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將 李璐琪



[摘 要] 以瓜葉菊種子為供試材料,采用室內培養試驗,研究不同濃度三氯生(10-5、10-4、10-3、10-2 mg/L和10-1 mg/L)浸種處理對瓜葉菊發芽率及平均芽長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濃度三氯生對瓜葉菊種子發芽率及平均芽長均有顯著性影響;用三氯生處理的瓜葉菊種子的發芽率低于對照組;當三氯生濃度在10-3~10-1 mg/L及10-5 mg/L時,對瓜葉菊幼苗的生長均表現出抑制作用;當三氯生濃度在10-4 mg/L時,對瓜葉菊幼苗生長的促進作用明顯。
[關鍵詞] 三氯生;瓜葉菊;發芽率;平均芽長
[中圖分類號] S681.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1-93-2
三氯生(TCS),即2,4,4'-三氯-2'-羥基二苯醚[1](C12H7Cl3O2),白色粉末狀,微具酚臭味,是一種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抗菌劑,廣泛應用于肥皂、牙膏、洗發水等日用品中。研究表明,超過95%的含TCS的產品使用后會隨污水排放系統進入自然生態系統,最終經過沉淀、吸附等途徑進入土壤中[2],這將對植物(包括農作物)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關于TCS的生態毒性研究多集中于動物試驗[3],而有關其對植物的影響研究較少。為探究TCS對植物的影響,采用城市常見的綠化觀賞植物瓜葉菊作為試驗材料,采用不同濃度TCS(10-5、10-4、10-3、10-2 mg/L和10-1 mg/L)對瓜葉菊種子浸種處理,觀察種子發芽率和生長狀況,為探究TCS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提供相關參考。
1 研究方法
挑選籽粒飽滿、大小均勻的瓜葉菊種子備用。試驗共設5個處理,TCS濃度分別為10-5、10-4、10-3、10-2 mg/L和10-1 mg/L,另設1個清水作為對照組。每個處理中放置30粒瓜葉菊種子,3個重復平行組。研究不同濃度TCS對瓜葉菊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
將種子均勻鋪排在墊有濾紙的培養皿中,添加適量不同濃度的TCS溶液,使濾紙完全被溶液浸濕,適時通風保證種子呼吸作用正常進行,將培養皿置于25 [℃]的恒溫培養箱中。每天定時更新溶液,使濾紙一直保持浸濕狀態,6 d后統計瓜葉菊種子的發芽率并測量芽長,計算平均芽長。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對瓜葉菊幼苗生長狀況在不同處理間的差異性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4],對不同濃度處理的多重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法)[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濃度TCS對瓜葉菊發芽率的影響
不同濃度TCS對瓜葉菊發芽率的影響見表1。研究結果表明,TCS在處理濃度范圍內對瓜葉菊種子萌發有抑制效應,且抑制效應與TCS濃度近正相關。不同濃度TCS對瓜葉菊發芽率的影響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2)。與對照組相比,TCS濃度為10-3、10-2、10-1 mg/L時,其對瓜葉菊發芽率均存在極顯著影響,TCS濃度為10-4 mg/L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TCS濃度10-5 mg/L處理組與10-3、10-2、10-1 mg/L處理組對瓜葉菊發芽率影響均存在極顯著差異;TCS濃度為10-4 mg/L處理組與10-2、10-1 mg/L處理組對瓜葉菊發芽率的影響均存在極顯著差異,其與10-3 mg/L處理組對瓜葉菊發芽率影響差異顯著;TCS濃度為10-3 mg/L處理組與10-1 mg/L處理組對瓜葉菊發芽率影響差異極顯著;其他處理間差異不明顯(見表3)。
2.2 不同濃度TCS對瓜葉菊幼苗平均芽長的影響
不同濃度TCS對瓜葉菊幼苗平均芽長的影響見表1。研究表明,濃度在10-3~10-1 mg/L及10-5 mg/L的TCS處理對瓜葉菊幼苗均表現出抑制效應;而10-4 mg/L的TCS處理對瓜葉菊幼苗生長促進作用明顯。分析表明不同濃度TCS對瓜葉菊幼苗平均芽長影響存在顯著差異(見表4)。TCS處理濃度為10-3 mg/L時,與對照組瓜葉菊幼苗平均芽長差異顯著;TCS濃度為10-4 mg/L時,與TCS濃度為10-3、10-1 mg/L的瓜葉菊幼苗平均芽長存在極顯著差異;TCS濃度為10-4 mg/L時,與TCS濃度為10-5、10-2 mg/L的瓜葉菊幼苗平均芽長存在顯著差異;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見表5)。
3 討論
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是檢測土壤等環境污染的重要指標。研究結果表明,在一定濃度范圍內(10-5~10-1 mg/L),TCS對瓜葉菊種子發芽率及幼苗平均芽長均有顯著性影響,用TCS處理的瓜葉菊種子的發芽率低于對照組,對其幼苗生長也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應。研究結果與伍筱琳等關于TCS對小球藻生長效應的研究[6]有相似的結論,只是抑制生長的濃度范圍不同,這可能與不同植物對TCS的敏感性差異有關。本研究中TCS濃度為10-4 mg/L對瓜葉菊幼苗生長存在明顯的促進作用,其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TCS對瓜葉菊的萌發及幼苗生長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現出一定的濃度—效應關系。因此,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應加強對含有TCS的產品的生產監管,科學合理引導相關產品的使用,妥善處理含TCS的廢物,嚴格限制土壤中TCS的含量,以防TCS通過食物鏈的富集,最終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傷害。
參考文獻
[1]梅瑜.杭州某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中三氯生含量測定[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5(9):76-79.
[2]徐海麗,林毅,孫倩,等.三氯生的生態效應及其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J].生態毒理學報,2012(3):225-233.
[3]董玉瑛,王翔,鄒學軍,等.三氯生對東北林蛙蝌蚪的急慢性毒性分析[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6(1):11-14.
[4]鄭艷玲,馬煥成,Scheller Robert,等.環境因子對木棉種子萌發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3(2):382-388.
[5]馬文廣,崔華威,李永平,等.不同藥劑處理對低溫逆境下煙草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科技通報,2011(6):873-880.
[6]伍筱琳,劉仁沿,李紅霞,等.三氯生對小球藻的生長效應研究[J].海洋通報,2009(3):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