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健
很多班級都會有班規,我們班也不例外。制訂班規時,我結合了《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我們的班規我們訂”這一課的教學,讓學生明白班規的定義以及班規的重要性,然后在班會課上讓全班學生分成5個組討論制訂班規,集中匯總出12條班規。學生一條一條舉手表決,全票通過的班規保留,有爭議的少數服從多數,最終產生了9條班規,全班學生簽字后張貼在墻上。
前不久,學校開展了“正面管教”培訓。在培訓中,培訓師問:“怎樣才能讓今天的培訓順利進行?我們來制訂一個公約?!贝蠹視乘?,列出了16條公約。培訓師又讓大家逐一對每一條公約進行表決:贊同、反對或棄權。第一條:注意傾聽。全票通過。第二條:不玩手機。24位老師贊成,6位老師反對。
培訓師問:“那這一條通過嗎?”
有的老師提議:“少數服從多數?!?/p>
培訓師問其中一位反對的老師:“這一條寫進公約里,你會遵守嗎?”
那位老師說:“當然不會,因為我沒有同意?!绷硗?名反對的老師也表示不會遵守。
培訓師說:“公約應該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如果有人不遵守,那就不是公約了?!?/p>
大家陷入沉思。
培訓師問:“我們先來聽聽這6名老師為什么不同意。”
有的老師說:“我不知道玩手機的‘玩是怎么定義的,我看一下時間算不算玩手機?”
有的老師說:“萬一我要回復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這算不算玩手機呢?”
有的老師說:“有時我需要用手機記錄或者拍照?!?/p>
這時,其他老師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培訓師說:“這些都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情況,大家提議不玩手機應該是想集中精力學習,那要怎么改才能讓大家共同遵守,達到認真學習的目的呢?”
這時,有人提議:“改成‘非必要不玩手機?!边@一次,全票通過。培訓的最后,培訓師問:“參加了這次培訓,你覺得你們班制訂的班規有用嗎?”
聽到這里,我不禁汗顏。原來,我引以為榮的班規一直是表面皆大歡喜,實則暗流涌動,那些遵守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通過的班規,一定有不少學生不想遵守,也不會自覺遵守。看來,我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班規。
第二天晨會課上,我選擇了一條班規:在學校不奔跑打鬧,讓學生重新表決,結果有7名學生表示不同意。問其原因,一名學生說:“體育課上需要奔跑?!绷硗庖幻麑W生說:“運動會上也要奔跑?!边€有一名學生說:“有時下課去找老師說事情,時間久了一點,上課鈴響了,我就想跑進教室,不然會遲到?!币灿袑W生說:“有時肚子疼,需要急著去衛生間。”
反對的學生說出這些情況的時候,原先同意的學生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他們。于是,我像培訓師一樣,啟發學生修改,最后,這一條班規改成:在學校不奔跑,體育活動除外,遇到急事可慢跑。這下,全班一致通過。
“少數服從多數”是班主任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經常使用的“法寶”,這個“法寶”看似民主,其實忽略了學生的個體需求。當班規的制訂不再是少數服從多數時,我們就做到了尊重每一名學生,也就贏得了每一名學生的心,班級管理也越來越順利。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第三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