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明

【摘 要】 目的:觀察甲狀腺良惡性腫瘤采取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的確診率及其臨床診斷價值。方法:本次研究時段為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將100例甲狀腺良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病理入院后,在B超引導下采取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對比術后病理診斷,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確診率。結果:100例患者在B超引導下經中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存在65例甲狀腺良性結節性惡性增生患者,包括1例髓樣癌、5例可疑甲狀腺癌、59例乳頭狀癌,惡性腫瘤比例為65.00%,術后病理診斷甲狀腺惡性增生68例,2例髓樣癌、66例乳頭狀癌,惡性腫瘤比例為68.00%,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結論:甲狀腺惡性腫瘤的常見診斷和篩查方法為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有利于提高確診率,具有可靠性。
【關鍵詞】 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確診率;診斷價值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甲狀腺疾病,具有多樣性病變特征,可呈現腫瘤改變、炎性、囊性及增生[1-3]。甲狀腺結節并沒有在臨床中表現出明顯特征,有很大的幾率是因偶然觸即腫物發現。目前,在常規體檢中超聲檢查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發現甲狀腺結節的概率[4-6]。本課題針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采取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的確診率及其臨床診斷價值進行分析探究,相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段為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將100例甲狀腺良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52例男性、48例女性;年齡25~54歲,平均年齡為(39.41±2.08)歲;文化水平: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分別有15例、19例、23例、43例。所有病理進行B超診斷,提示腫塊邊界分為清楚及不清楚,甲狀腺呈不對稱性增大,甲狀腺呈結節型增生。所有患者經影像學檢查,符合甲狀腺手術治療指征。納入標準:自愿簽署書面同意書;臨床資料齊全、完整;認知能力、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器官功能不全;具有精神疾病史或者存在心理障礙;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拒絕參與本次研究或者中途選擇退出。
1.2 方法
在B超引導下于手術前進行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以下為方法的具體內容:輔助患者呈仰臥位,在患者背肩部放入枕頭,使其維持后仰頭部的動作,充分暴露出甲狀腺,對患者進行皮膚消毒主要消毒頸前部甲狀腺區域,在沒有進行麻醉的情況下,在B超引導下采用7號針頭(一次性5mL注射器)用左手固定患者腫物位置,右手持針進針,在感覺到腫物后,于負壓狀態下,對腫物進行反復穿刺,在有吸收物出現在針深內,應將針拔出,將吸出物向載破片上推進,在載玻片上涂抹用平涂法吸出的物平,在實際操作中,應保持輕柔迅速,防止損傷細胞出現凝血狀態,在進行涂片后,將其固定,制片徹底完成后,于備鏡進行準備觀察。標本病理學診斷于手術結束后進行,采用10%常規福爾馬林進行24h固定,經一系列流程石將蠟包埋完成,主要包括脫水、浸蠟、包埋等。通過切片機進行連續切片,3μm為切片厚度,完成制片后,在備鏡下準備觀察。
1.3 觀察指標
對比術后病理診斷,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確診率,主要診斷顯性增生、惡性增生、惡性腫瘤比例。
1.4 統計學方法
主要應用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檢驗值為χ2,對比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對比術后病理診斷,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確診率,100例患者在B超引導下經中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存在65例甲狀腺良性結節性惡性增生患者,包括1例髓樣癌、5例可疑甲狀腺癌、59例乳頭狀癌,惡性腫瘤比例為65.00%,術后病理診斷甲狀腺惡性增生68例,2例髓樣癌、66例乳頭狀癌,惡性腫瘤比例為68.00%,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大多數甲狀腺腫瘤無明顯體征及癥狀,尤其是在臨床中不容易發現,甲狀腺微小腫物,惡性腫瘤發生率在甲狀腺腫瘤中并不高,大概為5%,由于甲狀腺腫瘤有著較高的隱匿性,在診斷甲狀腺癌時,容易出現誤診,因此,早期診斷甲狀腺癌是非常關鍵的[7-8]。目前,B超在甲狀腺常規體檢中已經取得了廣泛應用,明顯提升檢出甲狀腺結節的概率,尤其是在對<1cm的微小結節進行診斷時,能夠在初始階段了解有甲狀腺腫瘤出現,使手術范圍逐漸縮小,術后有效加快患者恢復速度,患者也不在需要支付高昂的手術費用[9-10]。依據甲狀腺結節對其位置、數量、大小進行診斷時,B超所發揮的優勢明顯,但在判定惡性度進時,會出現局限性,但在臨床上能夠通過結節邊界規則是否存在惡性病變進行判斷,判斷項目包括是否存在鈣化、血流形成、回聲的強弱、邊界規則完整度,但臨床診斷符合率僅在80%,尤其是診斷微小癌與其他病變合并時,因無法觀察到特征性圖像,存在著較高的臨床誤診率[11-12]。目前,判斷甲狀腺結節惡性度的首選檢查方法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該診斷方法在區分濾泡性結節腫物時,存在的良惡性特異性較高,但在對甲狀腺癌進行篩查時,仍然是有效方法。