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湘榮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事業單位的職能逐漸從管理型向著服務型所轉變,為人民服務始終是事業單位工作的核心理念。新時代下,事業單位要轉變傳統的工作理念,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使事業單位更好更快的發展。而內部控制能夠促使事業單位內部形成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的模式。因此,在事業單位內推廣內部控制體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事業單位內應用內部控制的現狀并不樂觀,存在著很多應用上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重點闡述了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對策
事業單位應用內控機制,能夠有效的保證單位的經濟財產安全,有效的減少貪污現象的發生。正因為如此,國家為了加強事業單位的審計監督體系,應用了內部控制約束手段,在事業單位的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實際應用的現狀卻并不樂觀,往往會在信息溝通,控制活動,內部控制環境上出現問題,阻礙著事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評價、監督機制
財政部門僅僅針對企業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管理規范,而對行政單位來說,可參考的規范僅僅是2012版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機制目前已有大致的雛形,但是內部制度還不盡完善。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導致事業單位內部監督與評價工作的開展沒有明確的導向性,工作的開展流于形式,監督評價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事業單位間建立內控制度涉及到的部門是方方面面的,需要與各個部門間做好信息的對接,統籌規劃所有工作職責后,才能使內控制度的建設變得更有條理性,部門間相互制衡,相互監督,只有這樣的內控機制才能為事業單位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但現實是內控制度的建設往往是領導說了算,內控制度主要針對的是下級,而缺乏對領導層、決策層的約束監督。
(二)事業單位內部權力制約失衡
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不同于企業,上級領導有著最高的職權,權力的過于集中往往會出現一支筆的現象。對決策層的管理過于寬松,往往會導致領導層的行為難以受到監督。而事業單位內部間要形成的權力制約是針對全體成員的,要求會計主管、會計、出納事后監督工作要完全分離。以起到查錯防弊、相互牽制、防范核算風險的作用。我國目前現存的問題是崗位配置人員難以得到有效的制衡,工作人員身兼數職,這也是目前會計核算時,經常出現資金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員工的工作素養不達標
科學合理的制度是保證內控制度有效落實的前提,但是如果員工的工作素質不達標,很好的完善制度也難以達到最佳的效果。而行政單位多年來沉淀下來的工作不主動,不積極,缺乏責任心,得過且過的作風,導致制度執行時往往事倍功半,內部控制體系往往形同虛設。
(四)內部控制體系薄弱
在工作的開展中,沒有做到以人為本,但其實內部控制應當是所有員工共同的事情。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全體員工間并沒有充分的理解到內控體系的重要意義,最終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缺乏執行主體,責任模糊,流于形式。
二、促進行政單位內控效果提升的幾點對策
(一)以政務公開促進服務效能全面提升
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有效前提為促進信息公開化,但是我國在信息披露這方面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導致我國行政單位內部信息披露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信息披露是基礎,信息的質量能將披露出信息的實際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行政單位在披露信息時,要制定統一的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以及統一的信息披露格式,是信息使用者更好的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判斷。所以,在日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既要保證信息披露的全面,也要保證信息的質量。
(二)建立健全行政單位內部控制機制體系
應當在行政單位內建立單獨的審計部門,工作的內容要有別于財會部門,以保證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權威性與獨立性。要適當的賦予內審人員一定的權利,通過獨立的評價和檢查活動,工作的開展要不受任何人的干預,以便更好地檢查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及漏洞。
對于事業單位來說,監督工作的開展從來都不是單向的,而應該是雙向的,要借助社會,政府等外部的審計力量來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進行控制,內外部監督兼具,同時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行政手段來保證監督工作能夠正常的落實,才能使內控監督達到最佳的效能,助力事業單位的發展。
(三)強化行政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流程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涉及到的環節較多,每個部門都有相應的職責。有時如果職責劃分不清楚,很有可能出現職能重合的現象。因此,在對具體業務進行分工時,一定要將工作職責細化,做到專人專管,權責到人。細化工作職責的目的是為了工作劃分的更明確,而不是讓員工負責更多的事項。不可以出現一個部門或一個人獨立完成一項業務的現象。
首先,要使各個部門間開展的工作是相互制約的。通過采取適當授權,職務分離的辦法,使得各個部門間開展的工作能夠互相制衡,相互監督。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例如,出納人員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對于不屬于自己分內的事則要考慮再三。出納人員不得監管賬務登記、費用、保管、收入、檔案、稽核等方面的工作,銀行印鑒應由多個人保管,審核人員不得記賬等等。其次,要建立重要崗位輪換崗機制,根據崗位重要程度的不同,涉及財產數目的不同,制定出明確的崗位輪換計劃。此舉的目的是分權,工作人員間有著同等的權利,同樣也有著互相監督的職責,相信通過換崗制度的交接,能夠很快的顯露出工作中存在不足的環節,并進行及時的改正。從而促進整個內部審計工作流程的優化。
(四)上級領導要起到帶頭作用
從我國目前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現狀來看,影響內部控制制度難以向前推進的重要原因不是制度建立的不完善,而是上級領導沒有起到帶頭作用,沒有認識到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性。即使已經沿用內部控制機制的部門間,也存在著內控機制應用不合理的現象。內部控制只對下不對上。因此,新時期的任務要求,不僅僅是上級領導,而是單位的全體人員都要提高對內控制度的認識,并明確自身對工作的開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升工作的責任感。單位內部間通過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激勵機制以及相互制衡機制,有助于形成單位內部控制的人人負責,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五)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進展的是否有效,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素質是否達標。因此,要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的人才培養力度,使全體員工認識到內控機制建設的重要性,強化其“第一責任主體”的認識。因此,各級財政部門應當聯合有關部門,分類型,分期,分批的對單位相關工作負責人開展相應的培訓,從上級培訓入手,逐步的帶動單位整體內控制度有效應用。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提高行政事業范圍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從以下幾大方面落實:在增強全體員工內控意識的同時,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的內控工作制度。在完善內部建設制度,業務流程控制制度,完善貨幣基金和實物資產制度的基礎上,使得預算工作的開展更為規范。在施行內控制度的全過程中,要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內外部機構對審計工作開展的監督作用。從強化內部審計隊伍建設,規范內部審計業務操作流程,在單位內部設置獨立的審計機構的辦法,以適應目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新要求。
(山西省陽曲公路管理段,山西 太原030100)
參考文獻:
[1]田祥宇,王鵬,唐大鵬.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會計研究,2013,000(009).
[2]周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若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19.
[3]李美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20(03).
[4]尹麗芳.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商訊,2020(02).
[5]孫星.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會計師,2020(02).
[6]楊曉焱.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