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娟



摘 ?要 設計自制教具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手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而且能夠有效解決中學地理教學難題,進而鞏固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促使學生地理素養與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關鍵詞 自制教具;中學地理;地理素養;磁力貼;地形模型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11-0134-03
1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創新的教學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中學地理是一門知識涵蓋量很大的學科,讓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是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自制教具是一種新型教學形式,既符合新課標理念,也滿足了新時代中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2 自制教具概述
初中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對一部分抽象的地理概念難以理解,而自制教具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制作教具是地理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利用身邊常見物品,通過自己手工制作,將一個個看似毫無關聯的物品制作成一個可以使用的地理道具。這樣旨在通過學生親手制作教具,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探究意識。同時,自制教具也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地理課堂教學更直觀、更有趣味。
3 設計自制教具,解決中學地理教學難題
自制磁力貼卡片教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雖然已經具備基本的理解能力,但是地理課程對于他們來講還是比較陌生的。大多數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態度通常由興趣決定,而興趣是學生開展一切學習活動的必備條件,如何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是教師首先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題。磁力貼卡片教具具有制作簡單、材料易得等特點,同時能為地理課堂增添更多趣味元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地理課程自制磁力貼卡片教具,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地理學習活動[1]。
如在教學“大洲和大洋”一課時,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以及地理分布是這節課的重點知識,很多學生覺得這類概念型的知識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和記憶的興趣。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先在紙卡上繪制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輪廓,然后再將輪廓剪下來,背面貼上磁力貼,制成磁力貼卡片教具。磁力貼的磁力很強,可以吸附在黑板上。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拼組練習,也可以將學生分成5~6人的小組展開拼圖比賽。富有趣味的磁力貼卡片教具以及創新的教學形式,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也讓學生在練習和比賽的過程中扎實掌握了課程要點。
自制泡沫卡片教具,深化學生的知識點記憶 ?中學地理中符號知識種類、數量繁多,很多學生經常是在課堂上記住了,但在課后又很快忘記了,對于地理學困生來說,記憶的難度更大。泡沫板是一種成本非常低的教具材料,而且重量輕、易于裁切,制作出來的教具可反復、長期在教學中使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泡沫板進行地理泡沫卡片教具的制作,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2]。
如“多變的天氣”中就涉及很多表示天氣的符號,學生對天氣符號的識記關系到學生能否正確看天氣預報圖。很多學生覺得記憶天氣符號難度太大,甚至對這一節課產生抵觸情緒。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泡沫板裁切為10厘米×8厘米的相等小塊;裁剪一些相同面積的紙片,在每張紙片上畫一個表示天氣的符號,把畫好符號的紙片貼在泡沫板的正面;在泡沫板的背面寫上與之對應的文字,這樣就完成了泡沫卡片教具的制作,如圖1所示。
在教學中使用時,教師可先把泡沫板卡片的正面朝向學生,鼓勵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天氣;學生回答之后,再將泡沫板卡片翻轉,公布正確答案。這種方式可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天氣符號。
設計打印卡片教具,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和課程相匹配的地理教具資源一直是比較匱乏的。很多教師認為設計自制教具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所以對設計制作教學道具這方面能省略則省略;而僅僅依靠地理教材和教師口頭講授,教學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導致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較低,久而久之成為中學地理教學的主要弊端。實際上,中學地理課程涉及的大多是一些基礎的地理知識,教師的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這些基礎知識。如果教材沒有配備現成的教學道具,教師完全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利用現有的材料和工具自制教具,解決因教具不足導致的學習效率低的問題。
