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 近年來,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為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蒙上了一層沉重的陰影。隨著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與關注。林業生態工程是我國治理生態環境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為生態環境的改善與提升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诖?,本文就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選擇及提高造林質量的路徑展開全面探討和研究,以期推動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高效開展。
[關鍵詞] 林業生態工程;樹種選擇;造林質量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1-76-2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林業資源需求量也在不斷攀增,由此造成大量森林資源被開采。為保障我國林業資源總體儲量的穩定性,并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我國政府部門大力主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并將其視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F階段,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加強該領域研究工作有助于造林質量的全面提升,并以此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1 林業生態工程概述
林業生態工程是指根據生態學、林學及生態控制論原理,設計、建造與調控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的工程技術。首先,在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今天,加強生態林建設能夠有效保護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降低沙塵暴、水土流失等問題的發生[1]。其次,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特別是退耕還林政策的持續推進,有利于解決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畸形的問題,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完善。最后,林業生態工程具備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有助于增加廣大林農的經濟收入,助推地區經濟發展。由此可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具有十分深遠的價值與作用,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綠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2 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選擇
2.1 造林樹種選擇原則
2.1.1 因地制宜原則。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自然條件為基礎,一旦脫離適宜的自然條件會對植物生長產生抑制效果,進而影響林業生態工程的價值和作用。一般而言,林業生態工程多建設于水土流失、荒漠化嚴重區域,不僅土壤肥力較差,而且土壤含水量相對較低,因此不適宜大多數植物生長。在此背景下,進行造林樹種選擇時應結合地方自然條件,盡可能根據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及光照條件等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使造林樹種能夠在該區域得以正常生長。
2.1.2 環保價值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原則。生態環保價值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首要目標,是我國政府部門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林業生態工程具有十分凸顯的經濟效益,是增加林農收入的重要途徑。在此背景下,進行造林樹種選擇時要盡可能地保障生態環保價值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即在滿足地區生態環保的基礎上選擇經濟效益更高的樹種[2]。從技術層面來看,經濟效益目標的考量,也使得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
2.2 造林樹種選擇方式方法
2.2.1 選樹適地。所謂選樹適地,是根據造林生態工程區域自然條件來選擇最為適宜的樹種,是林業工程建設最為基礎的方式方法。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在樹種選擇時基于造林地區自然條件選擇樹種是一種最為簡單和經濟的建設模式。這種造林樹種選擇的核心在于,對林業工程地區自然條件進行綜合全面分析,如土壤類型、含水量、光照時間、溫度條件及降水量等各要素進行全面調研,基于此確定最為適宜的樹種。
2.2.2 選地適樹。選地適樹是一種基于植物生態學特征為前提的樹種選擇方式,相比選樹適地更加具體和細化。從專業角度來看,植物生長具有明顯的生態學特征,一旦選地不能符合其生態學特征則會對植物生長產生抑制效果。這里要求對樹種生態學特征進行全面細致了解,并對林地自然條件進行劃分,從而做到林地自然環境與植物生態學特征相匹配。例如,樹種為陽性植物,則在種植時應選擇向陽背風地區,反之陰性植物則應種植于林下或北坡。
2.2.3 改樹適地。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人工改良樹種已成為當前林業工程建設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特別是在生物學技術愈加成熟的今天,樹種改良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的應用愈加普遍。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角度出發,樹種改良的趨勢主要是增加樹種的耐寒性、抗鹽性、耐旱性等,因為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土壤條件普遍具有鹽漬化高、水土流失嚴重等[3]。與此同時,由于樹種改良需較為漫長的時間來實現,因此在應用上應根據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進度加以科學合理運用。
