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1定義
果實采收是將達到成熟的果實摘離母株的技術,是果樹生產中用工較多的一個環節。采收的果實,經過一定程序的采后處理,便可進入流通環節。采收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如產量的估算,庫房及堆果場地清潔與消毒,采收、運果機具的準備與檢修。采收工作應十分仔細,多數鮮銷水果采摘時,應輕摘輕放,以免造成損傷,降低果實商品價值和貯藏性。及時和合理的采收,對果品當年和來年的產量、品質,以及果品的貯運加工和市場供應關系極大。
2采收時期
適期采收對果樹的品質、產量、貯藏性和經濟收入都有重要作用。采收過早,產量低,品質差,不耐貯藏;高溫期采收的果實,果肉易松軟發綿,耐貯運力降低;采收過晚,果實過分成熟,硬度降低,還影響樹體營養積累,不利于越冬和翌年生長。因此,正確判斷果實成熟度,適時采收,才能獲得產量高、品質好和耐貯運的果實(圖1~圖3)。

采收時期的確定主要決定于果實的成熟度。果樹成熟度根據不同用途可分為:①采收成熟度。果實已充分長大,但尚未充分表現出應有的風味,肉質較硬,耐貯運。適用于罐藏、蜜餞或需經后熟的鮮食種類的采收。②食用成熟度。果實表現出該品種應有的色、香、味,在化學成分和營養價值上也達到最佳點,風味最好,采下即可食用。達到這一成熟度的果實,適于供當地銷售,不宜于長途運輸或長期貯藏。作為鮮食或制果汁、果酒、果醬的原料,這時采收為宜。③生理成熟度。果實在生理上已經達到充分成熟的階段,果實肉質松綿,化學成分水解作用增強,風味變淡,營養價值下降,不宜食用,而種子充分成熟。一般供采種或以種子供食用的果實如仁用杏、核桃等在這時采收。同一樹上果實成熟期不一致,應分批采收。
果實的采收時期,主要按實際需要而確定,以符合鮮食、貯藏和加工的不同要求,減少損失,提高果品質量。
3采收指標
判斷成熟度的主要指標有果皮色澤、果肉硬度、風味、含糖量、糖酸比等。對成熟期不一致的種類如桃、枇杷、草莓、楊梅等須分期采收。有些柑橘品種可以延遲采收以延長供應期,稱為樹貯。
在實踐中判斷果實成熟度,不能僅靠某一測定項目,因為它常常受環境條件和栽培技術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必須對各種因素綜合考慮。通常用口嘗比較客觀一些。正確、合理的采果期,不能單純根據成熟度來確定,還要從調節市場供應,貯藏、運輸和加工的需要,勞力的安排,栽培管理水平,品種特性及氣候條件等來確定。
4采收方法
4.1人工采收
果柄容易產生離層的仁果類、核果類樹種的果實,直接用手采收。用手握住果實,用食指或拇指按住果柄與果枝的連接處,將果實稍向上或將果實稍加扭動,連果柄一起采下。
果實成熟時果柄與果枝結合牢固,且果實怕墜傷的樹種,如葡萄、石榴、柿、柑橘等,可剪或砍下。葡萄從基部剪下,柑橘在靠近花萼處剪下。
果實堅硬,以種子為食用部分的樹種,如核桃、板栗、銀杏、棗等,可用木桿由內向外順枝震落后檢拾。
梨果含水量高,果皮薄,適用人工采收,采收時要特別注意輕摘輕放,避免機械損傷,采果時最好剪短指甲、戴上手套。采收時先用手掌托住果實,輕輕一轉即可采下。采果時動作要輕,采下后輕放于果籃內,要保持果梗完整。采收時,應按先下后上、先外后內的順序,以免碰落其他果實,盡量減少損失。
為了保證果實應有的品質,采收時要認真謹慎,盡量使果實完整無損,保護樹體不受損傷,還要保證人身安全。果實本身的保護組織如茸毛、蠟質、果粉等不可擦去。果柄要保留。盡量避免機械損傷,如指甲傷、碰傷、擦傷、壓傷、擠傷、撞傷等。采、撿果要輕拿輕放,減少換筐次數,在放置果實的筐(簍)或箱內墊蒲包、麻袋等軟物,盡量減少換筐(簍)的次數,運輸過程中要防擠、壓、碰、撞。采果順序先下后上,先外后內,由遠及近。防止折斷枝梢、碰掉花芽和葉片(圖4)。
4.2機械采收
國外對某些果樹采用機械采收。主要用振動器震落果實,在臺式機械上人工采收,應用地面拾果機。還有機器人采收。果實采收機器人融合了機器視覺、圖像處理等技術,可以進行果實的三維定位、接近、捕捉、摘果、入箱等操作,摘果過程不損傷果樹且能在各種地形果園順利作業。采收機器人,可采收蘋果、黃瓜、番茄、柑橘、葡萄等多種水果。近年來,我國也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