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 要: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實現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的途徑是以輸出為目標,以問題為驅動,用對話讓學生的思維有所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思維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以往培養學生思維的課堂呈現了松散化、表面化、模式化等特點。那么,教師在以后的語文課程中應該怎么重視學生的思維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
一、以輸出為目標
思維是人類特有的,是在社會中通過實踐產生的。思維活動具有隱匿性的特點,是不為外界發現的。初中階段的學生存在著自控力差的身心發展特點,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在上課的時候進行思考。教師應該怎樣讓學生的思維通過行為外化出來呢?教師可以利用好“輸出”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利用大腦思考并最終通過言語表現出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把握文章中的知識和思想,可以從以下幾步進行教學:第一步,學生先瀏覽一遍課文,然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第二步,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并闡述自己的觀點的理由。這兩步雖然看似簡單,其實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思考,既對文章中的重難點知識有了初步感知,又能讓自己的思維比較完善。閱讀本身就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過程,是把文章中出現的文字和符號進行感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準確判斷、理性分析等能力。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不能長時間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閱讀中,很多時候只是用眼睛進行閱讀,并沒有真正將知識反映在腦海中。教師通過輸出環節,學生就需要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比以往的簡單應付更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認真回答,不僅可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還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在初中階段,教師經常發現學生在課堂中是死氣沉沉的,他們只聽自己講授知識,并不會積極思考、主動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不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表現。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利用“輸出”環節,學生沒有思考的壓力。學生沒有思考的壓力,學習就不會有積極性,學習的質量就會非常差。當教師讓學生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時,學生的思維就會被開發,也會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同時,學生語言表達是鍛煉思維的很好途徑,回答問題或者對文章內容進行復述就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學生將思維通過語言表現出來,將想法轉化為語言,可以有效提升創造能力。
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交流不僅可以鍛煉傾聽能力,還能讓思維更加靈活。教師不能強制讓學生得出的答案是唯一的,應該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心得體會。每個學生的認知是不同的,他們的思維內容也會不同,但是學生應該傾聽那些比較寶貴的不同意見,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學生在陳述自己的觀點的時候應該說出自己的理由,其他同學根據發言同學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在語文課堂中,學生的交流比觀點還要重要,交流的動態過程比結果還要重要。每個同學都應該虛心傾聽其他同學的見解,并接受其他同學的觀點,完善自己的理解方式。交流并不只是對自己把握的文章內容進行復述,還應該進行深入挖掘。
二、以問題為驅動
思維來源于問題,也終止于問題。問題能夠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方向,沒有問題,學生就沒有思考的方向,但是有了問題,如果問題不夠深入,也不會提高學生思維的質量。問題的質量能夠反映出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根據課文巧妙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情感,開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提問題時可以體現以下三個特點:其一,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最近發展區邁進。如果學生感知問題是在自己現有的學習水平上的,是學生可以很輕松回答的問題,那教師提出“為什么”之類的問題就是在挖掘學生思維的深度,是讓學生挖掘問題的本質;其二,讓學生的思維向“底蘊層”發展,文學課本中的語言和現象只是一部分,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內容隱藏在文字下;其三,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解讀。文學和藝術有很多相似之處,能夠讓讀者形成共鳴的文字和具有真情實感的文字才能打動讀者。教師讓學生個性解讀能夠讓學生對創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產生深刻理解,保護學生的個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以對話為載體
教師在開發學生的思維的時候需要啟迪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而對話就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提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與學生交流互動,以對話為手段,挖掘學生思維的本質,讓學生體會思維發展的意義。在對話中,教師是讓學生從現象看到文章的本質,也會讓學生的觀點更加凝練深刻。比如,在《春》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瀏覽一遍課文,然后提出以下問題:“文章用了什么結構來寫春”“文章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讓學生通過沉淀自己的思維進行回答。針對第一個問題:文章的結構為總分總,第一部分為盼春;第二部分為繪春;第三部分為贊春。針對第二個問題:文章描繪了春草圖、春風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的時候就與教師的思想進行了碰撞,并讓自己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但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看到現象背后的本質一直以來就是一項艱巨性任務,教師可以以輸出為目標,以問題為驅動,以對話為載體,讓學生感受到思維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旭彤.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思維的提升:以《貓》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2018(12):20-23.
[2]呂菊香.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思維的提升[J]. 學周刊,2020(6):107.
編輯 杜元元