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江龍
進入夏季以來,湖南、湖北、陜西、安徽、廣西等獼猴桃產區連續強降雨導致很多果園淹沒、漬水的現象較為普遍。獼猴桃是肉質淺根性植物,對果園土壤含水量及環境濕度較為敏感。成年獼猴桃園浸水一天樹葉可發生萎蔫、兩天可導致樹葉脫落、第三天過后就會使植株逐漸死亡;一年生獼猴桃樹在生長旺季淹水一天,即可導致在一個月內逐漸死亡。即使不積水但根系長期處于水分含量過高的環境,也會引起樹體根系生長受阻,枝葉枯黃、脫落并產生裂果現象,因此夏日暴雨會對獼猴桃果園產生嚴重影響(圖1~圖3)。為最大限度地降低暴雨對獼猴桃果園造成的災害損失,對災后果園采取科學化的管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F結合生產實踐經驗,提出暴雨洪澇災害發生后對獼猴桃果園管理的措施和今后新建果園預防洪澇災害的建議。

1災后果園的管理
1.1迅速排水,整理果園
洪澇水淹果園應第一時間緊急排水。對水淹較輕的果園,及時清除園區排水溝廂面、廂溝內的淤泥、亂石、樹枝等雜物并疏通果園內外溝渠,將積水排出,并將樹盤周圍1米內的淤泥清理出園,保持根系正常的呼吸代謝。水淹嚴重的果園,除了立刻清除原排水溝內的淤泥障礙物之外,還要在距樹干1.5~2米的地方,挖深60~70厘米、寬25~30厘米的長條溝,使水滲入溝內,并抓緊用抽水泵等抽水設備及時排除果園積水,降低地下水位,盡量縮短果樹根際范圍內的明水保持時間。
用清水噴洗枝蔓、葉片及果實上粘著的泥漿、雜物及病枯枝葉,剪除藤蔓上的斷、損枝葉,保障葉片正常光合作用所需的環境條件;及時解除套袋果園被洪水淹沒過的紙袋,減少病菌接觸;扶正架材,整理枝蔓,及時將受損植株重新綁縛上架,并用新土培護裸露的根系。
1.2防病治蟲,藥劑灌根
暴雨過后果園土壤持續高濕如遇夏日的陡然升溫,會導致大量植株出現萎蔫和死亡,或者引起早期落葉病、褐斑病、根腐病、灰霉病等重大病害的傳播與蔓延,并造成果實日灼等,從而對植株造成二次傷害。所以在果園排水、整理工作完成后,應及時進行全園消毒工作。在天氣轉晴之際,可釆用高壓噴霧器噴施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等常見殺菌劑,對全園樹體進行仔細消毒,隔7~8天噴1次,共噴2~3次。果園災害還會誘發各種蟲害,以介殼蟲類、葉蟬等蟲害為重點,噴施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0%吡蟲啉(4000~6000倍液)等殺蟲劑。
對澇害較重,出現萎蔫、根腐等現象的植株,在水退去以后,對樹盤中耕除草,松土排濕,待土壤見干時,將根頸周圍的土扒開,增強根系的呼吸能力,注意須根盡可能不要暴露在外,特別不能曝曬,在陽光直射處用遮陰物遮住須根,可用上述殺菌藥劑進行灌根,預防根腐病,并促發新根和恢復樹體。
1.3適度修剪,主干涂白
受澇樹體根系吸收肥水能力弱,應及時疏掉部分果實,并剪除幼嫩枝梢和旺長枝條,以減少枝葉水分蒸發和樹體養分消耗,恢復樹勢,防止死亡。對于受災嚴重的樹體,可適當重剪和重疏果,如落葉多,可回縮到多年生枝;對于受災較輕的樹體,可剪除枯萎葉片,并去掉一部分果實。
獼猴桃植株受澇后容易引起大量枯枝落葉,使主干主枝暴露于烈日下,易發生日灼,可進行主干涂白。涂白劑的配制方法:生石灰1千克、水5千克、食鹽0.25千克、植物油0.1千克、石硫合劑原液0.5千克,先將石灰、食鹽分別用溫水化開,混合攪拌成糊狀,然后加入植物油等,最后加入水攪拌均勻即成。
1.4果園松土,補肥壯樹
