路。系統包含的儀器設備較多,要求在開機狀態下根據需求單獨抽出氣路或是信號線路,期間不會對其它線路造成影響,且要考慮到儀器維修的空間余量問題。圖1、2分別為安裝完成實例圖及導軌安裝圖。
4?運行維護要點
4.1?加強日常管理
每周執行一次巡檢,檢測儀器內配置的過濾膜若存在受污染情況則要及時換新[4]。檢查系統各管路并分析其運行狀況,不可出現漏氣現象。定期清理采樣總管,正常情況下半年一次,為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采樣總管與支管內不可出現積塵現象。定期更換紙帶并做好編號工作,加強對儀器采樣流量的監測,若存在異常則要及時調整。對于顆粒物采樣頭的清理,采取的是每兩個月執行1次的方式,或視實際情況縮短清理間隔時間,要確保濾網足夠潔凈,不存在積塵現象。檢查氣體鋼瓶,確定其穩定性以及閥門的嚴密性情況等,以此為依據清理空壓機儲氣瓶的積水。
儀器運行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加強監測工作,如運行狀況、數據采集等,各環節都不可存在異常,上午的檢查時間安排在9:00前,下午的檢查時間安排在3:30~4:00,完整記錄具體情況,若存在問題則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好。
4.2?自動監測數據審核
環境空氣自動站工作中的受擾因素較多,如運維方式不合理、現場環境惡劣等,此時都將對在線數據的準確性造成影響,傳統的人工審核數據方式缺乏適用性,有必要創建一套完善的審核體系,以便高效且精準地完成自動檢測數據審核工作,使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能夠準確反映實際情況。
4.3?異常處理
從衢州市長期以來的發展狀況來看,自動檢測數據審核是難度較大且故障較多的環節,主要異常狀況如下。
(1)異常1:測量值明顯偏低,極端情況下存在負值。應對方法:此異常狀況的出現主要與儀器故障有關,如CO分析儀在運行中出現紅外光源損壞現象,導致在線監測數據發生明顯變化,趨近于0點甚至更低。從顆粒物分析儀的角度來看,由于故障的存在而導致數據低于實測值。對此,運維人員要深入現場做全方位的排查,明確具體的成因,并將實際情況上報主管部門,尋求解決策略。
(2)異常2:測量值明顯偏高。應對方法:主要與站點周邊的污染源排放有較大關聯,較典型的有周邊建筑工地所帶來的影響。針對此問題可遠程查看站點信息,包含電壓、壓力等,分析各方面的信號是否存在異常。而后運維人員深入現場,圍繞周邊情況做全方位分析,確定具體的污染源。
(3)異常3:運維階段數據異常。應對方法:主要源自于運維人員主觀層面的因素,如操作不當導致數據異常,此問題的判斷難度較小,運維人員核查后可確定具體的異常數據。
上述提到了儀器故障、站點周邊污染、運維人員操作等較為典型的因素,其均會對在線測量數據的可靠性造成不良影響,此外惡劣天氣也是主要的因素[5],例如暴雨天氣、雨雪天氣等,此時的數據也可能異常。
若系統數據測量過程中發生異常現象,作為工作主體的運維人員則必須深入現場,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故障源,對異常數據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以軟件自動審核為基礎,再綜合人工審核的方式。具體而言,軟件審核具有較高的自動化水平,經過分析后自行采取處理措施;人工審核則是補充形式,在得到自動審核結果后由專業技術人員復核,保證審核結果的可靠性。綜合考慮站點間的變化趨勢、儀器參數等方面的因素,從而準確確定異常數據;若存在判斷難度較大的異常數據,此時運維人員則要深入現場做好檢查工作,通過校準儀器等相關措施處理問題,經過維護后再次分析數據的實際情況,若存在異常則要將各項相關信息完整記錄并提交給審核平臺,以便做進一步的處理。
5?結語
本文圍繞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展開探討,提出系統的組成以及建設方案,闡述了運行階段的管理手段,從實踐成果來看其具有較顯著的應用價值,可作為類似工程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裴成磊,黃祖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綜合示范站建設及管理[J].分析儀器,2014(4):95~98.
[2]焦寶玉,陳建文.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系統運行管理的質量控制[J].環境研究與監測,2011(1):1~7.
[3]楊翠香.淺談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與管理[J].環境與生活,2014(9X):87~88.
[4]張超杰.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系統運行管理的質量控制[J].房地產導刊:中,2014(11):105~105.
[5]李啟偉.淺談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運行中的質量管理[J].中國化工貿易,2017(27):28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