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霞
[摘 要] 在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種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林業建設高速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本文對當前我國林業種苗管理工作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結合種苗產業發展實際提出一些建議,旨在進一步推動林業產業發展。
[關鍵詞] 林業種苗;管理;人才;資金;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1-78-2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背景下,我國林業發展必須做出相應的戰略轉變來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林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是生產技術與種苗管理,因此應從這兩方面著手加強林業管理。在種苗管理中應突破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應用,要保證生產技術能得到合理的應用。模式轉變的最終目的是提升種苗生產技術水平,促進我國林業發展。
1 當前我國林業種苗管理面臨的困境
1.1 缺乏專業性技術人才
目前,阻礙我國林業發展的最顯著問題是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因為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與科技發展的必備條件。很多從事林業種植的人員只是進行簡單的種苗種植,沒有專業技術的支持,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難以提升種苗的成活率。林業種植多數在比較偏遠的地區進行,其工作辛苦,加之福利待遇不佳,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參與種苗種植,最終形成了人才短缺的局面。
1.2 管理模式落后
當前,我國林業種苗管理依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較為陳舊,并沒有將當今先進的管理技術運用到種苗管理中來,無法從根本上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此外,對種苗的市場調研不夠完善,導致信息的傳輸可能存在誤差,進而對樹苗的銷售產生了影響。因為調研信息不準確,有時會出現種苗供不應求現象,有時則會出現種苗供應過剩現象。當今從事林業種植的種植戶較多,有些種植戶為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在種苗銷售過程中存在以假亂真的現象,對我國林業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1.3 資金短缺問題嚴重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切發展都離不開經濟的支持,林業發展也是如此,當前資金短缺也是阻礙林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種苗的種植與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自然也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短期投資很難獲得收益。由于資金短缺,導致管理落后、人才稀缺、設備不足,最終導致種苗成活率較低。
2 加強林業種苗生產管理的措施
2.1 改進管理觀念
要想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種苗管理。而在種苗管理工作中,要突破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對管理理念進行一定的改進與創新,確保每一位管理人員都具備先進的管理理念。同時,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對每一位管理人員都要進行相應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心與基本的育種技術。還要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出現問題時進行相應的追責,將責任細化到個人,同時對管理工作開展較好的人員進行一定的獎勵,用獎懲制度來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責任心,從而提升種苗培育效果。
2.2 強化人才培養
人才是促進種苗生產技術提高的重要保證,要想促進林業種苗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需要相關技術人才的支持,因此要加強對種苗技術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引進相關的技術人才,充實人才隊伍。其次,要對原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升原有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與專業水平,使所有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都能有所提升。最后,對所有的技術人員進行相應的考核,考核結果與薪資報酬掛鉤,用考核制度來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責任心,促使技術人員不斷學習種苗生產技術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1]。
2.3 增加資金投入
要想促進我國林業發展,應加大資金投入,保證林業種苗培育工作順利開展。首先,應在技術方面增加資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研發先進的種苗生產技術來滿足林業發展需求。其次,應加大對管理方面的資金投入,引進更多先進的管理設備,使工作人員在管理工作中能及時發現種苗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提高種苗成活率。最后,應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薪資報酬,用較高的薪資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林業種苗生產與管理工作,最終達到促進林業發展的目的。
2.4 構建信息平臺
由于缺少對市場的把控,常常會出現供不應求或者供應過剩的情況,導致無法滿足市場真正的需求。我國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應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林業發展。為了讓相關的林業工作人員能及時了解市場的形態與需求,應構建相關的信息平臺,讓工作人員通過平臺及時獲取市場信息,這樣一來就解決了供不應求或供應過剩的情況,不僅有助于提升林業生產效益,而且有助于林業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對促進林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2.5 優化林業種苗生產技術
2.5.1 優化育種管理技術。①要保證種子質量,使其具有較高的成活率,能適宜當地水文條件和地質條件;②要結合種子類型,選擇適宜的處理方式,如果種子水分含量較低,對其進行防潮防蟲處理后再進行培育;③要保證苗圃選擇的合理性,既要具備充足的日照條件,又要保證土質符合要求,這樣才能提高種子成活率;④要嚴格控制地下水位,以免水位過高而導致樹根腐爛[2]。
2.5.2 優化育苗生產技術。種子發芽期,相關管理人員要對種子的發芽狀態進行實時跟蹤,一旦種子發芽率超過70%,要立即將覆蓋的草席揭掉,直到種子全部發芽后,將覆蓋的草席全部去除。苗期,由于苗木抗性較低,所以必須保證水肥供應充足。夏季要注意在苗床上設置相應的遮陽措施,以免幼苗受到陽光直射而出現枯萎或死亡等不良現象。③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室內外溫差較大,所以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苗木進行合理的防寒處理,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育苗效果。
2.5.3 優化幼林期撫育技術。①在春夏交接之際,林業管理人員要對幼樹進行定期的除草和松土作業,以確保幼樹能獲得良好的日照條件,從而保證幼樹始終處于健康生長狀態。在夏秋交接之際,還要對幼樹進行全面的撫育工作,即保證幼樹周圍的清潔性,不會受到雜灌雜草的影響,直到林分郁閉時該撫育工作才可以停止。②在幼林撫育期間,對整片林地環境進行嚴格的管理,禁止在林地放牧,以免受到牲畜踩踏或啃食,影響幼樹茁壯生長。③由于冬季氣候干燥,所以加強幼林的防火管理十分重要,相關工作人員應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對幼林環境進行有效保護,這樣才能避免火災事故及經濟損失事件發生[3]。
2.5.4 優化成林經營技術。幼林發展到成林階段時,林業管理人員可以對成林進行適當的間伐。在間伐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砍伐位置的合理性以及砍伐樹木的正確性,以利于林木更好生長,這樣才能提升林業經濟效益和林木的利用價值。此外,要對成林進行全面的保護,不僅要控制亂砍濫伐行為,而且要注意叢林的防火工作,因為一旦林地郁閉,在十分干燥的季節會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所以,只有做好叢林防火工作,才能規避這種嚴重問題,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 結語
林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林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日益突出,為順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林業種苗管理工作也要進行相應的轉變。通過改進管理理念、加強人才培養、增加資金投入、構建信息平臺等方式來促進種苗管理水平與生產技術的提升,從而促進我國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生虎,米海軍,朱繼發,等.榆陽林業種苗管理工作的困境和優化分析[J].農家科技,2018(11):152.
[2]胡偉平.遼寧地區林業種苗管理工作的問題分析及具體措施[J].現代園藝,2018(24):205-206.
[3]陳濤.林業種苗培育技術與種苗管理工作優化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