比較術中快速冷凍檢查,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的優勢,并且能夠降低患者痛苦,在于甲狀腺術前診斷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次實驗主要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采取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的確診率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00例患者在B超引導下經中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存在65例甲狀腺良性結節性惡性增生患者,包括1例髓樣癌、5例可疑甲狀腺癌、59例乳頭狀癌,惡性腫瘤比例為65.00%,術后病理診斷甲狀腺惡性增生68例,2例髓樣癌、66例乳頭狀癌,惡性腫瘤比例為68.00%,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由此可見,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的診斷效果良好。
甲狀腺結節患者中,大部分病灶并未顯著危害患者,除導致患者誘發頸部不適外。臨床上,主要根據病灶良性與惡性的差異治療甲狀腺結節,其中針對良性患者而言,主要利用藥物控制、飲食調節方法實施治療,具有較高的治愈率。針對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而言,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實施手術治療,而且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控制病情。因為需要根據患者良性與惡性狀況實施相應的治療方法,所以診斷方法的選擇特別重要,從而對病灶的良性和惡性準確判斷。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方法是檢查甲狀腺結節的主要方法,利用超聲診斷儀引導穿刺進針,進而獲取病灶組織樣本,同時利用細胞學檢查方法進一步分析樣本,能夠將患者疾病良性、惡性等充分反映出來。與MRI、CT等檢查方法,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方法盡管操作相對復雜,但是其檢查方法并不會因為其他因素作用而影響檢查結果,所以,該方法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醫生治療患者過程中,可根據檢查結果實施診斷及治療,以此促進診斷準確率的提高,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利用該方法能夠為臨床診治提供數據參考,從而加快患者康復速度,使其及早恢復健康。
總而言之,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是甲狀腺惡性腫瘤的常見診斷和篩查方法,有利于提高確診率,保證診斷效果,具有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王成偉,陳松平,黃松,等.螺旋CT對甲狀腺乳頭狀癌及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診斷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04):467-468.
[2] 林巖松,李嬌.2015年美國甲狀腺學會《成人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解讀:分化型甲狀腺癌1311治療新進展[J].中國癌癥雜志,2016,26(01):1-12.
[3] 張正華,黃建強,韓丹,等.雙源CT平掃碘值鑒別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臨床應用[J].腫瘤防治研究,2015,42(01):52-55.
[4] 張穎,陳晶,陳澤谷.雙源CT雙能量技術鑒別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臨床應用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7,33(03):455-459.
[5] 張耀明,陳建立,王曉濤,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清TSH在甲狀腺結節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A3):183-184.
[6] 方卓寧,呂祥瑞.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學,2019,39(01):96-97.
[7] 馮春香,楊振宇,賴祝琴,等.超聲造影結合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6):33-34.
[8] 蔣孝鳴,吳可人.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對甲狀腺囊實性結節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21):120-123,169.
[9] 程映.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在甲狀腺結節診斷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14):169-170.
[10]方達,馬雯婷,徐露.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在不同大小甲狀腺結節中的鑒別診斷[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8(12):146-149.
[11]王佳訊,陳毓菁,梁展鵬,等.超聲造影結合細針穿刺活檢診斷甲狀腺結節[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7,17(04):1-4.
[12]魏杰,楊曉,聶暉.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價值[J].淮海醫藥,2017,35(05):54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