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華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自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具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傳播速度較快、用戶發布的內容廣泛、受眾呼聲高等方面。正是憑借這些優勢,自媒體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喜愛,這對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沖擊,也為其帶來了發展的新契機。文章主要探討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在自媒體時代面臨的沖擊、契機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自媒體 傳統媒體 播音主持行業
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創造了全新的信息模式,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主要通過傳統媒體平臺中的主持人以及播音員的播報獲取信息,而自媒體時代為受眾提供了新的信息獲取方式和獲取渠道,也為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契機。
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面臨的沖擊
運營成本較高。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節目錄制等方面對人員素質以及技術設備的要求較高,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用于節目的制作,從而導致傳統媒體的運營成本較高。
自媒體平臺傳播新聞時,不需要高昂的技術設備以及嚴格的審核流程,只需要具備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投入較小的運營成本,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傳播信息、獲取信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人人都具備話語權,對傳統媒體的“權威”地位形成沖擊,無疑也對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挑戰。
受眾被分流。傳統媒體主要通過廣播、電視等方式進行新聞傳播,受眾較為集中,如老年人、兒童等群體。傳統媒體收視率較高的時段也較為集中,一般為晚上8點至10點以及周末時段,再加上電視欄目的播出時間以及觀看設備較為固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媒體的受眾。
自媒體時代的來臨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方式,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取新聞信息。當發生突發事件時,自媒體不需要進行新聞專業制作以及一系列的審核流程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將新聞發布到自媒體平臺中,從而使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自媒體平臺傳播信息的時效性,使得人們更愿意通過這種較為靈活的信息傳播方式獲取信息,造成傳統媒體受眾的分流,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威地位受到挑戰,用戶黏性減弱,受眾減少。
信息更新的較慢。由于傳統媒體在傳播信息時有著嚴格的審核流程以及固定的播出時間,因此傳統媒體播音主持人播報的新聞信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自媒體平臺以其傳播信息較快以及信息更新較快等特點吸引了大批受眾,從而降低了受眾觀看傳統媒體節目的興趣。
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面臨的契機
傳統媒體播音主持人因其權威性、專業性等特征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在觀看直播、錄制節目時對播音主持人的臨場反應以及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人們對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播音主持人提供了一個提高能力并促進行業發展的新契機。
保持自身的權威性。雖然自媒體的傳播速度較快,提升了受眾獲取信息的時效性,但是這也意味著自媒體的信息承載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與自媒體相比,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較慢,但是播音主持人在播報信息時可以加深信息的深度,拓展信息的承載量,從而使受眾可以完整地了解新聞信息的全貌。
除此之外,自媒體固然可以為受眾提供最新消息,但是部分平臺為了吸引眼球,沒有完整地呈現信息整體,以偏概全、以假亂真、斷章取義的現象頻發。雖然傳統媒體在進行嚴格的審核程序后,信息更新速度較慢,但是播音主持人為受眾提供的信息較為權威和系統,并能夠為受眾深刻地剖析事件本身,從而使人們更加了解事件真相、事件全貌。
信息傳播的專業性較高。自媒體平臺的用戶具有廣泛性,人們在平臺中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年齡段與不同階層的用戶發出的各種聲音。雖然自媒體為人們提供了可以傳播信息的平臺,但是普通民眾傳播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都較弱,容易受到其他輿論發聲的影響。而經過專業培訓的播音主持人,在對傳播的信息進行處理時更符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要求,而且能在未了解事情真相之前保持一個較為客觀的態度。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信息,播音主持人以良好的素養為人們帶來的客觀、真實的報道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與自媒體技術相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媒體行業的發展,作為媒體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播音主持人更能切身感受到技術革新給傳媒行業帶來的變化。自媒體時代對傳統媒體播音主持人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但是自媒體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劣勢,而這些劣勢恰恰是播音主持人經過培訓以及實踐積累所具備的優勢。因此,傳統媒體播音主持人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并與自媒體時代的技術相結合,從而為受眾提供全新的新聞播報體驗。例如,中央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推出的央視新聞App就突破了頻道以及時間的限制,從而使受眾隨時隨地接收到播音主持人帶來的權威、真實的報道。