果園發生水淹后,特別是土壤較為黏重的果園,園土容易板結硬化,通透性變差,造成樹體根際缺氧。因此,在洪水消退、腳踩表土不粘時,應進行適當的淺耕松土,增加土壤透氣性,刺激根系恢復生長。
洪水消退,當地表還有1厘米左右水時,撒施富含黃腐酸類的腐殖酸肥料或黃腐酸鹽,以增加根系活性。災后,因樹體根系受損,吸肥、吸水能力下降,故不宜立即土壤施肥,而應以根外追肥為有效措施。選晴天微風上午或傍晚,以葉背為對象,結合病蟲害防治,行全樹噴施,可選用0.2%磷酸二氫鉀加 0.2%尿素液,即可補充樹體和果實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并有利于促進葉片的光合作用,保障樹勢。樹體災后根外追肥,每隔一個星期一次,連續2~3次為標準。水澇過后20~ 30天,根系吸收能力有所恢復時再淋施糞水、餅肥水、多元素有機肥或復合肥水等速效液肥2次,隔15天施一次。
2對新建果園預防洪澇災害的建議
2.1慎選園址
獼猴桃根系為肉質根,怕澇,忌積水,因此土壤黏重、板結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塊,均不適于獼猴桃生長。建園應選擇通透性強、排水良好的土壤,地下水位1~1.5米以下,排灌方便的地方;如積水較多的黏重土壤和地下水位高的的水田轉換園,應以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我國南方地區雨水較多,且土壤多偏黏,容易出現澇害。北方獼猴桃產區有少量果園在秋雨連綿時可能出現澇害,也需要注意防澇,應避免在易積水的低洼地帶建園。
2.2起壟栽培
如在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建園,必須采用起壟栽培,樹要栽在壟脊位置上。壟溝深度視地塊排水難易和當地雨量而定。在我國南方地區因為雨水較多,特別是紅壤丘陵果園的低洼地帶,壟溝深度一般要在40厘米以上,要求土層深度0.8米以下無積水現象;排水方便而雨量較少的北方,壟溝深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即可滿足正常年份排水要求。壟溝要與果園四周的排水溝相通,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統(圖4)。
2.3排水系統要通暢
易澇害地區建園應設置高標準的排水系統。明溝排水是在地面上挖明溝,根據地勢排走地表徑流;暗溝排水多用于匯集地排出地下水。根據果園地勢可建立不同的排水系統。
丘陵山地果園挖明溝排水的較多,主要是按等高撩壕,或在梯田內側設排水溝,可與灌溉渠道相結合。排水系統是由總排水溝連通各級等高排水溝組成,排水系統在坡度較大的淺山和梯田果園,要分級設跌水,防止水流過猛,毀壞設施。
平地果園有明溝和暗渠兩種排水系統,明溝方向應與果樹的行向一致,由小排水溝將水匯集到小區間較大的排水溝,最后由低處排出果園。黏土地果園尤其應認真開挖排水溝,排水溝間距及深度以雨季積水程度而定。積水重而土質黏重的應每2~3行(10米左右)挖一條,積水較輕或土質較黏的可每4~6行(20米左右)挖一條;行間排水溝應與果園外排水溝連通,排水溝深度應保證溝內雨季最高水面比果園根系分布層的下限再低40厘米;雨季地下水位高于80厘米的河灘沙地果園,也應挖行間排水溝,一般每4~6行挖一條(圖5、圖6)。暗溝排水是在地下埋設塑管或混凝土管等,形成地下排水系統,不占園地,便于果園機械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