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傳化
葡萄果實大小粒(圖1)是生產上常見的一種生理性病害,是指一個葡萄果穗上果粒生長大小不均勻、且大小果粒之間差異較為顯著的現象,常造成葡萄果實的商品性狀大幅度降低。
1大小粒產生的基本原理
葡萄多為雌雄同花,單個花蕾通常包括5瓣花藥、1個子房(圖2)。當葡萄開花時,基本就完成了授粉過程。
葡萄開花通常從早晨7點左右開始,到上午10點左右結束。葡萄開花時,子房柱頭分泌液體(圖3),花藥落在柱頭上萌發,并開始向子房內的胚珠方向伸長,至胚珠后完成授粉受精過程而形成種子。
種子內產生激素刺激周圍果肉生長,因此葡萄大小粒現象是由于果粒間種子數量及發育質量不同造成的(圖4)。葡萄子房中通常有4個胚珠,一般最多只能形成4粒種子。
2果實大小粒產生的規律
2.1與新梢生長勢的關系
在自然坐果的情況下,生長旺盛的新梢摘心后容易產生大小粒;生長勢中庸及弱的新梢摘心后,大
小粒現象一般不明顯。在激素輔助坐果的情況下,旺枝上的果穗大小粒現象一般不明顯(圖5);弱枝上的果穗進行坐果處理時,由于有限的營養不能滿足每個果粒膨大的需求,大小粒現象往往比較嚴重(圖6)。
2.2與新梢控長的關系
在自然坐果情況下,新梢摘心后,如果副梢沒有及時去除,在一定時間內任其生長,也會形成大小粒(圖7)。
2.3與坐果處理劑的關系
對戶太8號進行坐果處理,在新梢生長勢中庸偏弱的情況下,單一使用赤霉素坐果處理時,部分發育不良的果粒仍脫落,保留下來的均為發育較為良好的果粒,大小粒現象較輕(圖8);用赤霉素+噻苯隆坐果處理時,噻苯隆可顯著提高坐果率,發育不良的果粒被保留下來多形成小粒果,大小粒現象較重(圖9)。
2.4與坐果處理時機的關系
用激素進行坐果處理時,處理時間越晚,大小粒越輕。于臨近生理落果前處理,可有效預防大小粒現象。
2.5與果粒數量的關系
用激素進行坐果處理時,一個新梢上保留的果粒數量對大小粒有重要影響。先修花序后坐果處理的,養分集中供應,大小粒較輕,但果粒著生緊密;先坐果處理后修穗的,由于養分供應分散,如不能及時修穗,大小粒會偏重。
2.6其他因素的影響
在同一株樹中,如果僅對其中的一部分果穗用激素進行坐果處理,而沒有坐果處理的果穗大小粒現象嚴重(圖10)。
3預防措施
(1)葡萄大小粒現象說明單粒間發育存在差異,小粒果發育不良。果粒個體發育是從春季樹體萌動后開始的,發育質量與樹體營養積累有關,預防大小粒應從上年秋季養分積累開始。
(2)增施有機肥料,生長旺盛的樹通過冬剪前間伐控制生長勢,可減輕大小粒。
(3)對春季新梢提早摘心,促進雄蕊雌蕊發育,有利于種子的形成和發育,可減輕產生小粒的風險。
(4)推薦使用低濃度赤霉素進行坐果處理,處理時間應盡量推遲,處理當天應供應水分。
(5)有大小粒發生時,及時膨大處理,可逐漸縮小甚至消除大小粒。圖11為戶太8號弱枝上果穗進行坐果處理后第10天的效果,出現明顯大小粒現象。
大小粒產生后,如能及時膨大處理,這種差異現象會逐漸消除(圖12)。
果粒膨大處理時,應盡量減少氯吡脲、噻苯隆的使用量,多用赤霉素,以防止果實品質明顯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