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發展策略
弘揚人文精神。在工業革命后,社會一直存在著關于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論爭,盡管每次論爭的結果都是人文精神獲勝,但是信息技術的進步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人文精神的缺失。人們在自媒體平臺獲取信息時,常常覺得人性在逐漸變得冷漠,其實讓人感到冷漠的僅僅是屏幕上的文字,而并不是人性本身。這是因為播音主持人在對新聞信息進行播報時往往會根據新聞內容選擇合適的播報情緒,從而使新聞傳播過程能夠直擊受眾的內心,引起受眾情感共鳴。因此,播音主持人在提升專業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人文價值,培養自身的人文精神,從而在自媒體時代為受眾帶來溫暖人心的新聞。例如,播音主持人在播報時盡量不要使用播音腔,可以用較為樸實、接地氣的語言為觀眾帶來新聞播報,在這一過程中,播音主持人要將新聞的嚴謹性與輕松、詼諧的語言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受眾在輕松的新聞播報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強化專業素養。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提高了普通人的發聲音量。在自媒體平臺中,有很多“素人”也會對新聞信息進行報道,他們往往會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受眾的注意,從而吸引了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受眾,傳統媒體被分流。但是這些“素人”往往為了吸引眼球過于追求幽默風趣的語言,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時能對其進行精準的評述。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還應在提高專業能力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帶給受眾精妙絕倫的新聞信息獲取體驗。例如,央視新聞主播朱廣權不僅有著較為深厚的專業素養,而且其在播報中的“押韻”也給受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受眾為了學習“押韻”而去觀看新聞欄目,增加了受眾。播音主持人還需要從“素人”身上汲取輕松、自然的主持風格,做到取長補短,不斷適應自媒體時代受眾的審美新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播音主持人需要放下架子,真正走近受眾,做到亦莊亦諧,從而贏得受眾。
因此,在自媒體平臺對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造成沖擊的時代,播音主持人依舊可以憑借深厚的專業素養以及良好的語言能力獲得受眾的關注。
提高新聞敏感性及知識水平。雖然自媒體平臺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具有受眾廣、傳播速度快以及傳播面廣等特點,但是人們仔細觀察自媒體平臺中的新聞可以發現,其真實性有待探究,很多相關知識也存在著漏洞。因此,傳統媒體播音主持人要想在自媒體時代獲得較好的發展就需要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和較高的知識水平。首先,播音主持人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敏感度和社會責任感,要能敏感地察覺到社會中發生的熱點事件,了解國際和國家內部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以便在發生時事新聞時能迅速做出正確的反應。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還應深入生活,走近群眾,站在群眾的角度了解、思考問題,為群眾發聲。其次,播音主持人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因為播音主持人在直播或連線場外嘉賓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妥善解決需要播音主持人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所以播音主持人在報道事件前要深入了解相關的知識點,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只有這樣才能為受眾提供更為客觀、真實的播報。
用縱深性思維對待新聞播報。自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往往都是從淺層次對新聞進行簡單的描述,而播音主持人則用縱深性思維對待新聞播報,在了解事件表象的基礎上,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從而提升新聞的傳播價值。一般來說,縱深性思維具有兩種比較常見的表現形式:第一種表現形式主要是在播報新聞時要進行橫向思維的思考,挖掘出事物內部的聯系,將看似毫無關系的事件進行緊密相連,這種方法不僅能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且能為受眾提供更為真實的報道;第二種表現形式是指播音主持人在播報時要對新聞進行縱向思維的思考,從而了解新聞的本質內涵,準確發揮新聞信息的輿論引導作用。
結語
自媒體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它的出現符合時代發展潮流,但是同時它也對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人要牢牢把握自媒體時代帶來的行業發展契機,并不斷探索能夠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以及知識能力的策略,從而確保自己能夠在自媒體的沖擊下獲得新的發展前景,最終推動整個行業向前發展。(作者單位:衢江傳媒集團)
參考文獻:
[1]張妍.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播音主持行業面臨的沖擊、契機與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9(04):102-104.
[2]萬艷.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18(06):43-44.
[3]王麗.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3):217-219.
[4]王麗.筑“創”立骨,從“實”而構——高校播音主持語音與發聲課創新創業教學研究[J].今傳媒,2018,26(08):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