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及危險因素,探討相應的預防管理對策。方法:選擇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由本院收治的48例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組成觀察組,選擇同期治療的48例正常孕婦組成對照組。根據自制調查問卷收集兩組共計96例孕婦的各項身體指數及妊娠結局進行對比,從中分析出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及預防對策。結果: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與妊娠期高血壓形成有關的因素很多,包括情緒、年齡、文化程度、家族遺傳等;觀察組發生各種不良妊娠結局的情況比對照組嚴重,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妊娠期高血壓的形成,主要預防措施包括加強產婦的相關健康知識培訓,及時產前體檢,適量運動,控制體質量,保持心情舒暢等。應加強以上預防措施的推行力度及范圍,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危險因素;預防管理
妊娠期高血壓是孕婦特有的一種產科常見并發癥,典型癥狀為血壓升高、出現水腫、蛋白尿等。該病易造成早產、出生體質量偏低等不良出生結局,有一定幾率出現圍產兒死亡,嚴重威脅孕產婦及胎兒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的發病機理尚無定論[2],僅研究出了導致妊娠期高血壓出現的相關因素,對應相關因素采取有針性的對策,進而達到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病率的目的。基于以上情況,本次選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8例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為觀察組,選擇同期治療的48例正常孕婦為對照組,將兩組孕婦的各項身體指數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確定與妊娠期高血壓發病有關的危險因素,并據此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由本院收治48例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組成觀察組,選擇同期治療的48例正常孕婦組成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2~44歲,平均年齡為(32.41±2.32)歲,孕程24~37周,平均孕程為(30.5±2.3)周;對照組患者: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為(32.65±2.47)歲,孕程25~38周,平均孕程為(31.5±1.3)周。對比兩組孕婦的基本情況,差異極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納入孕婦符合臨床妊娠期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相較于孕前或妊娠期前3個月的平均血壓水平,收縮壓升高≥25mmHg或舒張壓升高≥15mmHg。排除標準:1)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疾病者;2)其它臟器合并癥;3)精神類疾病等無法正常溝通者。
1.2 方法
參考相關研究結果,結合臨床數據制定妊娠期高血壓相關因素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發放96份,收集96份,有效96份,收集率及有效率均為100.0%。調查問卷[3]主要包括文化水平、年齡、胎次、不良生活習慣、體質指數、心理狀態、高血壓家族史等。將收集到的信息及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進行組間對比,總結分析與妊娠期高血壓形成有關的因素及有效預防措施。
1.3 觀察指標
以自制調查問卷為依據,收集96例孕婦的各項身體指數;記錄96例孕婦的妊娠結局。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法,分析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指標。
2 結果
2.1 分析引起妊娠期高血壓的多種因素
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因素包括年齡、初產、心理狀態、文化水平、孕前體質指數、家族史、無系統性檢查。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
觀察組患者出現不良妊娠結局情況明顯比對照組嚴重,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不但可能會對母體和胎兒造成一定的損傷,還有可能導致流產、死胎等危及孕婦與胎兒的生命,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健康造成極大隱患,必須予以重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年齡>35歲孕婦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的幾率高于其它年齡段。有研究證明[4],20歲以下的初孕婦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的可能性很高,本次研究基于研究樣本所限對20歲以下樣本納入量不多,不足以達成研究,所以本文所涉及的研究結果對20歲以下初孕婦的發病幾率問題持保留態度,容日后做補充研究;2)初產、文化水平較低孕婦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的幾率較高。可能與初產婦缺乏相關孕期知識,孕期中出現的種種不同于非妊娠期癥狀都會使其神經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導致妊娠高血壓;同理,文化水平較低的孕婦健康意識比較淡漠,未經過完整的孕產知識指導,孕后無法執行正確的孕期養護方案,從而導致該類人群妊娠高血壓頻發;3)孕婦本身因內分泌紊亂,易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如未及時疏導,易發生妊娠期高血壓;4)體質指數偏高的孕婦普遍存在高血脂情況,高血脂患者的血液粘稠度相對來說比較高,粘稠的血液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導致血壓升高;5)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孕婦比普通孕婦患妊娠期高血壓的幾率要高,主要與基因及生活習慣有關;6)妊娠期高血壓孕婦不良妊娠結局情況比普通孕婦嚴重;7)有研究表明[5],多胞胎、營養不良的孕婦也是妊娠高血壓高危群體,但因樣本限制,本文不作研究。
針對以上情況,預防該病的重點為:1)加強妊娠相關知識的宣教。通過宣傳欄、廣播、小課堂、網站等多種途徑介紹妊娠期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尤其對文化水平偏低及初產的孕婦要耐心講解,重點提醒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的重要性,提高孕婦自主防范意識。2)對于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導,減少、消除孕婦在妊娠期可能出現的緊張、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避免因心理問題導致妊娠期高血壓出現。耐心解答孕婦提出的問題,對正常的生理反應解釋清楚,避免孕婦產生疑慮,進而影響心理狀態。3)提醒孕婦重視產前檢查,特別是對初產孕婦和低學歷孕婦,以盡早發現隱患,及時予以解決措施,降低妊娠期風險。4)針對妊娠期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進行指導。妊娠期的科學飲食謹記熱量過度攝入,或是蛋白質與維生素攝入量不足,都會對妊娠期血壓造成不利影響。孕期是孕婦體質量快速增長的時期,但要注意控制體質量增長過快,絕不能按照老傳統所說的“孕期中能吃就是身體好”,“能吃是福”。孕婦體質量以每周增長不超過0.5kg,整個孕期體質量增加不超過12kg為宜。孕婦的飲食中需要少用動物性脂肪,主要油脂攝入最好為植物油。孕婦特別是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加大高蛋白性食物的攝入量,富含高蛋白的魚、瘦肉、蛋類、牛奶、豆類等都是孕婦可放心食用的食材。但是蛋白質的大量攝入會在代謝中為腎臟帶來一定負擔,所以腎功能有異常表現的孕婦需要對此加以注意。同時,孕婦要保證鈣的攝入;減少鹽的攝入;多食水果蔬菜,保證植物纖維的攝入;孕婦需進行適量的運動。到孕后期,孕婦的身體負擔增大,運動起來更需注意。動作過大、過快的低頭、彎腰等動作都可能引發孕婦出現意外。散步、太極拳等舒緩、持續的運動能夠放松全身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使血壓下降。孕婦可在孕初期開始慢跑、瑜伽等全身型運動,并在孕程中逐漸調整運動量,以適應孕期身體變化;孕期一定要糾正孕婦的不良生活習慣。孕婦最好在備孕期和孕期都禁止吸煙,并主動減少二手煙的吸收量。因為煙草中所富含的尼古丁會促使血管收縮,從而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綜上所述,針對引起妊娠期高血壓的各種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從妊娠知識宣教、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等多方面入手,以期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確保孕產婦身心健康及胎兒順利出生。
參考文獻
[1] 繆頻,丁慧青.妊娠期高血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6,10(05):416-419.
[2] 張超,韓潔,蘇妍,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危險因素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5):4951-4953.
[3] 顧穎,馮亞玲,許倩.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7,34(04):618-619.
[4] 金旦飛,楊巧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干預措施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7,24(03):173-175.
[5] 高雪敏,唐飛,鐘明,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多因素Logictic回歸分析[J].淮海醫藥,2017,35(05):5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