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摘 要: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方面,對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內部控制角度出發,結合相關工作經驗,提出了不斷優化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構建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等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12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 ? ? ? 文獻標志碼:A
1? 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分析
1.1? 從內部控制5要素的角度分析
內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5要素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系統與溝通、內部監督。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使企業財務信息在整個鏈條上有序傳遞,為企業實現財務目標打下良好基礎。企業處理財務信息形成財務報告,通過財務報表分析計算某些指標,識別可能存在的風險。企業開展內部控制活動時,通過授權審批等手段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暢通的信息渠道使企業會計信息能有效在各個層級中傳遞,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更可靠的財務信息[1]。
1.2? 從內部控制目標的角度分析
一方面,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和強化過程監督,保證企業生產經營合法合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完整、可靠、真實、透明的財務信息加強內部控制,從而明確職責分工,強化績效考核,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最終實現內部控制目標。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同向相關的,二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1.3? 內部控制乏力引發會計信息質量問題
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或者制度落實不到位,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內部控制分工不明確、責任不具體、內部審計獨立性不足、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等,為財務造假、財務舞弊創造了條件,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2? 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現狀
2.1? 會計信息失真的形式
會計信息失真主要有4種表現形式。一是財務人員對會計估計運用不當,未嚴格按照會計原則開展工作。主要是因為財務人員處理會計信息時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只能運用會計估計和職業判斷進行核算,以此形成財務信息,也可能是因為財務人員在判斷收益性或資本性支出時存在失誤。二是財務人員對會計要素處理不當,例如分配費用時可能出于企業利益考慮,作出對企業有利的估計或判斷。三是會計信息處理不規范,例如延長費用攤銷期限、虛構會計交易或事項、設“賬外賬”“小金庫”、會計原始資料不齊全、票據不規范等。四是會計信息披露不合規。信息需求者未充分掌握企業財務信息就進行經營管理決策,很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或投資風險[2]。
2.2? 影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因素
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財務管理相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執行過程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與行為依據。二是財務人員水平有限。一些會計人員理論基礎薄弱,技能經驗有限,很難對不確定的會計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或估計。個別財務人員不遵守職業道德,做假賬,編制虛假財務報表,牟取私利。三是監管機制不完善。內部監管一般由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負責,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都會受到管理層的影響,獨立性不足,削弱了監管力度。四是企業財務信息治理及組織體系不健全。企業高管直接控制系統運行,一旦實際效果未達預期,管理者就可能通過調整信息滿足自身經濟利益。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企業基層員工參與的積極性較低,直接影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3? 基于內部控制角度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3.1? 從內部控制5要素的角度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要重視內部控制環境建設,樹立全員管理理念,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加大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嚴格按照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設置崗位,職責到人;加強信息溝通,及時反饋信息,強化各部門聯動機制,保證財務信息及時可靠;由最高領導層直接負責內部審計,確保獨立性,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企業要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使企業利益相關者與財務信息需求者全面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加強內部和外部監管。
3.2? 從信息處理流程及企業組織架構的角度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要想健全會計信息治理結構體系,必須優化內部組織架構。應保障股東的合法權益,優化企業管理層的人員構成,設計扁平化的治理結構,形成基于內部控制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強化經營者的權力,減少高層對會計信息的干擾。成立專門的信息處理中心,借助扁平化的治理結構提高信息傳遞效率,降低信息失真風險,確保信息質量。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定期考核會計理論知識、會計實務和職業道德,將考核結果與企業獎懲掛鉤,提升工作人員素質,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3.3? 預留專款進行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要強化風險管理,引進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效率。例如企業可考慮預留專款購入SAP加強內部控制,利用其SRM管理功能,以自帶的業務數據為基礎,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合適的風險評估體系。管控原始數據,通過銀企對接,實時掌握企業銀行賬戶信息,確保財務信息可靠。要求企業員工關注供應鏈中的相關信息,考核關鍵業績指標,將考核與企業獎懲掛鉤。利用自定義報表功能監督各項業務的進展情況,實時獲取數據信息等。利用SAP實現企業業務與信息集成,利用財務共享強化集成效果,實現數據一次錄入、多系統實時動態共享,防止數據被篡改,保證數據真實性。
3.4? 開展內部審計,構建動態內部控制監督體系,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開展內部審計,有效防止財務人員違法違紀,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實施內部審計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問題并及時改正,確保企業資產安全完整與財務信息真實有效。監管工作涉及面廣、內容多、專業性強,監管內容具有復雜性和廣泛性,要求企業財務人員要掌握財務核算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提高財務人員的自我修養和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通過內部審計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糾偏、處罰相關責任人,建立良好的動態內部控制監督體系,達到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
4? 結束語
基于企業內部控制研究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從內部控制5要素的角度強化內部控制,優化企業的信息治理和組織架構。加快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開展內部審計,構建動態內部控制監督體系,有效規避財務造假和財務舞弊。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強化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娜.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33):87,89.
[2]郭德奇.基于內部控制角度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