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志娣
一天午讀時,王老師帶著一個小女孩怒氣沖沖地來到我們班教室門口,見此情景,我趕緊走到門口詢問。
王老師很生氣地說:“繆老師,你們班的小岱把我們班這個女孩子打了,請您嚴肅處理!”
我一聽,又是小岱,他為何總是不讓人省心呢?我頓時怒火中燒,真想把他劈頭蓋臉地臭罵一頓。可我轉念一想,還是先了解清楚情況再說吧,免得冤枉了他。于是,我盡量緩和王老師的怒氣,說:“王老師,您耐心等一下,我先了解一下事情原委。”
我把小岱請出教室,看他漫不經心地從教室走出來,似乎早就預料到我要批評和指責他。
“小岱,你打了這位小妹妹嗎?”我輕聲細語地試探。
“是,因為她先罵了我。”小岱很沒好氣,卻供認不諱。
“她是一年級的小妹妹,怎么會無緣無故地罵你呢?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接著問。
王老師見小岱說的與她了解的情況有出入,便忍不住質疑:“她平時都很乖,怎么可能罵你!你快給她道歉!”
此時,小岱眼里、臉上,盡是倔強,頭轉向一邊,攥著拳頭,一個字也不說。
對于小岱,我還是很了解的。他雖然是班上的“遲到大王”,但他不是一個會隨意招惹別人的人,更不用說欺凌別人,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小岱說的。我嘗試繼續挖掘事情真相:“小岱,老師愿意相信你,你能把事情的始末跟老師說清楚嗎?”
小岱顯然沒有想到我會相信他,難以置信地看著我。我俯下身子,堅定地望著他,給他信心,讓他相信老師是相信他的。
此時,小岱放下戒備,說:“我今天中午來到學校,在大廳碰到她,她就罵我,說我是笨蛋,傻子。我警告她,要是再罵我,我就打人了。她還是繼續罵,所以我就打了她。”
我一邊聽著小岱陳述事情的經過,一邊觀察小女孩的表情變化,只見她的眼睛看著地板,頭也越來越低。我想,不用我說,王老師也會知道這個小女孩撒謊了。
王老師轉頭看向小女孩,說:“這個大哥哥說的是真的嗎?是你先開口罵他的嗎?”
小女孩羞紅了臉,不敢說話。
王老師接著說:“你剛才跟我說的時候,就說了是五年級的大哥哥打了你,卻沒有說你罵人在先的事,這是不對的,你害得老師差點冤枉了這個大哥哥。”
王老師在訓完小女孩之后,不好意思地跟我和小岱道歉:“繆老師、小岱,實在是對不起。這個女孩一直很乖巧懂事,當我聽她說有個大哥哥無緣無故打她時,就一心想為她討回公道,實在是不好意思。”
這件事讓我深思:信任本身并無對錯之分,但為何結局卻如此不同呢?王老師因為信任,被蒙蔽雙眼,差點混淆是非;我則因為信任,還了小岱清白,避免了一場誤會與沖突。其實,在每個教師的從教生涯里,都會遇到信與不信的抉擇。師生之間,不能不聽不信,也不能偏聽偏信。信任應該是一種本能,而明辨是非則是一種不使信任落空的能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小學部)]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