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少華
摘 要:微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不少中小學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家也在積極探索微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法。通過對小學數學階段開發微課資源的必要性以及微課具體開發與應用的分析,凸顯微課視頻的優越性。希望能給廣大數學教學工作者帶來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資源;數學教師
微課是以視頻的形式,將特定的教學內容予以呈現的一種教學形式。微課通常保持在5~8分鐘,最長也不會超過10分鐘,相較于傳統的40分鐘的課堂而言,微課的濃縮性更強,而且也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特點。同時,微課能以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將知識點生動、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更高效地學習。
一、在小學數學階段開發微課資源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模式過于固化
在長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地進行“灌輸式”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對欠缺,灌輸教學并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會被嚴重挫傷,對數學學習常提不起興趣。數學課程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抽象性,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如果仍采用以往的單一教學形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邏輯能力都得不到提升,甚至還會扼殺學生的數學天賦[1]。
2.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驅使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教學領域也在逐漸推廣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以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小學數學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教學要求。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規,不能合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不使用微課、慕課等新型教學方式,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分散,特別是在學習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更容易開小差?;诖耍腥さ奈⒄n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發和利用就顯得尤為必要,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吸引學生,而且是教學形式的一種創新,符合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發展需求。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教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二、小學數學微課資源的具體開發與應用
1.微課的導入要有生動性,讓學生盡快進入學習中
微課要求時間短,所以微課制作時新課的導入要迅速。同時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以及生動形象的畫面,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切入新課中去,這樣才能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
以“倒數的認識”為例,在制作微課時,先把“吞—吳”“音—昱”“呆—杏”這幾組文字通過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字體顏色等巧妙地搭配起來,并呈現出來,請學生細心觀察這幾組文字,發現了怎樣的特點和規律呢?(兩個字上下的位置倒過來了)其實在數學知識里也有這樣的現象和規律哦。這樣形象生動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求知的欲望,讓學生盡快進入數學的學習狀態中去。
2.微課的內容要有指向性,讓學生準確地掌握重難點
數學教師在制作微課時,不僅要把控好時間,體現微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更要注重視頻的質量及數學知識的指向性。微課由于本身短小精悍的特點,就要求其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中,凸顯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有鮮明的層次感,讓學生在享受視頻學習美好體驗的同時,能夠清晰地把握知識學習的重點與難點[2]。
比如,在六年級的“圓的周長”的微課制作中,教師要在視頻中凸顯“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一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師可以用動畫和視頻的形式,用電腦精準地測量出硬幣、茶葉罐蓋子和輪子的周長和直徑分別是多少,然后視頻顯示計算機計算出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又是多少。讓學生根據圓的周長、直徑、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這三組數據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通過這樣的精心制作,教師會發現學生對“圓的周長”的原理和計算方法掌握得十分扎實,對教學難點也會更深刻地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總結的能力。
3.微課的練習要有針對性,讓學生順利地突破疑難點
數學課程的學習,單憑課堂的講解遠遠不夠,還應建立在大量的實踐練習中,這樣學生對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因而,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掌握程度的基礎上,再依據課堂的反饋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微課視頻的開發和制作。制作過程中,融入習題的精講,對學生普遍疑惑的地方進行深度剖析[3]。而后還應針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易混知識和學生錯誤規律插入有針對性的相關的練習,趁熱打鐵,讓學生充分消化知識。
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微課時插入這一段小視頻:請同學們認真思考:有一個半圓,直徑是8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同學A是這樣做的:3.14×8÷2=12.56(厘米)。同學B是這樣做的:3.14×8÷2+8=20.56(厘米)。你認為哪個同學的答案正確呢?對了,應該是同學B的答案正確,因為半圓的周長是指半個圓弧的長度+一條直徑的長度,而圓周長的一半是指半個圓弧的長度,所以我們解題時首先是看清楚題意,其次是理解圓周長的一半和半圓周長的區別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哦。
這種習題講解的微課,不同于以往的課堂講解,這些習題都是教師精心選材、精心設計、精心制作出來的。通過微課資源的應用,把教材中的難點、疑點、易錯點等消除,把一些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教師將制作好的微課放到網上,學生可以對視頻進行保存,反復觀看,而且不受時間和位置的限制,學生自主觀看的過程中,其實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長此以往,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而隨著學習能力的增強,會增強其自信,進而使得其在后面的學習中積極性更高。
4.微課的游戲要有趣味性,讓學生愉快地完成學習
小學生具有貪玩好動的特點,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又十分有限,他們對于抽象、邏輯性強的數學知識,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微課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個問題,但教師在微課的設計中如果能夠將數學游戲巧妙地穿插其中,就會讓學生有不同的上課體驗,仿佛置身于數學游戲中,以輕松愉悅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更顯著。
教師可以將“七巧板”這種古老的益智游戲應用于微課的設計中,設計一節“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微課。首先簡要介紹七巧板的構成及歷史,待學生認識七巧板后,開始游戲教學環節。任務一:讓學生利用手中七巧板的其中兩塊拼成一個梯形。學生通過嘗試會發現,大家有不同的答案: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帶著疑問進入接下來的環節,引導學生嘗試用七巧板拼其他的平面圖形。而后進入任務二:用七巧板中的4塊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次的難度明顯有了提升,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挑戰性與趣味性。教師通過一步步引導學生動手嘗試,手腦并用,在這樣的益智游戲中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得到了培養,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就會理解得更加透徹,輕松愉快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微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制作中,微課的導入要有生動性,微課的內容要有指向性,視頻的開發和利用要注重數學練習的針對性,并能在微課中融入數學游戲,以提高數學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高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沈碧林.小學數學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解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8(7):78.
[2]左文標.小學數學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J]. 考試周刊,2016(A3):57.
[3]鄭惠尹.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應用初探[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9(7):74-76.
注:本論文是廣州市花都區教育科學規劃2019年度課程資源開發專項課題《四年級數學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HDJYKY2019D005)的科研成果之一。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