2.2.4 改地適樹。改地適樹是一種以生態經濟效益優先的樹種選擇方式,即先選擇一種具有高生態環保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樹種后再依據植物生態學特征進行林地自然條件改良。一些能滿足惡劣環境條件下生長需求的植物并不具備理想的生態經濟效益,因此需選擇一些更具生態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樹種。為保障植物能夠快速有效地生長,則需對林地自然條件進行人為改良,如通過施肥、灌溉等增加土壤水分和肥力,由此保障林業生態工程環保經濟價值的發揮。
2.3 造林樹種選擇注意事項
2.3.1 選擇根系發達樹種。就林業生態工程而言,樹種選擇的核心目的在于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而為了更好地保障植物生長,需選擇一些根系較為發達的樹種。從專業角度來看,根系發達的樹種具有良好的含蓄水源和固沙的作用,能夠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問題。與此同時,根系發達的樹種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有更強的適應性,植被成活率更好,并能持續改善林地土壤條件,為林業生態工程生態經濟價值的發揮提供堅實的保障。
2.3.2 注重立體空間層次性。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為最大限度地提升林地生態質量和效果,往往采取復合式樹木種植結構,即增加林地立體空間的層次性。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而言,單一的樹種往往很難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而采取喬木、灌木和草地相結合的方式則效果更為理想,同時該方式具有理想的經濟效益。例如,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以大型喬木、草地起到蓄水固沙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通過種植一些小型灌木類經濟作物創造經濟效益,由此實現生態經濟效益的統一。
3 林業生態工程中提高造林質量的路徑
3.1 做好工程設計工作
工程設計工作包含林地規劃、樹種選擇、種植技術方法及養護工作等各方面內容,對于造林質量有著決定性影響。做好工程設計工作,首先要對林地自然條件進行綜合全面調研,并明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核心目標,從而制定最為科學、合理的建設方案。其次應細致規范設計樹種選擇標準、種植技術方法及養護管理工作,從而指導造林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3.2 做好林地整地工作
整地工作是林業生態工程造林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改善土壤條件和質量的重要舉措。進行整地作業時,首先要對林地進行深耕,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土壤的含氧量,并將肥料均勻分布于土層中,增加土壤營養。其次,整地作業還要對林地坡度進行調整和改造,使林地更加平緩,如此能有效避免水土流失[4]。最后,要清除土層中的大塊碎石、固體垃圾等,為植物生長提供更加適宜的林地環境。
3.3 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水肥管理是造林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保障植物快速健康生長的關鍵所在?,F階段,隨著人們節水意識的不斷提升,傳統漫灌的灌溉方式已逐步被取代,而是更多地采用噴灌、滴灌等新型節水灌溉方法,對于水資源的優化利用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施肥工作應根據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及需求進行科學合理地施肥,避免施肥不當影響植物正常生長。
3.4 做好病蟲害防護工作
一般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規模相對較大,一旦發生病蟲害問題會快速傳播,并嚴重影響林業生態工程環保經濟價值的發揮。為保障林業生態工程造林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便顯得十分重要。病蟲害防治工作應遵循提前預防和及時治理的基本原則,主要依據地區病蟲害特征進行科學合理的預防工作。現階段,以生物防治技術為主的防治方法被更多地應用到林業生態工程管理工作中,極大地提高了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水平與質量。
3.5 做好人員管理工作
從管理角度來看,樹木養護人員的能力對造林質量有重要影響,因此需強化工作人員管理。首先,應對樹木養護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促使其充分掌握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相關技術及養護工作要求,如此才能更加科學高效地完成造林工作。其次,為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和工作積極性,還要采取有效的獎懲制度,落實造林管理責任制,由此保障各項工作能夠規范全面落實到造林工作中。
4 結語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是提高我國生態環境質量、保障社會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林業工程項目。為更加科學合理地推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要高度重視造林樹種的選擇,并采取系統規范的管理工作提高造林質量,從而推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馬長松.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的選擇及提高造林質量的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6(33):252.
[2]田愛云.林業造林方法在造林營林中的應用[J].鄉村科技,2019(34):72-73.
[3]李秋麗.林業生態工程造林樹種的選擇及提高造林質量的方法[J].科技創新導報,2020(8):87,89.
[4]王培全.營林工作中造林樹種的選擇和管護的運用探討[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