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黃河故道地區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多為沙壤土質,非常適宜梨樹優質栽培。通過多年對梨樹栽培實踐,總結出優質栽培關鍵技術如下:
1建園
1.1選擇優良品種
優良品種是獲得高效益的前提,要選擇果實大小適中、果肉甜脆多汁、石細胞少的品種。適宜栽植的品種有紅香酥、中梨5號、秋月、玉露香、黃冠、紅早酥(適宜觀光果園種植)等。
1.2寬行起壟栽植
寬行栽植,便于行間通風透光,可有效降低果園病害的發生概率,有利于機械化操作。優質豐產梨園株行距(1.5~3.0)米×(4~6)米為宜。梨根系主要集中在40~60厘米深的土層中,定植前1個月,深挖定植穴(溝),寬、深≥80厘米。每畝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5 000千克以上,與表土混合后回填,澆塌坑水。沿定植行起高40厘米、寬80~100厘米的壟,將梨樹定植在壟上。
1.3秋季定植
黃河故道區適宜秋季定植,即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定植后澆水覆地膜,樹干套管防護,春季萌芽前澆透水,芽萌動后,去除套管即可。
2整形修剪
2.1樹形
2.1.1圓柱形為紡錘樹形的改良樹形,適宜于植株長勢中庸的品種,株行距(1~1.5)米×(4~4.5)米。樹高3~3.5米,中心干60厘米以下不留枝,60厘米以上交替著生20~30個中、小型結果枝組,結果枝組基角70°~90°,枝組粗度控制在著生部位的1/4以下。
2.1.2棚架形梨棚架樹形抗災能力強,果實分布均勻,光照條件好,果品質量高。適宜株行距(2.5~3)米×(4~5)米。架面高1.8~1.9米,定干高度1~1.2米,萌芽后選留主枝2~3個,主枝基角40°~50°,主枝上每隔40厘米培養一個結果枝組,枝組水平引縛到棚架拉絲上(圖1)。
2.2修剪
2.2.1幼樹期整形重點是擴冠,培養骨架,平衡枝勢,促早結果。幼樹整形要掌握“多刻少截”的原則,定干后在需要抽枝的部位進行刻芽或抹抽枝素,促生分枝。冬剪時,對主枝延長枝中上部短截,中心干延長枝中上部飽芽處短截,主枝強的輕短截,弱的在飽芽處短截,生長季節采取刻芽、摘心、拿枝方法培養骨架枝。9月新梢停長后,進行拉枝;疏除并生枝、交叉枝、重疊枝。結果枝組的培養應遵照“少疏多留,以放促花”的原則。幼樹期要解決好枝與枝之間的勢力平衡問題,特別是主枝上強問題。
2.2.2盛果期根據樹勢,要輕重結合,對連年結果的枝和枝組及時回縮更新,修剪時應注意結果枝、預備枝和發育枝的搭配,輪替結果,要放、縮結合,以放促花,以縮更新。
3土肥水管理
3.1土壤管理
3.1.1深翻改土結合秋施基肥進行擴穴深翻,在定植穴(溝)外挖環狀溝或平行溝,溝寬40厘米,深40~60厘米,將腐熟有機肥與土摻攪填入坑內,然后充分灌水。直至行間的土壤全部翻完。
3.1.2果園生草果園生草是改善果園生態條件、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有效措施,適宜梨園生草的草種有白三葉、紫花苜蓿、紫云英、鼠茅草等。不具備人工生草條件,也要結合果園生產條件,利用自然生長的雜草。生草果園注意加強生草旺盛生長期的肥水管理,及時進行刈割,控制雜草高度不高于30厘米(圖2)。
3.2施肥
優質梨生產要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要注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3.2.1基肥10月上旬至10月底施入。初果期樹按每畝施2 500~3 000千克;盛果期梨園按照“千克果千克肥”的標準施入,另加過磷酸鈣40千克,配合施用鐵、鋅等微量元素肥料,可結合秋季深翻施入。
3.2.2土壤追肥第一次在萌芽前,施氮肥,每株250克;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及果實膨大期(5月底至6月中旬),追施硫酸鉀肥每株150克,磷酸二銨150克;第三次在果實采收后,追施過磷酸鈣每株1 000克,硫酸鉀300克,結合樹勢與秋施基肥一起施入。追肥后及時灌水。
3.2.3葉面追肥生長前期(5—7月),根據樹勢生長情況,結合噴灑農藥,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微量元素肥料,葉面噴肥宜避開高溫時間。果實成熟前40天開始每10天左右噴一次氨基酸葉面肥,連噴2~3次。
3.3水分管理
依據梨樹不同物候期對水的需求和天氣狀況、土壤狀況、樹相樹勢確定灌溉時期和灌溉量。重點是發芽前、落花后、果實膨大期、冬季封凍前幾個灌水時期。建議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模式,禁止采用大水漫灌,嚴防積水。
4花果管理
4.1?;ū9?/p>
初花期噴一次0.3%硼砂+0.3%白糖水溶液,落花期再噴一次。花期放蜂,每5畝放1箱蜂,花蕾期放入,有條件的果園可采用人工點授方式授粉。
4.2疏花疏果
嚴格控制負載量,建議畝產控制在3 000千克以下。疏花宜早,要先疏花序后疏花朵。疏花序時短果枝留1個花序,中果枝留1~2個花序,長果枝每20厘米留1個花序;疏花朵時每1個花序留2朵邊花。落花后2周開始疏果(第一次生理落果后進行),全部留單果,選留果形長、端正的果實。
4.3果實套袋
在定果后進行。套袋前噴一次殺蟲劑+殺菌劑+鈣肥,1天后開始套袋。果實要懸空在袋中央,袋口要扎緊,防止病蟲和雨水進入。果袋底部兩側的通氣孔不要堵塞。紅色梨品種采收前10~15天摘袋。
5病蟲害綜合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提倡生物防治,做到早防、早治。
5.1農業防治
加強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控制負載量;合理修剪,促進樹體通風透光;清除枯枝落葉,刮除樹干老翹裂皮,翻樹盤,剪除病蟲枝、果。不與蘋果、桃等其他果樹混栽,以免次要病蟲上升危害;梨園周圍5千米范圍內不栽植檜柏,以防止銹病流行等。
5.2物理防治
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綜合采取糖醋液誘殺、樹干纏瓦棱紙(草把)(圖3)、懸掛頻振式殺蟲燈等方法誘殺蟲害,控制其危害。
5.3生物防治
助遷和保護瓢蟲、草蛉、捕食蛾等昆蟲天敵。應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防治病蟲。利用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或干擾成蟲交配。
5.4化學防治
要根據梨樹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做好預測預報,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合理使用農藥。
發芽前噴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鏟除病菌和螨類、介殼蟲類等越冬害蟲?;ɡ倨趪?%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防治梨木虱、蚜蟲等蟲害。落花后噴殺菌劑加殺蟲殺螨劑,防治黑星病、輪紋病、蚜蟲、梨木虱等病蟲害。新梢旺盛生長期(落花后30天、果實套袋前)噴保護性殺菌殺蟲劑,防治黑星病、輪紋病、褐斑病和蚜蟲、葉螨等病蟲害。果實表面藥干后馬上套袋。7月上旬和7月下旬各噴1次倍量式波爾多液,防治各種病害,進入雨季波爾多液和內吸性殺菌劑交替使用。
(作者聯系電話:1383732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