如在教學“34個省級行政區”一課時,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以及每個行政單位在地圖上的輪廓是這節課的知識重點。對于中學生來說,讓他們快速記憶這些知識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先利用圖片編輯軟件編輯出34個省級行政區的地形輪廓模板,然后編輯出每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的文字模板,再單獨編輯一個含有所有省級行政區的整體地圖模板,最后將文字模板打印在紙卡的正面,將地形輪廓模板打印在紙卡的背面,單獨打印省級行政區整體地圖模板。這樣,教師就完成了自制地理教具的設計和打印,如圖2所示。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卡片教具組織學生開展行政區接龍游戲,也可以出示卡片背面的行政區輪廓讓學生猜一猜對應的行政區信息,還可以拿出那張印有省級行政區整體地圖的卡片,引導學生根據行政區輪廓在地圖上找到教師隨機說出的省級行政區。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融入自制教具,不僅活化了課堂教學,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成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率的目的。
自制地理紙片教具,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 ?中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很多基礎的地理概念對他們來說太過抽象、難以理解。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即便是絞盡腦汁地舉例子、講理論,學生還是不能透徹地領悟地理概念的本質,這成為令大部分教師頭疼的教學難題。教師將地理概念與學生常見的物品有機結合,為學生設計自制教具,不僅可以拉近學生和地理概念的距離,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呈現,而且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地理學科的學習情感,進而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地球的運動”一課中含有很多抽象化的概念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不明顯,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理解起來也存在較大的阻力。針對這節內容,教師可以先在紙片上畫出一個標準的圓形,然后用剪刀裁剪下來并將圓形一分為二,在其中一個半圓上涂上黑色表示夜,另一個半圓保持白色表示晝;畫出特殊緯線,黑色的粗箭頭表示太陽光線來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如圖3所示。
教師以學生常見的紙片作為材料制作地理教具,不僅實現了地理教學生活化,也讓地理概念教學更加生動具象,幫助學生完成由抽象思維轉化到具體事物的過程,使學生深刻掌握了本課的重點。
自制地形模型教具,增強學生的地理直觀體驗 ?縱觀我國中學地理教學,教學質量得不到顯著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學手段單一,很多教學內容單純依靠教材插圖很難讓學生產生直觀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在地理教學中融入自制地形模型教具,以增強學生的地理直觀體驗。
很多學生不能透徹掌握“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知識,無法找到和具體山體部位相對應的等高線。由于不能習得正確的方法,導致很多學生放棄了這一課的學習,造成地理知識鏈的斷裂,進而影響到地理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可在教學中利用鐵絲和毛線自制地形模型教具來幫助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具體的制作方法為:先用毛線纏繞鐵絲對鐵絲進行美化,然后將不同長度的鐵絲圍成等高線的樣子,同時圍出山脊、山谷、陡坡和緩坡,圍好之后再用毛線逐圈連接起來;最后把地形模型平鋪在桌面上,引導學生觀察與具體山體部位對應的名稱、坡度和等高線之間的疏密關系,如圖4所示。
有了自制地形模型教具的參與,學生對之前覺得生澀難懂的知識一目了然,不僅增強了地理課堂的科學性、系統性、直觀性和趣味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自制地勢模型教具,方便學生記憶和區分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不同的課程需要用到不同的教具,某種教具往往適用于上一課,卻和下一課毫無關系。因此,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還應該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制作與之相匹配的教學道具,讓學生每節課的學習都能得到教具輔助,加深對不同課程知識的理解,方便學習。
“地勢和地形”一課介紹了我國地勢具有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教材中雖然有相應的地勢剖面圖,但是大多數中學生沒有形成完善的地理空間觀念,對這部分知識的記憶還停留在死記硬背階段,并沒有從根本上理解吸收。同時,很多學生難以區分地勢和地形的概念,常常將兩者混淆。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較厚的硬紙板為學生設計自制教具,用硬紙板裁剪出我國三級階梯的輪廓,再涂上不同的顏色(圖5),方便學生對地勢特征和地形進行記憶區分的同時,深化對地理概念知識的理解。
4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設計自制教具,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地理教學效率,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教師應不斷開拓創新,深入鉆研地理教材,將地理教學和自制教具有機結合,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導向設計制作有針對性的教具,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魏玲.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具的應用與自制教具設計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24):79-80.
[2]羅瑯琳.自制實體教具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J].地理教育,2017(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